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在一碗雞湯裡的母愛(親情故事)'

"

她是一位目不識丁的白族婦女,出生於雲南洱海邊的一個貧窮家庭。

亭亭玉立時,遇上了命中的他,一位風流倜儻的富家公子。然而,家境的懸殊,讓男方的家庭堅決反對。

無奈中,這對情侶比翼雙飛,投身革命。

婚後的生活,甜蜜而溫馨,愛的結晶也相繼出生。可惜,好景不長,就在小女兒出生不久,席捲全國的“文化大革命”蔓延到這個邊遠的小山村。

出身地主家庭的丈夫,雖然曾投身革命,但依然逃不過被批鬥的命運。

終於,一天夜裡,承受不了無休止批鬥的丈夫,扔下她和四個年幼的兒女,不知所終。

孤立無援的她,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一下子蒙了。傷心、難過、痛苦、無助、茫然統統不足以’形容她當時的情景。然而,生活還得繼續,四個年幼的孩子還需要她。

於是,她咬緊牙關,拿出白族女人特有的韌性,用羸弱的身體撐起了搖搖欲墜的家。

那時,她每月只有27塊錢的收入,想要餵飽嗷嗷待哺的孩子和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生活的艱辛早已把她打造成一位農業好手。耕田、犁地,這本屬男人們的體力活,她樣樣精通,可對於這個缺少男人的家庭來說,這還不足以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無奈,閒暇之餘,她帶著四個孩子翻山越嶺,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箇中辛酸難以想象。

可就是在這麼艱苦的生活中,她卻從不怨天尤人,她教導孩子們要感謝生活和自然的恩賜。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她,這樣跟孩子說:“人窮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骨氣。”

簡單樸實的話語,讓孩子們懂得了母親的心,併成為他們人生的明燈。

為了改善貧困的生活,她在自家小院裡放養了一群小雞。偶爾的雞宴成了她和孩子們最豐盛的營養大餐。

然而,每次的雞宴,她卻捨不得吃一口好肉。雞頭、雞脖子,還有孩子們啃過的雞骨頭,就是她在雞宴中的主菜。至於那鍋美味的雞湯,更是連一小口都捨不得喝,她要留給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

酷愛舞蹈的大女兒,13歲那年,被西雙版納歌舞團一眼相中,儘管她極力反對,但為了每月30塊錢的生活補助,女兒還是毅然地加入歌舞團,想為母親分擔生活的重擔。

那時的大女兒,已經是她生活中的好幫手。小小年紀的她,洗衣、做飯、照料弟妹,甚至田裡的農活也與母親一同勞作。當年,年方7歲的她揹著妹妹幹活的樣子,至今還被村裡人戲稱為:“蠶豆背豌豆。”

她心疼年少的大女兒,可家裡的狀況讓她不得不接受女兒過早承擔生活的重壓,唯有以一碗碗溫熱而營養的雞湯,來彌補對女兒的愧疚。

從大女兒13歲離家,她養了一窩又一窩的雞。每次女兒回家,她便高高興興地殺雞熬湯,照例一口不喝,全留給女兒。

她責怪大女兒忘本。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成為舞蹈家的大女兒已多年不吃米飯,她認為不吃米飯就是忘本。責怪的同時,卻也理解女兒為舞蹈的付出,更加用心地熬出一碗碗美味的雞湯。

如今,76歲的她,住在大女兒給她建造的新家裡,生活無憂,卻依然不肯停歇。挖地、種菜、栽花、植樹,忙得是不亦樂乎。當然,還少不了飼弄她那一群雞。

在眾多的訪談節目中,著名舞蹈家楊麗萍都會不經意地談起母親的雞湯,她知道這濃濃的雞湯,代表著母親對自己的悠悠牽掛和無言的關愛。

把愛濃縮在一碗雞湯裡,一個女人的一生在一碗雞湯裡得以昇華。雞湯裡的母親,堅強、淳樸,卻又是那麼真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