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化作飛沙當空舞 沙飛
中國攝影出版社
1/11 《慈母手中線》廣東,1935—1937 年。沙飛早期的攝影作品:一位嶺南老年婦女戴著花鏡縫補衣物。整齊的髮髻、簡樸的布衣、專注的眼神, 表現出中國勞動婦女勤儉持家、安靜本分、隱忍擔當的品格和心境。畫面主體突出,用光講究,人物表情 自然生動,深化了照片的意境。沙飛的作品直面普通人的現實生活,謳歌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善良。
2/11 《生命的叫喊— 盲人乞討》廣東,1935—1937 年。沙飛早期攝影作品:一個赤腳、身著破衣的男性盲人,攬著探路的竹棍,手拿乞討的小桶,無力地坐 在地上,他無助的面孔彷彿發出無奈的呼喊。畫面簡單樸實,沒有擺佈,人景相融,令人觀後心酸悲涼。 沙飛在自己的攝影展覽自序中寫道:“我覺得攝影是一種暴露現實的最有力的武器。”沙飛的鏡頭每每對 準的是遭受“三座大山”殘酷壓迫、奴役的中國下層人民,以揭露社會矛盾
3/11 《魯迅與青年木刻家》上海,1936 年。1936 年 10 月 8 日,魯迅抱病來到第二屆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閉幕式會場。他坐在方桌前的圈椅上, 身著醬紫色的舊長袍,臉色蒼白 , 消瘦的面頰使顴骨更加突出。他點燃了一支香菸,微笑著和青年木刻家 交談。沙飛從不同角度拍攝了 9 幅照片,這是魯迅在同一場合,拍照最多的一次,也是魯迅生前最後的照 片。11 天后,魯迅病逝。
4/11 《晉察冀畫報社創刊號制銅版》左起:康健、曲治全、楊瑞生。河北平山碾盤溝村,1942 年。
5/11 籃球賽(華北聯大 1 和抗大二分校 2 舉行比賽)。地點不詳,1941 年 5 月。
6/11 美國合眾社記者何克(電影《黃石的孩子》主人公)觀看八路軍繳獲的敵軍重要文件, 左起 : 聶榮臻、劉柯(翻譯)、何克、鄧拓。河北,1939 年。
7/11 《聶榮臻送別日本小姑娘美穗子》河北井陘洪河漕村,1940 年 8 月。 這是《將軍與幼女》組照中的一幅。聶榮臻將軍蹲下身體,慈父般撫摸著戰火中救出來的日本小姑娘 美穗子,離情難捨地安撫著遭受戰爭驚嚇的孩子。
8/11 《青年參軍大會》河北阜平東土嶺村,1939 年。
9/11 《戰鬥在古長城》河北淶源,1937 年秋。這是一幅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代表作,前景是戰鬥在抗日疆場的八路軍戰士,一位是準備扣動機 槍扳機的戰士,另一位是提著駁殼槍注視著前方陣地的指揮員;中景是峰巒重疊的山嶺和蜿蜒雄壯的長城; 遠方是綿延無邊的群山。
10/11 《挺進敵後》山西靈丘,1937 年秋。這幅照片是沙飛抵達華北抗日前線初期,作為全民通 訊社記者,跟隨八路軍騎兵部隊前往一一五師採訪途中拍 攝的。
11/11 圖文摘自《中國攝影大師》,中國攝影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2017-08-2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