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皇一下令,負隅頑抗的日軍立即投降?

軍事歷史 日本 陸軍 抗日戰爭 一戰 江雨讀書 2018-12-12

今天的文章,來自我的朋友“石山下”。

我們常講追究侵華責任,要把帝國主義分子和普通日本人民分開,然而,哪裡有什麼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有的只是熱愛天皇的日本人民,有的只是愚忠愚孝的豺狼虎豹。這種文化和體制製造出來的,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為什麼天皇一下令,負隅頑抗的日軍立即投降?

1945年,日軍各條戰線都在急劇惡化,琉球戰役剛剛打完,日本大本營預計美軍會進攻本土,便加快了本土武備的整理。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日本陸軍的本土防禦部隊已擁有235萬名士兵和人員,58個步兵師團及25個旅,而且還有2個坦克師團和7個坦克旅,以及4個要地防空師團。

除此之外,還有225萬名陸軍非戰鬥人員,130萬名海軍非戰鬥人員,25萬名特別守備部隊,以及2800萬名民兵和準軍事組織成員。

雖然很多日本工廠被美國的轟炸機摧毀,但基礎還在,槍支仍有數百萬支,彈藥儲備也很充足。坦克三千輛,汽車一萬四千輛,飛機也有一萬兩千架,其中五千八百架是自殺式特攻飛機,海軍雖然殘存實力不多,但“迴天”魚雷、“震洋”自殺式摩托艇這種東西還有一大堆,尚有一戰之力。

所以,日軍大本營考慮投降時,侵華日軍司令岡村寧次仍在叫囂:“百萬大軍尚在,何以言降?”

為什麼天皇一下令,負隅頑抗的日軍立即投降?

許多對日本有所瞭解的西方人都認為,日本不可能投降,幻想在亞洲戰場及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和平地放下武器,這種想法過於天真。因為日本的許多軍隊還沒有遭受過重大失敗,日本人還堅信自己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而且,整個戰爭期間,日本人一向是無所畏懼的,到了戰爭最後,他們依然人人要拼命,即使用竹槍也要擊退外敵。

然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時,世界各地700多萬日本士兵陸續放下武器。無論是在中國,爪哇等地的前線指揮官,還是本土的東條支流,竟無一反抗。

即使是一些激進的反對者,他們包圍皇宮,試圖阻止投降詔書的宣讀,但詔書一旦宣讀,他們全都服從了。

美軍在日本機場著陸之後,甚至受到了禮貌的歡迎。外國記者這樣寫道:早晨著陸時手指還緊握著槍,中午就收起了槍,到了晚上就可以悠閒的購物了。

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彎轉得太急以至於大多數國家都目瞪口呆,不理解日本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的不同,不理解當時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就不能理解這種極速變化。

西方人認為,人生而揹負罪孽,需要不斷贖罪;中國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需要仁義教化,而日本人則認為,人一出生就蒙受重恩,需要終生去報恩,特別是對天皇之“恩”、父母之“恩”的報答,是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所有人生而有之的。這是當時日本人的民族底色。

日本人認為,使自己“受恩”之人都是自己的恩人,這些恩中最重要的是天皇之恩、父親之恩、領主之恩、老師之恩,所以,日本人要不斷償還“恩情”、主動回報,如對天皇、法律和日本國家的義務,對父輩、祖先(包括子孫)的義務,對工作的義務。而且這些義務,無論如何回報都是片面的,沒有時間限制,永遠償還不盡。

為什麼天皇一下令,負隅頑抗的日軍立即投降?

日本人使這些道德義務成為絕對性的東西。在我們中國,如果統治者不行仁義,人民就有權力揭竿而起反對他的統治;如果父母不扶養晚輩,子女也可以不贍養送終,但在日本是絕對不行的。

孝道在日本成為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子女要容忍父母的惡行和不義,即使父母人品卑劣,甚至破壞子女的幸福,孝行還是不能被違背的。

即便如此,孝行在與對天皇的義務發生衝突時也會被廢除,因為履行“忠”的責任,報答天皇的恩情,才是最大的義務。

日本政治家們精心策劃,把天皇奉為神聖領袖,使他與喧囂的世俗生活隔離,天皇成為一個摒棄了所有世俗雜念的“聖父”。

國民對天皇的忠誠是最高的美德,成為一種對幻想中的一塵不染的“善良之父”的仰慕和膜拜。如果老師對學生說人的最高義務說是熱愛祖國,那麼他們就是不合格的,必須改口說是對天皇報恩。

“忠”在臣民與天皇之間構成了雙重體系,一方面,臣民向上直接對天皇,期間沒有中介,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使天皇安心;

另一方面,天皇的設立,又是經過天皇與大臣之間的,各種中介之手,層層傳到他們的耳朵裡,他代表天皇宣旨,因此一句,就足以喚起臣民的忠,而且可能比國家任何其他的號召,更具強制力。

在一次和平時期的軍事演習中,一位軍官帶隊出發時下令,未經他許可不能喝水壺裡的水,隊伍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持續行軍五六十英里,由於口渴和體力透支,有二十多人倒下,死亡五人。檢查他們的水壺,滴水未動。“軍官下達了命令,他是代表天皇下旨”。

在日常管理中,“忠”強制一切,從喪葬到納稅。稅吏、警察、地方徵稅官,都只是臣民盡忠的中介。日本人的觀點是,遵紀守法就是對他們最高的恩情——“皇恩”的回報。所以,天皇的命令,即使是投降的命令,依然是最高的法令,各級都把執行無條件投降作為對天皇的“忠”。即使在戰後,日本人也不會採用惡意的破壞行動來對抗敵國佔領軍,甚至佔領軍剛到機場著陸,日本人就出來禮貌的歡迎,這也是對天皇的“忠”的體現。

為什麼天皇一下令,負隅頑抗的日軍立即投降?

讀到此處,真是不甚唏噓,我們常講追究侵華責任,要把帝國主義分子和普通日本人民分開,然而,哪裡有什麼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有的只是熱愛天皇的日本人民,有的只是愚忠愚孝的豺狼虎豹。這種文化和體制製造出來的,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