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寫影評,最難平衡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感受為好影片加譽,卻又不會因劇透而破壞讀者的觀影感受。然而,今天豆豆的影評終於可以不必遮遮掩掩,酣暢淋漓一把了。因為《降臨》這部影片就好似A乳的少女,想劇透都沒法劇透 - 它沒有情節,只有一種感覺。大力推薦《降臨》這部電影,是因為它好在三個層次 - 即天時、地利、人和:


一、天時

影視作品和人一樣,能否走紅,很多時候要看運氣。比如《西部世界》這部腦洞又大又正的優秀作品,在70年代上映的時候並沒有大火,但現今卻在全球出現了現象級的討論,借得就是谷歌AlphaGo血洗全球棋壇的東風。人工智能 -這個曾經十分遙遠的話題,已經變得如此迫近和性感。

同樣走運的是《降臨》這部電影:它揭示的不同文明之間衝突和消解的問題,正真實地存在於我們這個時代。

去年豆豆有幸讀了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借用書中的理論:冷戰後決定世界格局的是七大文明 - 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國際關係的主要行為者也不再是一般的民族國家,而是文明的核心國家,比如中華文明的核心國家 - 中國,西方文明的核心國家 - 美國,東正教文明的核心國家 - 俄羅斯等等。

保護主義的‘降臨’是否會成為套住文明發展的烏比斯環

近期稍微關注世界局勢都會感覺到,惑於缺少一個強有力的大哥+多極文明間的衝突,如今在整個世界,地方保(min)護(cui)主義全面迴歸。其中最顯眼的結果便是特朗普的上臺。

隨著西方文明的衰落,它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中所佔的比重相對於其他文明正在日益縮小。相反,亞洲文明卻在發展壯大它們的力量;與此同時,伊斯蘭文明的人口也在激增,打破了穆斯林國家與其鄰國的平衡關係。在這個過程中,非西方文明在重新肯定他們自身文化價值的路上,與西方文明之間、甚至各文明內部相互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

面對變化,歷史大抵會有兩種結果 -衝突或者認同。《降臨》這部影片就是在目前的困惑下,好萊塢對西方文明是否是普世價值的一次反思。一個長相、語言、思維都不同的遙遠外星物種,降臨到我們的地球文明,會促使我們思考這些哲學問題:你們從何處來?要帶給我們什麼?未來將往何處去?類似的,面對地球上其他文明,也是一樣。

作為中國人,我們曾歷千年輝煌卻一朝飽受西方船堅炮利所帶來的苦難,對這種反思和失落最為理解!反思之後呢,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達則久的醒悟,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擼起袖子實幹。西方文明尚處在優勢,就有勇氣承認自己的文明只是獨特的、而非普世的,豆豆十分佩服此片導演和編劇的境界。

我們人類在面臨文明的衝突時,主要有影片中的幾種選擇:

  1. 反派 -強調武力和直接對抗;
  2. 中立 -圍住靜靜觀察;
  3. 勇敢前行的英雄 -接觸、理解和學習對方。

面對全球文明衝突時,對戰爭的避免有賴於世界人民都接受合作。這是一場零和博弈,最差的結局便是由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國開始,甚至爆發全球戰爭。而杜絕這種危險的根源就在於 - 人類必須儘快學會如何在複雜的、多極的、多文明的世界內共存。因此,《降臨》這部影片絕對生逢其時!


二、 地利

豆豆私以為,科幻題材的電影最不容易拍。因為科幻講究的就是新穎,各種腦洞都被拍遍之後,想要完全重新立意很難。所以近幾年的科幻片講究的都是,如何老瓶裝新酒,把老腦洞用新的故事方式呈現出來。

其實科幻屆有點像時尚界,十幾年一個輪迴。從90年代開始,得益於技術的日益成熟,硬科幻很是眩眼:從《黑客帝國》中世界是否真實,到《地心引力》中N多宇航術語展現在你面前,甚至到火星上Geek式剖析如何種土豆生存……觀眾多少對技術已經有些審美疲勞。

於是以探索宇宙為名、加點人文調料的軟科幻變得性感時髦起來。比如大獲成功的諾蘭大神的《星際穿越》 - 雖以硬科幻為殼,內核卻是愛。這次的《降臨》更是直接文科生逆襲拯救地球,語言學推動科技進步。劇中女主與七肢怪隔著玻璃用手接觸,頗有向80年代斯皮爾伯格的‘ET’和油畫‘創世紀’致敬的意思。所以此片的成功,也得益於硬科幻向人文關懷迴歸的輪迴。


三、人和

這個檔期和前面很多個檔期一樣,國產電影特別遜色。為什麼遜色?是技術不好,演員不行還是畫面不漂亮?都不是,國產影視最大的瘡疤是片子的內核三觀不行。好的影片或教你自由、勇氣、真理、愛這些美好的概念,或引領你思考這個世界、探尋自己的內心。有了觀眾的思考,就有了互動,這就是人和。

《降臨》特別引人回味的是裡面的環形思維。這個類似烏比斯環的老梗,本片玩兒的很高級:開始和結篇的場景設計、未來和過去的重疊交錯、腔體內下墜和上升的相對立、甚至女主女兒Hannah名字的正反讀寫等。通過這些,本片讓你用環形思維重新看待時間、未來等觀念。

保護主義的‘降臨’是否會成為套住文明發展的烏比斯環

西方文明從歐洲文藝復興以來已經繁榮了幾百年。近年來歐洲飽受移民侵蝕問題,從過去來看,是白人以往殖民時期留下的歷史問題和輪迴報應。但如果用《降臨》中的環形思維來看,這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就好像身上某個瘤子的病變會帶來疼痛,這可能讓你更早地發現早期的癌症。移民的癥結也提醒了大家,看起來很美的‘左派’資本主義實際上已經千瘡百孔。這些問題現在被移民問題戳破,要遠好過百年後,因自身社會的內生力量無以為繼而導致崩潰。彼時的不堪一擊不如此刻的高瞻遠矚,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人和人的交流有多重要呢?試想兩個人:一個天天自己思索、一個博覽群書,哪個的進益會大些、快些?有人可能會說佛祖和達摩就是通過面壁才悟道的;但不要忘了,這兩位恰恰是在看遍世間繁華、行了千里之路以後,才面壁頓悟的。

文明的交流也是一樣!歷史上華夏文明、伊斯蘭文明、甚至西方的文藝復興都曾發跡於文明間的交流,而印第安文明幾千年遠遠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 亞馬孫流域的叢林客觀造成了各部落之間相對獨立。隔絕暫時屏蔽了敵人、帶來了安逸,卻也帶來了停滯。因此,哪怕是和敵人的對抗中,也能帶來學習和進益(對此有興趣的,推薦另一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

保護主義的‘降臨’是否會成為套住文明發展的烏比斯環

表面上看,美洲、澳洲的土著文明是在與更高級的文明的接觸中被滅掉的。究其根本,恰恰是沒有更早地其他文明交流、共生,因長久的閉塞才導致其滅亡。任何永生,在沒有新的不知名問題出現之前,都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


四、思考

在碰撞和新生中,各個文明的捍衛者都還會面對一個經典的悖論:在與高級B文明融合後新生的A文明還是A文明麼?A文明是否就此死去?

每個文明都會有高潮和失落,沒有一個文明會一直持續第一。在更迭動盪中,有的文明通過與其他文明的碰撞獲得新生,有個則被滅亡。滅亡還是新生的關鍵,取決於各個文明之間維度的差別。比如現代文明和原始文明之間巨大的差別,就導致了19世紀歐洲人和美澳土著的血腥殘殺。而封建文明的代表如中國和日本,則在經歷痛楚之後實現了新生和崛起。宗教文明的代表如伊斯蘭國家則經歷了內部的撕裂,有的進化、有的則極端反對進化。

可喜的是,如今亞洲文明、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的差別,並沒有原始社會與現代社會那麼巨大的差距,甚至比19世紀各國間的差異還要小些。所以如果各國人民拿出勇氣和智慧,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家是可以共生的。如果世界某天真的走到‘不破不立’那一步,只能說,這是退化了的21世紀人民的悲哀和失敗。


五、中國元素

我們經常會在電影裡看到東西方的碰撞,可能大家彼此在電影文化層面尚屬初級接觸階段;於是張藝謀的《長城》裡膚淺的認為 - 打怪獸就是好萊塢,而《降臨》裡頗多對中國的理解 - 都讓人感慨不在點子上。

外星人七肢怪的文字靈感一看便知來源於中國水墨,但豆豆覺得這是本片一大bug:中國水墨講究意在筆先,每個書法家力道不同、墨汁多少不一樣,寫出的文字怎麼可能允許你用各種數學的方式去測量翻譯?如果用這個土辦法,根本不可能破譯任何一個重疊的詞語。不過熟悉的水墨文字,一個個暈染甚至大面積撲在眼前時,真如淮南子中對‘道’的描繪-“卷之不勝一握,盈之充塞天地”,看著十分享受。

還有情節中黑中國將軍想要獨裁 、挑起世界戰爭,結果中國將軍最後竟因為女主說出妻子的遺言而放棄武力進攻。大老美還真是把家庭至上的美國右派觀念強加給世界人民啊,不知道中國中年男人三大喜事是升官、發財、死老婆麼?商將軍武力進攻可能是在放鞭炮慶祝老婆過世,美國人民你們誤會啦。


最後贅述兩句本片女主可圈可點的表演。艾米・亞當斯的長相併不美豔、但夠獨特,微微上翹的鼻子和碧綠色眸子都能讓觀眾記住。她在片中基本全片素顏,她的表演也成功把緊張情緒從頭帶到尾。

豆豆推測此片的編劇是個女編劇,選擇女性作為溝通突破口合情合理;因為女性在孕育和撫養一個生命時,天生就必須更擅長包容和交流。而且男主的選擇也非常符合現在女性需求:現代女性早已不幻想肌肉強壯的英雄了,完美的對象變成了 - 我們發表意見的時候會傾聽、我們講道理的時候會欣賞、我們做事業的時候會支持、自己不佔理的時候會認錯,甚至必要時候可以擋子彈拖延時間,而危機過後閒暇時還會說情話的boy。不過讓鷹眼這個好萊塢著名直男癌扮演這麼個角色,確實讓人感覺出戲。

非常抱歉,這篇影評的問題多於答案。恐怕面對人類文明未來走向這樣深刻的話題,我們也只能做到羅列問題。如果哪位讀者對這些哲學問題有好的答案,歡迎多多賜教交流。

保護主義的‘降臨’是否會成為套住文明發展的烏比斯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