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中風 癌症 冠心病 心血管病 食道癌 肝癌 澤宇營養師 2019-04-14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曾有一個有趣的話題:中國人和美國人比賽喝酒,誰會先喝醉?

有人說,中國人更容易喝醉。

其實這樣說,是有科學依據的。酒精主要由乙醛脫氫酶(即ADH)和乙醇脫氫酶(即ALDH)負責代謝,酒精進入人體後,經ADH轉化為乙醛;乙醛由ALDH轉化為對人體無害的乙酸。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下圖是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

相比較歐美人,東亞人群體內乙醛脫氫酶數量較少,分解功能較弱,代謝酒精的能力也就相對較弱。

相對於歐美人盛行咖啡文化,我們中國人的酒文化也是自古以來就相當盛行。曾有研究指出,中國人因酒精死亡的病例數居世界首位。雖然大家也都知道喝酒傷身,但還是擋不住酒的誘惑,出於自我安慰的心理,流傳出這麼一個說法:適度喝酒不傷身,甚至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比如降低中風風險,尤其是冠心病。

然而事實上是這樣嗎?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誰都逃不過真香定律

1、一項針對中國人的研究

北京大學、牛津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學者們針對50萬中國人聯合做了一項研究,該研究4年期間在中國十個地區招募了512715名成年人,記錄了酒精使用及其特徵等情況;隨訪了大約10年(至2017年1月1日),通過發病率、死亡率以及醫院的電子信息記錄來監測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腦內出血和心肌梗塞)。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經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得出結論:適度飲酒並不能降低中風風險,甚至隨著體內酒精含量的增加,血壓及中風風險會不斷增加。

2、喝酒有多大風險?

在上述研究中,學者們還量化了喝酒的健康風險:

每天飲用1-2個酒精單位會使中風風險增加10-15%;

每天飲用4個酒精單位會使中風風險增加35%,酒精單位指一小杯葡萄酒、或者一瓶啤酒、或者一小份烈酒。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除了喝酒會有中風風險,酒精還會傷胃,比如胃出血;傷肝,比如肝硬化;傷腎,比如前列腺炎;傷神經,脾氣暴躁誤事;變醜,皮膚加速衰老,容貌枯槁;引發癌症。

關於喝酒的危害,已經有大量的數據與事實:

2016年,全球有280萬人死於飲酒過度,在15-49歲的男性人群中,12%的死亡和飲酒有關。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發佈了一組數據報告,中國因酒精出現的死亡病例位於世界之首,每年大約有65萬人的死亡與酒精直接相關。

其實,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早在2010年就指出,過多攝入酒精類飲料會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風險。所以,還是能別喝酒就別喝了。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3、解酒物靠譜嗎?

然而誰都抵抗不了"真香定律",明明知道喝酒有害,仍然忍不住要小酌一杯。好多商家看到了商機,紛紛推出各種解酒產品,然而目前市面上具有解酒作用的,主要在於護肝和保護胃黏膜,而不是真正的"解"酒。

真正的解酒還得從酒精代謝著手。正如前文所說,酒精進入人體第一步是通過乙醇脫氫酶變成乙醛,第二步是通過乙醛脫氫酶變成乙酸,也就是酒精經過兩步代謝變成了醋。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真正的解酒還得從酒精代謝著手。正如前文所說,酒精進入人體第一步是通過乙醇脫氫酶變成乙醛,第二步是通過乙醛脫氫酶變成乙酸,也就是酒精經過兩步代謝變成了醋酸。

近年來看到不少解酒產品宣稱可以直接補充分解酒精的這兩種酶(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兩種酶的本質是蛋白質,這蛋白質吃進去還沒分解酒精呢,就直接被身體消化了。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但補充這兩種酶的輔酶卻是個思路,輔酶就是提高這酶的活力的意思。輔酶I是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的輔酶, 也是人體數百種酶的輔酶。而其前體NMN則是近些年抗衰老領域的明星分子,在解酒領域也有著廣闊的前景,科學界發現這個物質後,美中日三國科學家都搶著研究。

中英兩國學者研究了50萬中國人,發現大部分中國人對飲酒存在誤解

喝酒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文化基礎,逢年過節親朋相聚難以免俗,觥籌交錯之季還要科學地喝酒,既不傷心也不傷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