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2

當然,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並不截然分開,有些時候甚至是兩種方法同時並用,在一件半成品上出現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可以同時並存的情況(圖7)。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2

當然,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並不截然分開,有些時候甚至是兩種方法同時並用,在一件半成品上出現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可以同時並存的情況(圖7)。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1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2

當然,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並不截然分開,有些時候甚至是兩種方法同時並用,在一件半成品上出現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可以同時並存的情況(圖7)。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2

(二)徒手刻製成形——成品制玉

徒手刻製成形,也就是直接通過徒手刻制玉成品的制玉方法,這種制玉法主要體現在戰漢時期厚葬盛行而且又大量用玉情況下的藏玉上。急用草就,徒手刻成(圖8)。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2

當然,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並不截然分開,有些時候甚至是兩種方法同時並用,在一件半成品上出現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可以同時並存的情況(圖7)。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2

(二)徒手刻製成形——成品制玉

徒手刻製成形,也就是直接通過徒手刻制玉成品的制玉方法,這種制玉法主要體現在戰漢時期厚葬盛行而且又大量用玉情況下的藏玉上。急用草就,徒手刻成(圖8)。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8-1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2

當然,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並不截然分開,有些時候甚至是兩種方法同時並用,在一件半成品上出現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可以同時並存的情況(圖7)。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2

(二)徒手刻製成形——成品制玉

徒手刻製成形,也就是直接通過徒手刻制玉成品的制玉方法,這種制玉法主要體現在戰漢時期厚葬盛行而且又大量用玉情況下的藏玉上。急用草就,徒手刻成(圖8)。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8-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8-2

也有少數直接通過徒手刻完成制玉的情況,如,1989年林西縣雙井店鄉白音長汗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的“玉人面”(圖9),在玉人面眼睛的製法上,用砣切形成眼窩後,再用徒手刻劃線條的方法,使人面變得更加接近真實、栩栩如生。當然,這樣的徒手製玉方法並不多見。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2

當然,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並不截然分開,有些時候甚至是兩種方法同時並用,在一件半成品上出現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可以同時並存的情況(圖7)。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2

(二)徒手刻製成形——成品制玉

徒手刻製成形,也就是直接通過徒手刻制玉成品的制玉方法,這種制玉法主要體現在戰漢時期厚葬盛行而且又大量用玉情況下的藏玉上。急用草就,徒手刻成(圖8)。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8-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8-2

也有少數直接通過徒手刻完成制玉的情況,如,1989年林西縣雙井店鄉白音長汗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的“玉人面”(圖9),在玉人面眼睛的製法上,用砣切形成眼窩後,再用徒手刻劃線條的方法,使人面變得更加接近真實、栩栩如生。當然,這樣的徒手製玉方法並不多見。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9-1

"

中華古玉文明的技術祕訣在於解玉砂的發現和運用(參見《古玉學步(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在古玉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用砣具帶動解玉砂的主流的砣制技術方法外,還有一個附加的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中華古玉文明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徒手工刻玉。

徒手刻玉主要有兩種典型的刻制形態——獨樹一幟的良渚線刻和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

良渚制玉的線刻祕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參見《古玉學步(130):良渚文化陰刻線真仿揭祕》),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1

徒手刻制玉工藝,其功能分為刻劃起樣和刻製成形兩類,其作工結果則出現半成品和成品兩種情形:

(一)徒手刻起樣稿——半成品制玉

古玉製作起初必須要預先打樣稿,由於時代工具的侷限,樣稿只能在玉料上直接刻制。

古玉製作的起樣大致又可分為兩種情形:輪廓打樣和紋飾打稿。

(1)輪廓打樣是指在已經開好的玉料上(切磋工藝),先打製擬琢玉器的輪廓,以便進一步制玉(琢磨工藝)。由於樣稿都是制玉的前期工序,經過後期打磨拋光後,此類前期工藝痕跡都將被磋磨去盡,加之歷史上沒有古玉工藝的詳細記載,所以古工究竟如何輪廓打稿基本不得而知。

隨著考古發掘,一些古玉的半成品為我們提供了用砣具進行輪廓打稿——“釘線打稿法”的工藝實證(參見《古玉學步(58):片飾器定型——巧用邊餘料釘線打樣稿》):如戰國曾侯乙墓出土一對龍形玉佩,邊緣留有的釘線打稿痕跡(圖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2

那麼,輪廓打稿會採取徒手刻劃的方法嗎?想應該不會絕對排除(此僅筆者一己之猜測而已),只是由於徒手刻的力道不及,更難留存,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考古發現證明了。

(2)紋飾打稿是指在開片成形的玉料上,先期打製紋飾圖樣,以便進一步開展琢玉(琢磨工藝)。打製紋飾圖樣的方法也有兩種——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這在考古發掘的半成品中都已經出現了相應的印證。

徒手刻劃打樣是徒手持硬核類工具或者金屬類工具在玉料上反覆刻劃出樣稿,後以寬砣在樣稿的基礎上琢制——徒手刻起稿、寬砣琢磨。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玉戈,完美地詮釋了古工刻劃打稿的工藝流程(參見《古玉學步(163:成竹在胸琢紋韜,別具一格打樣稿)》)。

此戈本為商代之物,戈的柄部在西周時期添加了紋飾,由於此紋飾尚未完工,所以為我們瞭解古工制玉的工序打開了一扇歷史的窗口(圖3)。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3-2

玉戈的紋飾為龍鳳合體,上部分為龍,以纖細的刻劃陰線打稿,顯示了紋飾的前道工序;下部分為鳳,工序已經進入到下進一步,有些部位已在刻劃草稿線的基礎上製作出標準的大斜刀——西周“一面坡”(圖4)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4-3

砣琢打樣是通過細砣淺琢的方法,先琢出輕而淺的紋飾輪廓線,後以寬砣在樣稿基礎上琢制——細砣起稿、寬砣琢磨。

南越王墓出土的半成品玉璧就是砣琢打樣法的體現(圖5-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1

特別說明:曾經有以為這件半成品是徒手刻的作品,其實不然,這是細砣淺琢的痕跡,由於琢痕太細而被誤讀。何以見得?從鳳鳥眼紋琢工的砣琢狀態可以斷定(圖5-2)。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5-2

另外,山西博物館藏未完工的一件玉璧(圖6)也是這種打稿法最好的詮釋。這件玉器大部分還是玉坯料,少部分已經打稿和雕琢,而在已經雕琢的部分裡,有些剛處於打稿的單勾陰線狀態,有些則已經雕琢成紋了。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6-2

當然,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並不截然分開,有些時候甚至是兩種方法同時並用,在一件半成品上出現徒手刻劃法和砣琢法可以同時並存的情況(圖7)。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7-2

(二)徒手刻製成形——成品制玉

徒手刻製成形,也就是直接通過徒手刻制玉成品的制玉方法,這種制玉法主要體現在戰漢時期厚葬盛行而且又大量用玉情況下的藏玉上。急用草就,徒手刻成(圖8)。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8-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8-2

也有少數直接通過徒手刻完成制玉的情況,如,1989年林西縣雙井店鄉白音長汗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的“玉人面”(圖9),在玉人面眼睛的製法上,用砣切形成眼窩後,再用徒手刻劃線條的方法,使人面變得更加接近真實、栩栩如生。當然,這樣的徒手製玉方法並不多見。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9-1

古工制玉徒手刻的幾種工藝類型

圖9-2

徒手刻制玉工藝是古玉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雖然其痕跡大多隱藏消失但也或見些許殘留,瞭解這一特殊工藝軌跡,或許在藏玩實踐中對辨真識仿不無裨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