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盛股份轉型之殤:資產減值11.6億 陳漢康兩路擴張資產負債率飆至77%

康盛股份轉型之殤:資產減值11.6億 陳漢康兩路擴張資產負債率飆至77%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佈局融資租賃、殺進新能源,陳漢康兩路激進擴張,4年之後的今年已經傷痕累累。

年報顯示,2018年,陳漢康實際控制的康盛股份(002418.SZ)一次性虧損12.27億元,同比大降642.58%。

大規模虧損與此前產業佈局失利直接相關。康盛股份原本主營製冷管路及配件。隨著新能源潮起,2014年,公司大肆擴張,兩路出擊,進軍融資租賃及新能源汽車領域。

然而,受監管加強及市場競爭激烈影響,融資租賃業務吃緊,康盛股份無奈於去年將其徹底剝離。同時,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公司業務佈局未達預期,產生鉅額壞賬。去年,其資產減值金額高達11.6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營運資金嚴重不足也是康盛股份陷入虧損的重要原因,且這一狀況將危及公司持續經營能力。2017年底,供貨商貨幣資金6.68億元,而其債務高達23億元,且其經營現金流淨流出22.24億元。

剝離融資租賃資產後,財務狀況並無明顯好轉。截至去年底,公司貨幣資金只有1.29億元,而短期債務達8.43億元,經營現金流淨流出4.11億元。

今年一季度,康盛股份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再次大幅雙降,其淨利潤為虧損5359.82萬元,劇降581.40%。公司對此解釋稱,因銀行抽貸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影響新能源汽車生產。

備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陳漢康直接間接持有康盛股份28.61%,90%股份處於質押狀態,其中,陳漢康直接持有的1.73億股全部被司法凍結。

淨利潤接連倍降

一年虧損超10億元,虧掉了康盛股份成立12年來的所有積累。

2018年,註定是康盛股份“大災大難”之年。這一年,公司迎來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殺”。其實現營業收入29.18億元,較2017年的49.45億元下降40.99%。淨利潤更為糟糕,鉅虧12.27億元,2017年盈利2.26億元,同比下降642.5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淨利潤虧損幅度擴大至13.41億元,較上年的1.82億元下降836.86%。

分季度看,去年四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89億元、9.74億元、6.25億元、5.31億元,逐季下降。對應的淨利潤為-786.56萬元、-285.41萬元、119.07萬元、-12.17億元,除了三季度有微弱利潤,其餘三個季度均為虧損。

實際上,真正有微弱利潤是在去年二季度,當季度扣非淨利潤為36.02萬元,一、三、四季度則分別虧損1004.31萬元、4605.78萬元、12.86萬元。

造成這一鉅虧的是資產減值,去年,康盛股份資產減值金額高達11.6億元。

除了利潤下降外,公司資產也在大幅下降。截至去年底,公司總資產49.59億元,2017年底為124.76億元,同比縮水幅度高達60.25%,淨資產為11.46億元,同比降幅也高達59.47%。

資產及營業收入下降與去年的一次資產重組有關。去年9月30日,公司完成率了重大資產置換,置出富嘉租賃40%股權、置入中植新能源持有的中植一客100%股權,由於富嘉租賃出表,導致資產、營業收入下降。

不過,導致康盛股份資產及盈利能力倍降的,絕不是富嘉租賃出表,而是其自身盈利能力嚴重不足,尤其是置入的中植一客鉅虧所致。

截至目前,康盛股份主營業務主要有兩大塊,即家電及新能源汽車。去年,家電製造業整體上看還算平穩,但新能源汽車業務就很不夠看了。

去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部件銷售收入為0.93億元、整車銷售收入為2.04億元,較上年分別下降71.20%、86.70%。

不僅如此,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對新能源汽車應收賬款大幅計提壞賬準備。具體為,對2016年上牌車輛未能達到2萬公里行駛里程、2017年上牌車輛未能達到1萬公里行駛里程所涉及的補貼,全額計提壞賬準備8.92億元,這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業務大幅虧損。

整體來看,截至去年底,康盛股份有16家子公司,其中有12家虧損,虧損最大的是中植一客,鉅虧10.45億元。

今年一季度,康盛股份繼續虧損5359.82萬元,同比下降581.40%。公司解釋,這也與新能源汽車業務密切相關。

康盛股份上市至今已有9年,反觀2018年之前,雖然經營業績非常一般,但多數年度實現了盈利。去年一次虧損,不僅虧點了成立12年來的積累,而且,還有高達5.37億元的虧空(未分配利潤)需要在未來年度進行彌補。

兩路出擊跨界併購後遺症

康盛股份經營業績鉅虧源於此前豪購資產進行產業大擴張留下的後遺症。

康盛股份成立於2007年,2010年登陸資本市場,主營業務為製冷管路及配件,屬於家電領域。上市初期,雖然公司經營業績很一般,淨利潤維持在7000萬元左右,但勝在穩定。不過,從2012年開始,經營業績急劇下降,2012年,其淨利潤降至0.56億元,2013年只有0.15億元,2014年直接虧損0.30億元。

2014年是康盛股份的轉折之年,這一年,在傳統主業陷入虧損情況下,公司決定放手一搏。途徑是,外延式跨界擴張。當時,融資租賃及新能源汽車較為火熱,康盛股份就向這兩個方向發力。

最先收購的是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2015年4月,康盛股份耗資4.8億元一口氣收購了成都聯騰、合肥卡諾和荊州新動力3家公司各100%股權。

2016年,公司出資1250萬元參股氫燃料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北京億華通、4000萬元投資石墨烯新能源材料領域的天津普蘭科技、1500萬元參股電池管理系統(BMS)研發生產企業東莞鉅威等。系列投資,進一步補全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戰略版圖。

而在收購這些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之前,康盛股份的實控人陳漢康夫婦早已著手佈局新能源客車整車生產。2014年,陳漢康夫婦聯手中植企業集團設立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2015年,中植新能源汽車公司就委託給康盛股份管理。

2017年6月,康盛股份曾試圖通過發行1.79億股收購中植新能源以及於忠國等46名自然人持有的煙臺舒馳95.42%股權、中植一客100%股權,交易價格為15.32億元,其中收購煙臺舒馳的溢價率高達5倍。同時,公司擬募資6.05億元,用於上述兩家標的技術改造等項目。

只不過,上述交易屬於關聯方收購,標的系控股股東陳漢康夫婦實際控制的資產,高溢價收購備受質疑。最終,這一收購無奈終止。

但是,公司並不肯善罷甘休。去年,公司通過重大資產置換,作價6億元置入中植一客100%股權,置出富嘉租賃40%股權,以此完成了對中植一客的收購。至此,公司實現了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至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產業鏈佈局。

置出的富嘉租賃也是康盛股份曾經重點佈局的產業之一。2015年11月,公司耗資6.75億元從朗博集團手中受讓了富嘉租賃75%股權。

對於這一投資,康盛股份的理想定位是,公司將實現從產品提供商向“一體化運營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充分發揮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和融資租賃領域的競爭優勢,進而搶抓新能源汽車與融資租賃行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戰略機遇,順利實現公司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理想確實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2018年,可謂是風雲突變,受金融去槓桿、監管加強、融資租賃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綜合影響,融資租賃行業整體經營業績不太理想。更為主要是的,融資租賃佔壓了康盛股份大量現金流,導致公司流動性極為緊張。

以2017年年報數據為例,流動負債3年增長4.59倍,資產負債率首次突破70%勁升至75.90%。

在這種情況下,康盛股份徹底剝離了融資租賃資產,並藉此置入中植一客。沒想到的是,中植一客很不爭氣,一次鉅虧超10億元,導致康盛股份元氣大傷。

資金嚴重不足償債風險凸顯

經營鉅虧的康盛股份資金嚴重不足,償債風險已經來襲。

截至去年底,康盛股份資產負債率升至76.91%,較2017年在上升一個百分點。而僅過三個月,在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繼續攀升至77.03%。一季度末,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0.90倍、0.77倍。

債務方面,截至去年底,公司短期借款8.43億元,而貨幣資金只有1.29億元。去年,公司經營現金流淨流出4.11億元,在這種情況下,償債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今年一季度,這種嚴峻的財務狀況並沒有絲毫好轉跡象。其貨幣資金只有0.71億元,而短期債務仍有6.68億元。

經營方面,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截至一季度末,這一指標值高達19.25億元,佔公司總資產的40.54%,與去年底僅僅減少0.03億元,足見其期後會回款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公司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也有12.79億元,與去年底基本相差無幾,由於資金不足,拖欠款項問題也較為嚴重。

對於嚴峻的財務現狀,康盛股份並未迴避。在年報及今年一季報中,公司均稱營運資金不足。而且,在今年一季報中,公司還首次提及,因為銀行抽貸導致資金緊張,直接影響到了新能源汽車的正常生產。

上述說法也足以說明,金融機構給予康盛股份的信用等級在下降,並擔心貸款無法回收而採取了措施。由此也說明,公司融資渠道受阻,加上經營不能正常進行,償債風險更進一步加劇。

於大股東及實控人陳漢康而言,資金同樣捉襟見肘。年報披露,截至目前,陳漢康直接持有康盛股份15.58%股權,通過浙江潤成控股持有13.03%股權,合計為28.61%。這些股權中,90%處於質押狀態,且陳漢康直接持有的1.77億股全部被司法凍結。

此外,與陳漢康存在關聯關係的解直錕通過常州星河資本、重慶拓洋投資合計持有康盛股份2.7億股也全部質押。

上月,公司披露,陳漢康及其一致行動人浙江潤成將減持2%股權。

業績不佳、財務危機來襲、大股東減持,董監高也開始撤離。近三個月來,已有董事兼財務總監高翔、董事林曦、副總經理朱儁辭去公司一切職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