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屢遭恐怖襲擊 梅姨把矛頭指向了TA

恐怖襲擊 英國 WhatsApp Twitter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08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高涵 每經編輯 譚玉涵

英國當地時間6月3日晚,倫敦發生兩起恐怖襲擊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48人受傷,此次襲擊距離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炸襲擊不到兩週時間。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迴應此次襲擊事件時,譴責互聯網巨頭為恐怖主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當前,英國正在推動立法,要求Facebook旗下WhatsApp、蘋果iMessage和FaceTime等授權政府獲取其端對端加密信息。

據《紐約時報》報道,對於英國的新加密法律,包括微軟、推特(Twitter)和雅虎在內的數家美國科技巨頭曾向英國議會表示,新法律可能會強迫它們為該國情報機構留後門。蘋果稱,“後門不僅僅只會被‘好人’使用,也會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恐襲威脅下英國盯上加密信息

今年以來,英國恐怖襲擊事件頻發。在今年3月份英國發生的另一起襲擊中,恐怖分子在發動襲擊之前使用 Whatsapp 進行了通信。隨後,WhatsApp 便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6月3日的恐襲事件再次讓各界的目光聚焦到是否應削弱信息加密以阻止恐怖分子策劃襲擊這個問題上來。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迴應此次襲擊事件時稱,英國必須要與國際社會一道,規範互聯網,防止極端主義蔓延,阻止恐怖分子的計劃。

當前,Facebook旗下WhatsApp、蘋果iMessage和FaceTime等通信平臺都採用的“端對端”加密。所謂“端對端”加密,即如果甲與乙發短信,則此短信僅甲跟乙可以看到,即便是Whatsapp等提供服務的平臺也無法讀取此短信。

據彭博社報道,英國政府希望通過立法,讓科技公司能留下“後門”,情報部門可以獲取嫌疑人的短信歷史記錄。

英國《衛報》的查爾斯·亞瑟(Charles Arthur)撰文稱,特蕾莎·梅提出的規範互聯網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亞瑟寫道,“信息加密不可能被廢止,因為它本身只是一種算法。即便禁止WhatsApp此類應用,恐怖分子依然能找到其他的替代品。”

英國議會議員約翰·曼恩(John Mann)則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支持首相的提議,“我再次呼籲,若恐怖分子使用互聯網公司平臺進行聯絡,則該互聯網公司應當為此內容負法律責任。”

英國不是唯一一個想要在科技巨頭的平臺打開信息“缺口”的國家,美國也曾做過嘗試。美國聯邦調查局曾要求蘋果公司幫助解鎖恐怖襲擊嫌犯所用iPhone,並要求蘋果為FBI開發政府專用的“政府系統”,遭到蘋果公司拒絕。

彭博社認為,一旦英國強制科技巨頭削弱其信息加密級別,其他各國都將紛紛效仿。

加密信息戰曠日持久

面對各國獲取加密信息的態度和措施,科技公司並未束手就擒。據《紐約時報》報道,2016年,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曾花費數月與一系列歐洲政界人士會晤,遊說支持更安全的加密技術。

《紐約時報》稱,這樣的努力在部分反對以國家安全為名弱化企業加密技術的歐洲國家收到了效果。德國拒絕接受英國和法國考慮的相關新加密法律;荷蘭政府去年也曾發表公開信,明確反對在蘋果等公司提供的加密服務中留後門,稱這些後門“也會使加密文件被犯罪分子、恐怖分子和國外情報機構所利用”。

但隨著恐襲事件變得越發頻繁,Facebook、谷歌、微軟、Twitter等公司的態度似乎也漸漸有所軟化。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此次襲擊事件過後,谷歌發表聲明稱,將與政府及NGO組織共同合作,“確保恐怖分子在網絡上沒有辦法發聲”。社交平臺Facebook也表示,將對極端主義言論採取更為強硬的對抗措施。但均未提及“端對端加密”。

一位英國政府官員於上月底告訴彭博社稱,部分公司積極響應英國政府的要求,但另一部分則並不願意。

假如科技公司不願授權政府獲取信息,結果會怎樣?彭博社認為,這些公司極有可能會遭到處罰。但退一步說,即便英國立法授權了情報機構獲取加密信息,這些公司仍然有機會“反抗”,因為加密信息不像獲取通話記錄那麼容易,公司只需說自己做不到或者寧願上法庭便可。最極端的情況也就是被政府禁止提供部分或者全部服務,但考慮到當前社交網絡在競選活動當中的廣泛使用,禁止其服務不太現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