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仇視中國的原因,在歷史上曾幾度反覆,侵華失敗後全面反思!

日本在歷史上對中國的立場曾經幾度反覆,最終在幾次對華戰爭後,開始仇視中國,其實其仇視中國與嚮往中國曆來都是相互摻雜的,只是在獲得優勢之後,就暴露出了狼子野心,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最後以戰敗收場,戰後進行了全面反思。

首先,日本向來存在對中國的報復心理,從歷史各個階段來看,都存在這種現象,除了戰敗還有貿易逆差,特別是貿易逆差令日本惶恐不安,不得不擔心經濟上完全崩潰,甚至淪為中國的附屬。

明朝時期,日本豐臣秀吉統一了全國,開始發動侵朝戰爭,並豪言要移民中國大陸與印度,將幕府大本營設在寧波,兩年內遷都北京,但是日本侵朝戰爭遭遇慘敗,豐臣秀吉也鬱郁而死,這是日本與中國的第三次戰爭。

日本仇視中國的原因,在歷史上曾幾度反覆,侵華失敗後全面反思!

參考圖

隨後的倭寇時期,侵犯明朝海疆,實際上就是日本人報復心理的宣洩,從戰爭上徹底失敗的陰影中,尋找心理上的慰籍,索性就做起了強盜的買賣,但倭寇之亂也終被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日本陷入了徹底絕望的狀態,經過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之後,終於苟延殘喘到了工業革命時代。

其次,日本歷史上與中國貿易的大量逆差,成為其不可承受之重。不管是在隋唐,南宋,元朝,還是明清時期,除了戰爭之外,日本與中國存在大量民間貿易,中國的茶葉、絲綢等也大量傳入日本,在這些貿易中,日本白銀大量流出,對其經濟影響重大。

在唐朝時期,日本屢次派遣遣唐使,虛心向大唐學習先進的生產和製造技術,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扭轉被動落後的局面,中國物產豐饒,日本彈丸之地,在貿易上屢屢處於劣勢。清朝康熙時期,中國接觸了西洋文明,大量從西洋進口的布匹甚至被轉賣給日本,日本不得不限制中國商船的數量,以穩住與中國的貿易局面。

日本仇視中國的原因,在歷史上曾幾度反覆,侵華失敗後全面反思!

參考圖

第三,日本向來有移民殖民的嚮往,一旦有機會就要爆發出來。自豐臣秀吉的移民計劃破滅之後,日本長時期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只有中日民間的貿易往來,日本人從心理上放棄了移民大陸的希望,不被大陸征服就很不錯了,哪裡還敢想移民呢?!

但是清朝末年,日本藉助西洋工業文明快速發展起來,終於在實力上超過了中國,加之西方列強割裂中國,中國內外交困,日本終於等到了歷史機會,於是從甲午海戰開始,不斷實施其侵華計劃,先征服朝鮮,再侵略中國,最終全面侵華,這期間都伴隨著其移民大陸的計劃,許多移民也兼任間諜的角色,積極為日軍出謀劃策。

第四,就是中國大陸的一些躲避戰禍的人長期避難日本,雖然這種避難並不是以移居日本為目的,在歷史上這種移居的記載也很少,而且很多是在琉球列島,主要是以避難海上、兼及日本為主,像明時倭寇之中就有許多中國海盜,這些人影響了日本對中國的正常理念,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些民間交往不斷蠶食中日正常關係的基礎,積累了許多負能量,最終被日本人消化吸收,並滲入到對華仇視的理念中去。

日本仇視中國的原因,在歷史上曾幾度反覆,侵華失敗後全面反思!

參考圖

在全面侵華戰爭失敗之後,日本對與中國的關係陷入了長時期的全面反思,開始有人檢討侵華戰略和移民計劃,並出現了對華的友好派,這是日本人對歷史總結的結果,也是日本人不得不選擇的道路,最終日本必須還中國一個交代。

曾經有科學家預言,在六百年後日本列島將沉沒於太平洋,日本人自己也假設過這種情況,並拍攝了影片《日本沉沒》來警告日本人,雖然這僅僅是科學猜測,但日本列島連年地震不斷卻是實情,屆時日本龐大的人口規模何去何從?

不為自己積德,後世終將遭遇報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