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喜歡跟大家分享那些美好的感覺

酒店 空調 旅遊 雲端宿聯 雲端宿聯 2017-10-04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喜歡跟我的朋友我的讀者們分享、傳遞那些我住過、體驗過的民宿,分享它們便利的設備,溫馨的服務,我比別人更加的肯定民宿業態的獨特性和革命性。不過,當站在新開民宿的第一線上的我停下腳步突然回頭看去,我開始質疑遍地開花的新民宿到底哪裡值得我們去選擇和消費?

和民宿主們閒聊時,我都會習慣性的問一句:準備賣多少錢一間?平時七八百,節假日一千多吧。這是我聽到比較多的回覆。很正常,在北京前門,這個價格幾乎是一個標配。

我只是喜歡跟大家分享那些美好的感覺

記得曾經看到過某個平臺的市場調查中提到,100人中,個人收入在10000-15000元佔60%的比例,這部分人中平均每年在國內的度假次數平均在3-5次之間,週末度假的頻率2個月左右一次甚至更高,其中這部分活躍的消費客戶對於住宿價格的接受價格區間在800元/間夜-1200元/間夜的比重最高。所以住民宿,已經成為一個權重的選擇,在平均2個月的壓抑期下和超過平均消費線的價格刺激下,消費者對民宿普遍抱有著較高的期望值,無論是入住體驗和民宿自身品質上。另一方面,1000+元/間夜的平均價格橫向比較來說。假如在武漢,可以入住萬達瑞華,品牌和服務都算過硬,位置也很不錯。假如在上海外灘,上海和平飯店的起步價位也就在1600元起。

寫到這,請原來我的腦海裡不禁蹦出了個小人兒,踮著腳像我大聲喊著,“你懂我家民宿賣的是什麼嗎?這個價格我們賣的是時光,是感受,是純淨的自然!”

嗯,對對對,你賣的是自然,是時光。所以你把客人扔在山林裡,雲水間睡一晚?自然固然是純淨的資源,但是也是所有人的資源,你們家民宿難道只是單純的拿著資源和山鄉生活,消費升級的理念來售賣房間嘛?

我常常聽人家說,現在民宿設計遇到了很嚴重卻也很正常的問題就是:同質化。幾位網紅般的設計師,幾個差不多的採購渠道,裝飾品用的是同一個出產源,連空間裡擺放的植物都是一家店裡供應的。我倒覺得這個問題不嚴重,真的。同質化,至少還有質啊,至少還請了設計師,至少還用心的學習和參照了啊。

我只是喜歡跟大家分享那些美好的感覺

問題最嚴重的是沒有質。毫無頭緒的改造,沒有規劃的空間設計,混搭的風格,毫無舒適度而只講究大空間的空白。小小的客房大門卻還要做成雙開式,陽臺連簾子都沒有,大床放在狹小的斜式的隔層空間,隔層外面就掛著噪音不小的空調,快速趕工的痕跡和廉價的備品,幾乎沒有服務而言的服務和那些昂貴的土雞煲~對於隨便都是千八百的標價,我也不知道這些民宿是哪裡來的勇氣。也許是在這個區域大家都是這個價格,反正都有客源。

放下價格靜下心來,我想一家民宿的理念可以提升民宿的品牌和價值以及在一開始倡導消費者的傾向性,然而核心競爭力還是產品本身,產品的品質,服務和融入當地文化或者自然山水的真實體驗。組成這個1180的我覺得山鄉生活的概念也許是380,獨特的自然風光也許是200,剩餘的600還是應該回歸到民宿產品本身的產品特色,服務,餐飲和本身的舒適度和體驗感。我們願意為這個價格買單,一次1180帶來的感受和感動很多,但是我們更願意這個1180是貨真價實的,是真實不虛的。

我只是喜歡跟大家分享那些美好的感覺

所以,我們會發現,即使一個區域的民宿酒店數量再多,而經久不衰的依舊是我們朗朗上口的那三五家而已。一家民宿就好像是一件近乎20年的產品,如果沒有一開始的用心去規劃設計和打造以及沒有想好把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呈現,那麼這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不會太長。

作為在自媒體線上電商平臺打磨的小編,與這個行業幾乎是榮辱與共。民宿發展日益成熟,品質均衡,我們才有更多的素材和更多的產品傳導到一線的消費者面前,也只有我們拿真正好的美宿分享給消費者,他們體驗過後才會更加的關注和信任我們。同樣的,在這個業態裡的所有單家民宿同樣也是一榮俱榮。現在的社會環境是,奢華酒店,精品酒店,集團酒店和美宿大家一起分享著一個大的群體。這個群體的選擇只在乎一念之差,感受過美宿帶來的獨特體驗,他會逐漸成為這個業態的粉絲,繼續選擇你家或者我家。如果因為連價格之內的周到都不能做到,也許他下回就到了另一個市場,不願再做嘗試。

說一千道一萬,小編從心底覺得是有責任分享給大眾消費者的民宿是一件件用心打造成的產品,是真正可以成為你我在別的城市中的家!

我只是喜歡跟大家分享那些美好的感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