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中國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

"


"


共識:中國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

8月17日,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光伏領跑基地航拍圖。從高空俯瞰,空中風力發電、水面光伏板相映成趣,蔚為

據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網站報道,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正在變成實現全球能源結構轉變的主角。中國不僅是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的最大風力渦輪機和光伏板生產國,還是全世界可再生能源領域首屈一指的產能大國和最大的投資流入國。

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的“清潔能源行動”已經帶來了積極的變化。漂浮太陽能電站等專業技術將助力中國更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已經構建了競爭優勢。同時,這也讓中國成為很多國家尋找能源解決方案的合作伙伴。

近日,聯合國再生能源諮詢機構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資國,2018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幾乎佔世界的1/3,達912億美元。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供應日益增長,可再生能源技術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改革開放40年來,從無到有,從落後到趕超,可再生能源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能源領域最耀眼的亮點。近年來,全球能源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以太陽能和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為主流。而在這場應對氣候變化與加速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中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的綠色新名片也越來越亮。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諸多成就。

首先,中國作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均為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6月,中國風電裝機1.93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10.5%。光伏裝機1.36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7.4%,光伏裝機已經提前實現2020年的規劃目標。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發展,替代作用日益凸顯,極大優化了中國的能源結構,對中國實現能源安全、大氣汙染防治以及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等多重目標均作出突出貢獻。

第二,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關鍵零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相關新增專利數量居於國際前列,並構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完整產業鏈。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風機和光伏設備生產國,國際競爭力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相關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新疆、內蒙古、甘肅等風、光資源大省的支柱性產業,在優化當地經濟結構、貢獻財政收入以及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包括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場規模擴大帶來的成本下降,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門檻大幅度降低,這為可再生能源在世界範圍內的蓬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通過“一帶一路”以及南南合作等機制,中國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電力普及率,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可再生能源強勁發展的背後有著多重推動因素。

一是戰略上高度重視。除了將可再生能源視為能源革命戰略的重要支柱,突出其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意義之外,中國還將可再生能源相關產業的發展視為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重要領域,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並在重大戰略與規劃中作為重要發展目標明確提出。

二是較為完善的支撐政策體系。政府出臺了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即根據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及時調整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以及明確了相關補貼政策,重點解決了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的政策和管理辦法。財政激勵方面,政府擴大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資金規模,完善了資金徵收和發放管理流程。

三是中國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技術與產品市場與中國不斷增強的製造業能力構成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推動中國在供需兩端,即可再生能源裝備產量和裝機容量兩個方面均成為世界第一,不斷提升自主技術水平,在全球價值鏈中逐步走向高端。

加快全球能源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然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共同使命。中國長期以來找準戰略定位,完善支持政策,提供財政激勵,鞏固投融資機制,注重研發、資本、市場、產品多要素的整合,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如今,中國在向創新發展路徑轉型的過程中,通過“一帶一路”綠色合作,向其他國家展示可持續的發展框架,分享經驗,使其消除對傳統高碳增長模式的依賴,追求更低排放、低汙染的創新、高效的發展道路,推動全球低碳發展轉型。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擁有全球領先的製造能力和優質產能、相對充裕的資本能力以及龐大的國內市場潛力。未來,通過深化全球供應鏈佈局和專業化分工,加強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中國將繼續降低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成本,擴大全球範圍內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市場空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經濟繁榮和創造就業機會,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錢盈盈採訪整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