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受降儀式老兵年近百歲 探訪印緬遠征軍的故事

央廣網瀋陽9月2日消息(記者張佳琪)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不足16歲便謊報年齡加入遠征軍的黃耀武,如今已經88歲。而和他一同遠征印緬的戰友柯愈哲已經97歲。

遠征的經歷在他們心中深埋了半個多世紀,未曾對人提及。從幼年的顛沛流離,到少年從軍,在異鄉奮勇殺敵。亂世和硝煙中走過來的老兵們反而習慣了靜靜凝望這奔流的時代。直到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們的故事,紛紛上門拜訪,遠征的傳奇經歷才漸漸浮現在了世人面前。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是老兵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談笑間,彷彿又把聽者帶回到了戰火與情懷的年代。

各自的從軍路 不一樣的顛沛流離

南京受降儀式老兵年近百歲 探訪印緬遠征軍的故事

黃耀武老人和他的妻子。

不論是黃耀武,還是柯愈哲,耄耋之年的他們言談間依然不乏激情與澎湃,戰爭年代塑造了他們慷鏘有力的談吐,端坐時筆直的脊樑。70餘年過去了,他們的眼神似乎依然在說,如果有重新選擇一次的機會,面對那場戰爭,就算獻出生命,自己也要第一個衝上前線。

黃耀武1928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優越的家庭,他的父親留學美法並加入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誓以“教育救中國”並在上海建校。但是戰火無情,在黃耀武的記憶裡,那種衣食無憂的日子在炮彈“轟隆隆”的爆炸聲中永遠不再了,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飢餓、病痛和沒有終點的逃亡。那是“一·二八”事變爆發之時,黃耀武的父親一手創辦的學校被日軍炸燬,一家人被迫逃到了廣州。由於自己教育救國的理想被戰爭踐踏,黃耀武的父親生了大病。1938年廣州淪陷,一家又輾轉到了香港。但父親卻再也走不動了,帶著家國理想未竟的深深遺憾,父親和母親先後病逝。黃耀武兄弟幾人成了孤兒。

不足16歲的黃耀武被戰爭給予了最無情的打擊。1943年,到處風餐露宿的他不堪忍受日軍的暴行,懷著國仇家恨,和兩名志同道合的工友報名參軍,想要上陣殺敵。但當時的黃耀武年齡尚小,為了能順利參軍只能假報年齡。據黃耀武回憶,“當時的報紙新聞題目就叫做《三工友請纓殺敵》,頭一個名字就是他!”黃耀武說:“自己順利參軍後,就被編入遠征軍,記得離開祖國那天是1944年6月5日。”

黃耀武參軍是懷著“家仇國恨”,而柯愈哲的參軍則是“情懷理想”。1938年的柯愈哲還是個學生,而抗日戰爭的爆發把國家命運和每個人緊緊連接在了一起。暑假,柯愈哲不顧家人的反對,收拾行囊準備和哥哥偷跑去延安從軍。“但一連幾次都被家人抓了回去”。

南京受降儀式老兵年近百歲 探訪印緬遠征軍的故事

柯愈哲老人珍藏的紀念章。

由於哥哥後來順利抵達了延安,家人也終於同意了柯愈哲的從軍理想。可好景不長,正往延安跋涉的他卻被國民黨軍隊截住,送到了西安“西北青年勞動營”,而後輾轉到了甘肅清水縣和天水繼續讀書。1944年上半年,以為自己夢想真的不可能實現的柯愈哲,突然在報紙上看到了號召知識青年從軍的口號。“一下子熱血沸騰了!”

南京受降儀式老兵年近百歲 探訪印緬遠征軍的故事

柯愈哲老人遠征獎章。

“1944年8月14日,這是我和戰友一起離開祖國遠征的日子。”從軍後,柯愈哲仍不忘這改變一生的日子。

“勝利必然是我們的!”

背井離鄉告別祖國,跨過了當時著名的“駝峰航線”,黃耀武和柯愈哲在印度的新六軍22師學生訓練營相識並接受遠征軍的訓練。

在訓練營中,黃耀武緊握著那支來複槍心潮澎湃,這是他第一次摸槍。

同樣被分到了新22師學生營的柯愈哲,仍清晰地記得訓練時的場景。“給我們發了衣服、大毛巾。”加入步兵的柯愈哲,需要訓練匍匐等多項技能,“美國教官主要通過翻譯講戰術,而中國教官更多的是教拼刺刀等戰鬥要領。”

“正是因為有三個月的基礎訓練,當戰爭來臨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鬥志昂揚!”黃耀武記得第一次上戰場的情景,當時沒有受過訓練的士兵很多,剛一到戰場便心生畏懼,導致傷亡非常大。而我們學生營受過訓練,所以知道如何殺敵取勝。

“當時我是輕機槍手,因為我受過訓練,很熟悉輕機槍的技巧,所以知道怎麼打敗敵人。”黃耀武表示,那些沒有經驗的機槍手只知道一味地開槍,而有經驗的人會有節奏地擊發,甚至一聽敵方的槍聲,就能判斷出對方射擊的水平。

身為輕機槍手的黃耀武,擔任了保衛首長的任務並參加了大部分緬甸戰役的作戰。進攻瑞古,擊敗號稱“森林之王”的日軍十八師團是黃耀武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戰鬥。

當時的日軍已經節節敗退,黃耀武所在的排距離前線只有三四百米,敵人的一舉一動都能望見。“戰鬥一打響,我們就向敵軍的火力點進行炮擊。”黃耀武對戰術瞭如指掌,那份自信如今依然洋溢在臉上。敵軍的前沿陣地頃刻間被摧毀。由於雙方距離近,戰鬥很快白熱化,敵人潰敗後,部隊整備橡皮舟火速渡江,一鼓作氣拿下了瑞谷,日軍的氣焰完全被打下去了。“勝利必然是我們的!”黃耀武自信地講。

每場戰鬥之餘,部隊都要面臨長期的行軍。“每人配發一條毛毯、一條網床、一些壓縮餅乾以及一支步槍和兩顆手雷後,部隊進入了野人山。 ”在戰爭期間,柯愈哲所在的部隊經歷更多的是行軍命令。大山裡、森林間,每天要行軍至少五六個小時。原本令人羨慕的美式軍靴此時也幫了倒忙。“山林中很多地方都有積水很深,鞋裡總是灌滿了水。”這讓柯愈哲患上了嚴重的腳氣,“各種毒蟲也很多,被螞蟥咬了千萬不能拽,要把它們拍下來。”

抗戰勝利 老兵生活迴歸平淡

1945年,新22師奉調回國並參加了南京受降儀式,負責警衛工作。抗戰勝利的日子,黃耀武和柯愈哲興奮的溢於言表,這份光榮來之不易。每次提到勝利,柯愈哲總是放聲大笑,好像自己依然在當年慶祝勝利的大遊行隊伍裡。“看到每個百姓都為抗戰勝利而歡呼,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抗日戰爭勝利後,黃耀武因為一段革命時期的愛情而留在了瀋陽。柯愈哲則選擇了離開部隊,在東北師範大學攻讀歷史專業,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如今老兵的生活迴歸於平淡,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他們。關愛老兵志願者也常常到他們家裡去幫助他解決生活困難。

在三十餘載的教書生涯裡,柯愈哲從未和任何人講述自己的過去,似乎一切都未曾發生。直到近些年,反映遠征軍的話題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老兵的生活。在大連一中教書時,“學校領導從材料中瞭解到我曾是遠征軍,在一次會議上告訴了在場的人們,‘柯老曾經是遠征軍,是抗日的!是英雄!’”對於柯愈哲來說,隱忍多年的他此刻激動得幾乎顫抖,自己的經歷終於得到了大家地肯定。而家人竟是最後才得知了這個被他保守了超越半個世紀的祕密。

南京受降儀式老兵年近百歲 探訪印緬遠征軍的故事

黃耀武老人將自己的遠征經歷著成了書。

同樣面對自己的經歷,黃耀武也很少對人提起。但是後來,在妻子地勸說下,他慢慢覺得,很多故事是可以拿來分享的,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他們這一代遠征軍人。於是他將自己的抗戰經歷著成了一本書——《1944-1948我的戰爭》。

黃耀武老人通過口述歷史的方式,將自己抗日遠征的故事呈獻給了世人。如何在戰火下家破人亡,如何成為一名遠征軍並遠赴異國他鄉作戰,如何抗擊日寇,打通國際支援中國戰場的大動脈——滇緬公路。

雖然生活清貧困苦,日常僅居住在一個37平米的小房子裡,但是黃耀武依然筆耕不輟。如今他的第二本書《我是新六軍少尉》也出版並開始了義賣。戰爭已然遠去,這段遠征軍的歷史卻不應被忘卻。就像老兵常說的,我們應該“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