'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不管是農村自建的瓦房、平房,還是城市裡的筒子樓、宿舍,抑或是這些年流行的高樓大廈,房子的本質並沒有變。

表面上看,都是一堆鋼筋水泥,無論是小縣城裡的獨棟別墅,還是大城市狹窄的一居室,建築的方法和材質沒什麼區別,本質上是房子背後附加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屬性。

正因為房子附加的屬性越來越多,這些年,住房也早早遠離了“居住”的屬性,成了不折不扣的“投機品”。

數據顯示,過去10多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基本都在2000萬上下波動,但每年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卻從7億平米翻倍至接近15億平米。

"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不管是農村自建的瓦房、平房,還是城市裡的筒子樓、宿舍,抑或是這些年流行的高樓大廈,房子的本質並沒有變。

表面上看,都是一堆鋼筋水泥,無論是小縣城裡的獨棟別墅,還是大城市狹窄的一居室,建築的方法和材質沒什麼區別,本質上是房子背後附加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屬性。

正因為房子附加的屬性越來越多,這些年,住房也早早遠離了“居住”的屬性,成了不折不扣的“投機品”。

數據顯示,過去10多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基本都在2000萬上下波動,但每年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卻從7億平米翻倍至接近15億平米。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一季度50城租金收益率研究報告》,最低的幾個城市是:廈門(1.2%)、青島(1.4%)、福州(1.5%)、深圳(1.6%)和石家莊(1.7%)。也就是說,在廈門、青島這些城市出租商鋪,需要70年甚至80年才能回本。

一邊是持續攀升的銷售面積,另一邊是隻能靠升值預期賺的“快錢”,這是人們已經習慣炒房模式。

然而,在房產流動性日益下降的前提下,展望未來十年,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樑中華髮文指出,“過去賺漲價的快錢,未來只能賺四類資產增長的慢錢”。

第一,“快錢”很難再賺到了。

樑中華以日本房地產市場為例,在上世紀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在地產估值崩掉以後,利率水平一路下行。我們過去賺的是資產漲價的資本利得,快錢居多。未來隨著房價的止漲甚至回落,地方融資監管趨嚴,剛性兌付預期的逐步打破,快錢越來越難賺。

"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不管是農村自建的瓦房、平房,還是城市裡的筒子樓、宿舍,抑或是這些年流行的高樓大廈,房子的本質並沒有變。

表面上看,都是一堆鋼筋水泥,無論是小縣城裡的獨棟別墅,還是大城市狹窄的一居室,建築的方法和材質沒什麼區別,本質上是房子背後附加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屬性。

正因為房子附加的屬性越來越多,這些年,住房也早早遠離了“居住”的屬性,成了不折不扣的“投機品”。

數據顯示,過去10多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基本都在2000萬上下波動,但每年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卻從7億平米翻倍至接近15億平米。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一季度50城租金收益率研究報告》,最低的幾個城市是:廈門(1.2%)、青島(1.4%)、福州(1.5%)、深圳(1.6%)和石家莊(1.7%)。也就是說,在廈門、青島這些城市出租商鋪,需要70年甚至80年才能回本。

一邊是持續攀升的銷售面積,另一邊是隻能靠升值預期賺的“快錢”,這是人們已經習慣炒房模式。

然而,在房產流動性日益下降的前提下,展望未來十年,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樑中華髮文指出,“過去賺漲價的快錢,未來只能賺四類資產增長的慢錢”。

第一,“快錢”很難再賺到了。

樑中華以日本房地產市場為例,在上世紀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在地產估值崩掉以後,利率水平一路下行。我們過去賺的是資產漲價的資本利得,快錢居多。未來隨著房價的止漲甚至回落,地方融資監管趨嚴,剛性兌付預期的逐步打破,快錢越來越難賺。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什麼意思呢?過去這些年以來,只有房產升值之後的變現才能賺錢,而且賺的非常快,動輒就是翻倍,這叫“資本利得”。

舉個例子,過去十多年,房地產企業通過拿地、建房,再銷售給居民,賺取差價利潤。我國1年期房地產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基本都維持在8%以上,如果能夠承受8%的資金成本,說明項目的收益要遠比這個高。

因為房價漲的快,漲的猛,所以8%以上的融資成本已經形成了“剛性兌付”的預期,所有人都認為拿錢給房地產不會虧錢,只會賺錢。

但是,隨著房價步入“穩中有降”的趨勢,誰也不敢保證蓋房、買房、賣房能夠鐵定賺錢,相反,虧錢的概率倒是越來越高了,曾經的“剛兌”預期直接被打破,賺“快錢”就成了歷史。

第二,只能賺“四類資產”增長的“慢錢”。

"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不管是農村自建的瓦房、平房,還是城市裡的筒子樓、宿舍,抑或是這些年流行的高樓大廈,房子的本質並沒有變。

表面上看,都是一堆鋼筋水泥,無論是小縣城裡的獨棟別墅,還是大城市狹窄的一居室,建築的方法和材質沒什麼區別,本質上是房子背後附加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屬性。

正因為房子附加的屬性越來越多,這些年,住房也早早遠離了“居住”的屬性,成了不折不扣的“投機品”。

數據顯示,過去10多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基本都在2000萬上下波動,但每年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卻從7億平米翻倍至接近15億平米。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一季度50城租金收益率研究報告》,最低的幾個城市是:廈門(1.2%)、青島(1.4%)、福州(1.5%)、深圳(1.6%)和石家莊(1.7%)。也就是說,在廈門、青島這些城市出租商鋪,需要70年甚至80年才能回本。

一邊是持續攀升的銷售面積,另一邊是隻能靠升值預期賺的“快錢”,這是人們已經習慣炒房模式。

然而,在房產流動性日益下降的前提下,展望未來十年,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樑中華髮文指出,“過去賺漲價的快錢,未來只能賺四類資產增長的慢錢”。

第一,“快錢”很難再賺到了。

樑中華以日本房地產市場為例,在上世紀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在地產估值崩掉以後,利率水平一路下行。我們過去賺的是資產漲價的資本利得,快錢居多。未來隨著房價的止漲甚至回落,地方融資監管趨嚴,剛性兌付預期的逐步打破,快錢越來越難賺。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什麼意思呢?過去這些年以來,只有房產升值之後的變現才能賺錢,而且賺的非常快,動輒就是翻倍,這叫“資本利得”。

舉個例子,過去十多年,房地產企業通過拿地、建房,再銷售給居民,賺取差價利潤。我國1年期房地產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基本都維持在8%以上,如果能夠承受8%的資金成本,說明項目的收益要遠比這個高。

因為房價漲的快,漲的猛,所以8%以上的融資成本已經形成了“剛性兌付”的預期,所有人都認為拿錢給房地產不會虧錢,只會賺錢。

但是,隨著房價步入“穩中有降”的趨勢,誰也不敢保證蓋房、買房、賣房能夠鐵定賺錢,相反,虧錢的概率倒是越來越高了,曾經的“剛兌”預期直接被打破,賺“快錢”就成了歷史。

第二,只能賺“四類資產”增長的“慢錢”。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房子是過去這些年升值最快的資產,但是在專家看來,未來十年,卻只能從“四類資產”中尋找機會,其中包括“國債、國開債、高等級信用債、以及能夠提供穩定收益的類債券大類資產”。

這幾類資產有共同的特點: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風險低,長期收益穩定,但收益率肯定會降低,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這也是“慢錢”最典型的特徵,放在以往,隨便買套房子,不管是在京滬深還是在偏遠小縣城,短短几年就能賺50%以上,翻倍也不新鮮,在未來,買房既要小心房價下跌的風險,又要支出物業費、水電暖氣、房產稅乃至空置稅的巨大成本,還有利率上浮的成本,很多中小城市以及發佈限售措施的城市,還要面臨“無人接盤”的尷尬局面。

對購房者來說,應當適應這兩種“常態”。

首先,房子迴歸了“居住”的本質。

"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不管是農村自建的瓦房、平房,還是城市裡的筒子樓、宿舍,抑或是這些年流行的高樓大廈,房子的本質並沒有變。

表面上看,都是一堆鋼筋水泥,無論是小縣城裡的獨棟別墅,還是大城市狹窄的一居室,建築的方法和材質沒什麼區別,本質上是房子背後附加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屬性。

正因為房子附加的屬性越來越多,這些年,住房也早早遠離了“居住”的屬性,成了不折不扣的“投機品”。

數據顯示,過去10多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基本都在2000萬上下波動,但每年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卻從7億平米翻倍至接近15億平米。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一季度50城租金收益率研究報告》,最低的幾個城市是:廈門(1.2%)、青島(1.4%)、福州(1.5%)、深圳(1.6%)和石家莊(1.7%)。也就是說,在廈門、青島這些城市出租商鋪,需要70年甚至80年才能回本。

一邊是持續攀升的銷售面積,另一邊是隻能靠升值預期賺的“快錢”,這是人們已經習慣炒房模式。

然而,在房產流動性日益下降的前提下,展望未來十年,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樑中華髮文指出,“過去賺漲價的快錢,未來只能賺四類資產增長的慢錢”。

第一,“快錢”很難再賺到了。

樑中華以日本房地產市場為例,在上世紀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在地產估值崩掉以後,利率水平一路下行。我們過去賺的是資產漲價的資本利得,快錢居多。未來隨著房價的止漲甚至回落,地方融資監管趨嚴,剛性兌付預期的逐步打破,快錢越來越難賺。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什麼意思呢?過去這些年以來,只有房產升值之後的變現才能賺錢,而且賺的非常快,動輒就是翻倍,這叫“資本利得”。

舉個例子,過去十多年,房地產企業通過拿地、建房,再銷售給居民,賺取差價利潤。我國1年期房地產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基本都維持在8%以上,如果能夠承受8%的資金成本,說明項目的收益要遠比這個高。

因為房價漲的快,漲的猛,所以8%以上的融資成本已經形成了“剛性兌付”的預期,所有人都認為拿錢給房地產不會虧錢,只會賺錢。

但是,隨著房價步入“穩中有降”的趨勢,誰也不敢保證蓋房、買房、賣房能夠鐵定賺錢,相反,虧錢的概率倒是越來越高了,曾經的“剛兌”預期直接被打破,賺“快錢”就成了歷史。

第二,只能賺“四類資產”增長的“慢錢”。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房子是過去這些年升值最快的資產,但是在專家看來,未來十年,卻只能從“四類資產”中尋找機會,其中包括“國債、國開債、高等級信用債、以及能夠提供穩定收益的類債券大類資產”。

這幾類資產有共同的特點: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風險低,長期收益穩定,但收益率肯定會降低,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這也是“慢錢”最典型的特徵,放在以往,隨便買套房子,不管是在京滬深還是在偏遠小縣城,短短几年就能賺50%以上,翻倍也不新鮮,在未來,買房既要小心房價下跌的風險,又要支出物業費、水電暖氣、房產稅乃至空置稅的巨大成本,還有利率上浮的成本,很多中小城市以及發佈限售措施的城市,還要面臨“無人接盤”的尷尬局面。

對購房者來說,應當適應這兩種“常態”。

首先,房子迴歸了“居住”的本質。

以前買房賺“快錢”,10年後,購房者只賺“四類資產”的“慢錢”

以前買房既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虛榮表現,又是投資和資產升值的必備途徑,房子承載的東西太多,以後的房子,只是提供了一個住所,無關身份、地位、財富,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需要了就買,不需要了就放棄。

在大城市中擠著幾十平米的蝸居,不見得比農村小樓高貴多少,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已,好比人們對於汽車的消費理念,以前買車比較的是品牌和配置,以後買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

其次,適應買房不再賺錢的趨勢。

專家提到的四種資產,都與“債券”有關,也就是說,以後只能靠固定收益的資產緩慢賺錢,現金流比固定資產更重要,以往買房一夜暴富的案例將不復存在。

對於未來的樓市,筆者一直有個判斷,以後買房就像喝白開水一樣,既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時又令人感到平淡、無味、淺嘗輒止,房產的流動性日益下降,房企和購房者會變得越來越理性,量力而行、量入為出,這些務實的理念會越來越深入人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