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軍事歷史 一戰 尼古拉二世 二戰 法國 魚羊祕史 2018-12-01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文:林森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提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中的俄國軍隊,一般人腦中的印象總是其迭遭敗績、傷亡慘重、被同盟國打得灰頭土臉的樣子,實在是愧對“戰鬥種族”這一稱號。不過,發生在1916年夏天的一場由俄軍主導的戰役,情況卻大不相同。俄軍在此戰期間罕見地表現出了相當的創造性與堅定性,取得了堪稱這一年協約國陣營最大的勝利,這便是著名的“布魯西洛夫攻勢”。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拉兄弟一把

一戰進行到1916年,陷入塹壕戰泥潭的各主要交戰國在歐洲西線打得頭破血流卻毫無收穫。為改變這一局面,當年2月,德軍對法軍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使法軍遭受不可承受之損失,從而退出戰爭,凡爾登大戰就此爆發。面對如狼似虎的德軍,幾乎招架不住的法國迫切請求盟友俄國在東線展開進攻,牽制同盟國兵力,以減輕凡爾登前線法軍的壓力。然而此時俄國雖然有意,可俄軍卻有些力不從心。之前兩年的戰爭中,俄軍接連損兵折將、喪師失地,其與同盟國軍隊的傷亡比高達5:1,這種消耗已使俄國不堪重負。但倘若對西線袖手旁觀,作為協約國主力的法國要是完蛋,整個協約國陣營就會有崩潰的危險。所謂脣亡齒寒,無奈之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只好咬緊牙關,下令俄軍謀劃對東線同盟國軍實施大規模進攻,拉兄弟一把。

儘管沙皇決心很大,可命令下達後,幾乎所有俄軍將領都把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他們太清楚俄軍現在的狀況了:除了人,俄軍幾乎什麼都缺。連槍都做不到人手一支,還怎麼去和敵人玩命?

面對如山的阻力,沙皇還是不想放棄。恰好這時,一位天才將軍向他呈遞了一份作戰計劃,令其眉笑顏開。於是乎,本次故事的主角就此登場。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名將就是解決問題的

這位將軍名叫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軍銜上將,時任任俄軍西南方面軍司令。他出身騎兵,對進攻頗有心得,又很有戰略眼光,是俄軍中公認的一員名將,被後世稱為從拿破崙戰爭後到蘇俄建立前最具影響力的俄國將領。

一戰開始後,由於雙方防線都長達數百公里,大部隊的迂迴穿插極難實現。於是,各國都喜歡採用正面強攻的突破戰術。但在對方密集的火力點和堅固的工事前,缺乏掩護、只能憑藉胸膛和天靈蓋前進的步兵很難取得大的戰果,所以正面突破往往難以奏效,反而增大了己方傷亡。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為此,布魯西洛夫提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很瘋狂的方案—— “多點進攻,一點主打”:即在一條寬廣戰線上,用一支軍隊集中兵力實施主要突擊,再讓其他幾支部隊各自選好地點同時實行突破,這樣就能迷惑敵軍,以此分散其兵力,從而達成進攻目的。但一方案,俄軍統帥部卻不同意,認為其超出了俄軍承受能力。儘管在沙皇的干預下,方案最終獲得批准,可統帥部卻無法調集到足夠的兵力,這可怎麼辦?

應該說,名將就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為儘量彌補無法獲得支援的不足,布魯西洛夫對進攻區域進行了調整,並優化兵力部署;同時命令部隊在黑夜開展土工作業,以求儘量使出發陣地接近敵軍,減少衝鋒距離。在他的努力下,俄軍集結了4個集團軍,共有40個步兵師、15個騎兵師,總兵力57.3萬人,裝備有重炮168門、輕炮1770門。俄軍工兵也十分給力,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把戰壕挖到了離德奧軍隊只有90米的地方,有的地段甚至只有70米。人高馬大的俄軍能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算是超水平發揮了。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閃擊戰的“試運行版”

6月4日,代號為“布魯西洛夫攻勢”的大規模進攻正式發動。俄軍總指揮布魯西洛夫將軍命令部隊沿著322公里的俄奧(匈)兩軍對峙線上進發。他並不使用之前各國軍隊慣用的長時間炮擊來掩護進攻部隊,而完全以短促精悍的火炮彈幕在奧軍的整條防線上展開,避免長時間炮擊使敵人有足夠時間加固縱深工事,同時也防止戰場被過多的彈坑弄得難以前進。

在俄軍精準而簡捷的炮轟之下,奧軍防線頓時被打開了幾個口子。俄軍步兵趁機迅猛推進,從口子中滲入奧軍防區,而後摧毀火力點,使後續部隊能夠輕鬆突破防線——這是布魯西洛夫在此次戰役中的創新之舉,比原來衝鋒時慣用的人海戰術更有效果。

在俄軍的打擊下,奧軍猝不及防。只用了四天,俄軍便收復烏克蘭重鎮盧茨克,俘敵20餘萬,奧軍司令約索夫˙費迪南大公在俄軍進城前才倉皇撤出,足以證明俄軍推進速度之快。這種快速推進的打法,可重挫敵軍士氣從而令其大面積崩潰,與二戰中“閃擊戰”的效果極為相似。可以說,這場攻勢,是閃擊戰的“試運行版”。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狹路相逢勇者勝

盧茨克失守後,同盟國方面終於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德軍總參謀長法爾肯海因上將說服了德奧兩國皇帝,將部分西線兵力調往東線,以遏制俄軍攻勢。儘管德軍在凡爾登血流如河,卻不得不勒緊腰帶擠出15個師來防止奧匈垮臺。德軍利用完善的鐵路網絡迅速將後援送到東線,而俄軍則沒有這個實力。由於運力不足,到六月底,俄軍因缺乏後援和必要的補給,攻勢趨於停滯。7月中旬,德奧聯軍已把戰線穩定下來,對俄軍佔據的薄弱據點進行反覆爭奪。

壓力陡增,令布魯西洛夫焦慮不已。起初,俄軍統帥部對他的進攻並不抱有信心,也沒有為其提供後備軍及物資。等到俄軍收復盧茨克後,統帥部又對這突如其來的大捷興奮不已,只顧歡慶而不去考慮布魯西洛夫的處境。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狹路相逢勇者勝,布魯西洛夫明白,接下來就看兩軍誰更狠了。因為雙方現在的處境都很艱難,誰能堅持下來,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在盡全力為前線拼湊一定數量的援軍和裝備後,7月下旬,俄軍再度發起進攻。雖然此時俄軍的推進速度因德奧已有防備而明顯慢了下來,但攜得勝之餘威的俄軍依舊神勇,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居然於9月20日前進到喀爾巴阡山,成功拉攏羅馬里亞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然而,此時俄軍所有參戰部隊已到極限,布魯西洛夫的狂飆最終不得不於9月底宣告停止。

歷史上傷亡最重的戰役,100天損了200多萬人,俄軍這仗打出了威風

布魯西洛夫攻勢達到了預定目標,既影響了德軍在凡爾登的進攻,使其把相當多的部隊調往東線,緩解了法軍的壓力,俄軍亦擊破了當面的德奧軍隊,殲敵奧軍達150萬人(其中40萬人被俘),德軍也損失35萬人。這一戰果之巨,甚至超過了之前兩年裡俄軍所有戰果的總和。此後,奧匈帝國再沒發動過一次成功的攻勢,只能依靠德軍來維持其戰線。後世有人認為,這場戰役是協約國1916年在戰場上取得的最大的成功。

1916年,俄軍在東線戰場打出了威風,證明了自己“戰鬥種族”的稱號是實至名歸的。但是,這場勝利也壓垮了本已奄奄一息的俄國。俄軍此戰中傷亡高達50萬人,另有5.8萬人當了逃兵。加上之前兩年的損失,俄國喪失了超過500萬的有生力量,帝國已然千瘡百孔。僅僅一年之後,革命爆發,沙皇統治被推翻,一個新的時代隨即到來——這恐怕是後來擔任蘇維埃紅軍騎兵總監的布魯西洛夫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作者:林森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