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我們從學校裡學什麼?'

"
"
開學第一天:我們從學校裡學什麼?


導語:

我最想說的話,其實就只有一句:

無論進到了什麼樣的學校,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最終你從這個學校裡是拿走什麼,完全取決於你想為自己的生命尋求什麼價值。

"
開學第一天:我們從學校裡學什麼?


導語:

我最想說的話,其實就只有一句:

無論進到了什麼樣的學校,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最終你從這個學校裡是拿走什麼,完全取決於你想為自己的生命尋求什麼價值。

開學第一天:我們從學校裡學什麼?

新一年的開學季又到了。

對於很多今年開始步入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家庭而言,今年的九月,是一個週期開始的起點。

這個週期,是三年、四年或者六年;整個家庭的生活,也會伴隨著這個週期而期盼、興奮、緊張、膠著、混亂、振奮。

有人說,人的成長,是按七的倍數來進行的,七歲幼年,十四歲少年,二十一歲成年……那麼,這二十來年中,每隔幾年,也都會按照學制,經歷一次輪迴。

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尚處在優質的教育資源十分短缺的時期,所以,我們的精力很多都會花在“怎樣進入一個好的學校”,以及“如何從一個好的學校,升入更高一級好的學校”上。

每一次的升學,都會耗盡一個家庭三代親朋好友的幾乎所有人脈,以及孩子全部的才智和表現,乃至整個家庭的經濟基礎……所以呢,處在升學季的家庭,每個人的情緒都會在跌宕起伏中,備受蹂躪。

如果你看到有些中年人,露出一副“我已經盡了全力”“我再也經不起折騰”“孩子啊,你可得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家裡的付出”的那種如同剛剛參加完一場決賽之後的疲憊的表情,你就能夠理解,這一年的九月,到底意味著什麼。

可是,現實是很殘忍的——無論你進入到的是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是名牌重點大學,這都只是一個開始——正如我們小時候,那些老教師嘮叨的話語,“這並不是保險箱”——是的,這個世界,其實根本就沒有保險箱這回事兒,那麼,無論進入怎樣的學校,我們都要很認真地想一想:

我們從學校裡學什麼?

提出這個問題,有兩個目的,是需要家長警惕的。

其一,只要成績好。為了取得最好的成績,從而可以犧牲、忽略掉所有和提升成績無關的東西……孩子的興趣、心理的健康、家庭相聚的時光、成長中的煩惱和樂趣等等。

其二,只要能升學。為了能夠升入到名校,過多地去研究“升學攻略”,從而忽視了孩子自我價值的探索,目的性過強地對孩子的學習、經歷、興趣進行干預。

我並不是說,“追求成績、進行規劃”本身有什麼錯,而是說,如果唯此一條是瞻,就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偏差。

而這些偏差,往往不是一年、兩年之中就會顯現出來,可以隨時調整的;而是潛伏多年,有些會一直伴隨到孩子升入大學,伴隨到大學畢業後,伴隨到工作十幾年,成家立業後……才突然爆發出來;到了那個時候,補救起來的難度,可就大得很了。

學習兩種知識

是的,學校就是集中、系統學習知識最好的場所——當我們成年之後,才會感受到如果可以有那麼一段時光,是多麼珍貴的事情。

學習,是特別快樂的一件事情——你仔細想一想,當我們知道了以往不知道的東西時,是多麼的快樂;當我們通過自己的思考,發現了一些新的現象時,又是多麼的快樂!

所以呢,雖然現在的學校裡,把學習更多地描述成為了“苦學”,但是,要想讓你的孩子,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熱愛學習的人,一定要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學習的樂趣。

那麼,在學校裡,孩子要學習哪方面的知識呢?

第一種,是讓你擁有基本素養的知識。用通俗的語言來講,就是“有什麼,學什麼”。

現代的社會,和過去不一樣了。關於人才,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除了要求“專業素養”之外,還要求有“綜合素養”。

啥意思呢?

就是說,過去啊,一個廚師,只要菜做得好就可以了;一個建築師,只要房子建得牢固就好了;一個工程師,只要設計的好圖紙就好了;一個醫生,只要醫術高超就好了……但是,未來的社會(或者說,現在的社會),已經要求任何一個專業領域內的人才,必須擁有綜合的素養,才可以做出一番成就,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為什麼呢?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這個社會的要求提高了——一個餐廳,沒有好的裝潢、獨特的創意;一個房子,沒有高級的品位;一件物品,沒有藝術的美感;一個醫療機構,沒有貼心的服務……那麼,就沒有辦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更不用說發展得很好了!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趨勢。

所以,未來的人才,最基本的素養,比我們的那個時代,要求要多多了。那麼,現有的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運動、音樂、藝術……所有的課程,只要是學校裡有的,都應該讓孩子去好好地學習,好好地掌握。

這並非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未來社會裡一個合格的人才、必須的素養。

第二種,是塑造自我價值的知識。用通俗的語言來講,就是“學什麼,有什麼”。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你自己喜歡什麼,在學校裡就把這個領域內的知識學完、學透。這個領域的考試,你都考了100分,也不應該是終點,反而,應該是你學習的一個起點。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生下來是有自己的天分和天賦的。那麼,在學校裡,你就可以接觸到語言、寫作、數學、科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心理、運動、藝術、表演……各種各樣的的領域。

你就會發現,你學習某個領域的東西的時候,異常興奮,掌握起來異常容易。那麼,這個領域,就值得你在學校的學習之外,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

其實,在很多教育的研究中,已經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在某方面擁有天賦,那麼,他在這個領域內的水平,很容易超過當時老師的水平。

換句通俗的話說,在十幾歲的時候,很多有寫作天賦的孩子,水平已經高出了語文老師;很多有數學天賦的孩子,水平已經高出了數學老師;很多有科研天賦的孩子,在專項的研究能力上,已經高出了任課的老師……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它警示了家長和老師,不要用自己在某個領域內的見識和水平,去束縛、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我們完全可以一起來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在某個領域內的學習,超出現有的教學進度,讓孩子可以更深入地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獲取更多的能力——甚至,創造出更多的成就。

學習適應環境

作為家長,有一種心情我們都可以理解,就是想給孩子創造一個特別適合他成長的環境。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或者說,無論我們擁有多麼大的能量,我們也沒有能力能夠確保孩子上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全中國最好的學校;孩子遇到的每一位校長,班主任,都是全中國最好的校長、班主任;孩子的每一個科目的老師,孩子同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全中國最優秀的老師,最積極向上品德高尚的同學。

是的,如果我們是抱著這樣的願望的話,我們的願望十之八九註定會落空——所以呢,我們在這個方面的努力,很多的時候,都是徒勞的。

那麼,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學校裡——無論是多麼有名的好學校,還是一般的學校,或者是各方面都差強人意的學校——到底,讓孩子在這個方面學習到什麼呢?

我覺得,是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生存下來的能力;是能夠在任何的環境下,都能夠發展取得成就的能力。

你想啊,就算你上了全世界最好的學校,一切都隨著你的意願,遇到了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取得了好的成績;畢業後,也順利地進入到了理想的公司去工作……但是,誰又能保證你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一任、每一個層級的領導、同事,都能夠和你和睦相處呢……

誰又能保證,你在以後的人生中,所遇到的任何的事情,都一帆風順呢?!

所以啊,在學校裡學習的很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夠在任何的環境中去適應;然後,運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環境,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更多的成就。

所以啊,無論你上的是國際學習、民辦學校、公立學校;重點學校還是非重點學校;遇到很有經驗的老師還是剛畢業的年輕老師……其實,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你自己。

當一個孩子,能夠在任何的環境下,都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都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那麼,我就覺得,我們在教育上做能夠做到的,都是很值得的。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無論孩子上的那種學校,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成長,都能夠成就每一個孩子非凡的人生。

學習如何保持自我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學校裡很多的時候,出於管理的需求,都會讓孩子們儘可能地在智商、行為、言語,都處於一個標準之下——就算是他們試卷上的答案,最好也是每一個字都統一規範出來的。

但是,每一個人,最終在學校裡學習的東西,應該是根據自身的需求,學習不一樣的。

在我的理想中,孩子去學校裡學習,就跟我們吃飯一樣。有的人喜歡吃火鍋,有的人喜歡吃燒烤,有的人喜歡喝粥,有的人喜歡吃麵……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口味原料做法的飯菜。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去學習的時候,不能夠根據自己的口味和興趣,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和知識呢?

同樣的,每個人的價值,有都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無論學校裡的學科是什麼,你都應該讓孩子儘可能地多保留一些屬於他自己的線索。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注意到孩子們的反應。

有些課程,在學校裡是主課,你的孩子並不一定喜歡又學得非常吃力;有些課程,在學校裡是副課,但你的孩子感興趣的話,很有可能決定了孩子未來教育、工作的路徑。

最後,我最想說的話,其實就只有一句:

無論進到了什麼樣的學校,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其實,最終你從這個學校裡是拿走什麼,完全取決於你想為自己的生命尋求什麼價值。


END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