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次次突破西方技術封鎖,靠的是什麼?'

""中國一次次突破西方技術封鎖,靠的是什麼?

今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試圖通過技術封鎖打敗華為。8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火上澆油地表示:“我已經做出了決定,斷絕與華為的業務往來。”

但隨著華為逐漸突破封鎖,美國不得不選擇妥協。8月19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美國將把華為購買美國產品的“臨時許可證”再次延長90天。

其實,科技圍堵和封鎖是西方國家對華遏制的慣用手段。面對這些伎倆,中國是如何做到不斷突圍,並在經濟技術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奇蹟的?我們又有哪些寶貴經驗和思考?隨思響哥一起來看!

1分鐘乾貨速覽

一、西方國家對華技術封鎖的四大特點:

①堅持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劃線

②從軍事技術封鎖逐漸轉向全方位技術圍剿

③技術封鎖和圍剿手段多樣化

④發動盟友共同開展對華技術封鎖

二、中國應對西方國家高技術封鎖的寶貴經驗:

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突破西方技術封鎖的保障

②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是突破西方高技術封鎖的關鍵

③中國人民勤勞與奉獻的精神是突破西方高技術封鎖的重要動力

④改革開放是突破西方高技術封鎖的重要途徑

三、當前應對美國對華全面科技遏制的四大策略:

①堅持道路自信和精神自信

②堅持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相結合

③堅持開放發展與體制改革相結合

④實施有效的科技創新扶持政策

中國應對西方國家高技術封鎖的歷史經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導藍慶新從本質上來講,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以貿易爭端為藉口實施的全面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美方不顧雙方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擴大市場準入、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等方面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也不顧全球價值鍊形成後中美經濟關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局面,

1949年11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美國祕密糾集17個國家,成立“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因其總部在巴黎,又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該組織成立宗旨是限制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對社會主義陣營實施高技術封鎖,在組織內部有專門的中國委員會,單獨給中國定製了500項禁止項目,包括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戰略產品。

1994年4月,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冷戰時期的“巴黎統籌委員會”被迫解散。但美國又聯合了33個國家在荷蘭瓦森納簽署了《瓦森納協定》,繼續限制並且不斷強化對中國的所謂敏感技術出口,在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技術等高技術領域實施對華封鎖,從而使得中國失去購買歐美先進軍事設備和民用高技術設備的機會。

2007年初,面對不斷崛起的中國,美國政府不顧本國企業反對,限制航空器及航空發動機、慣性導航系統、激光器、光學纖維、貧鈾、水下攝像機及推進系統、先進複合材料以及高科技通信器材等20類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自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加劇以來,美國商務部先是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軍工科研單位(8家單位及其36家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實施技術封鎖;繼而又將華為等多家中國公司列入技術限制,實施封殺,矛頭直指中國正在不斷取得進展的5G技術。

自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加劇以來,美國商務部先是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軍工科研單位(8家單位及其36家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實施技術封鎖;繼而又將華為等多家中國公司列入技術限制,實施封殺,矛頭直指中國正在不斷取得進展的5G技術。

縱觀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華技術封鎖與圍堵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呈現如下特點:

  • 一是堅持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劃線

自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秉承冷戰思維,以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劃線,對華進行高技術領域全面遏制,在國際關係上堅持零和博弈,意圖

  • 二是從軍事技術封鎖逐漸轉向全方位技術圍剿

從“巴統”組織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華軍事技術進行了全面封鎖,這一方面是出於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恐懼,另一方面也通過高水平的軍事技術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實施戰爭威脅,迫使社會主義國家不能集中精力和資源進行經濟建設,以達到以壓促變的目的。

冷戰結束後,面對社會主義中國的迅速崛起,西方國家高技術封鎖不僅沒有削弱,反而不斷加強,在延續軍事技術封鎖的同時,逐漸轉向信息、導航、通訊等軍民兩用技術;在信息化時代,面對中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又開始對以5G、新材料、生物遺傳、微光夜視、可轉化高級電子、精密高壓鍛造技術等為代表的高尖端領域民用技術實施封鎖。

  • 三是技術封鎖和圍剿手段多樣化。

  • 四是發動盟友共同開展對華技術封鎖

從“巴統”17國到《瓦森納協定》多國,都是美國多方糾集其盟友開展的活動,從國際上拉幫結派,妄圖形成對華技術圍堵之勢,在高技術領域孤立中國,低端鎖定中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展的對華高技術封鎖的確給中國技術引進和升級帶來了諸多困難,時至今日,美國及歐盟實施的高精尖技術與武器對華禁運,使得中國難以在尖端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開展交流與學習,也難以獲得高精尖產品。但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一直在封鎖和圍堵中頑強地生存與發展,不斷突圍與突破,在經濟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應對西方國家高技術封鎖,中國有何寶貴經驗?

從“巴統”組織開始,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實施的高技術封鎖與圍堵,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而是充分發揚了艱苦奮鬥精神,以極大的創新熱情,衝出重圍,取得了高科技領域中的一次次突破與升級。冷戰時期,在面對美國糾結的“巴統”技術封鎖網的同時,又逢蘇聯突然撤走專家、撕毀合同,

縱觀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應對西方高技術封鎖而進行的突圍與突破,有如下經驗值得總結思考。

  •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突破西方技術封鎖的保障

面對西方的高技術封鎖,中國共產黨不懼強權,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拓創新,共克時艱,採取了卓有成效的科技創新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冷戰時期,黨和政府克服經濟困難,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堅持核技術和太空技術開發,使中國進入世界核大國行列。冷戰結束後,面對西方無時不在的高技術封鎖,黨和政府順應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依靠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物質基礎與技術積累,瞄準國際高端技術,

  • 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意志是突破西方高技術封鎖的關鍵

“求人不如求己”,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高技術封鎖不斷強化之勢,

  • 中國人民勤勞與奉獻的精神是突破西方高技術封鎖的重要動力

冷戰時期,中國人民辛勤工作,勇於奉獻,以極強的毅力克服了經濟和技術落後的困難,為國家高科技發展貢獻了物質財富;許多在發達國家的中國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放棄了優厚的待遇和物質條件,毅然回國,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默默奉獻,為新中國突破西方技術封鎖貢獻了寶貴的青春甚至生命。冷戰結束,正值中國改革開放方興未艾之時,

  • 改革開放是突破西方高技術封鎖的重要途徑

隨著冷戰的結束,西方國家對我國高技術封鎖不但沒有放鬆,反而呈現變本加厲之勢,範圍不斷擴展到民生領域,使得我們要進行技術突圍和突破的領域不斷增多。中國之所以能夠突破封鎖,在許多國際高技術領域中取得成功,與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是分不開的。

如何應對當前美國對華的科技遏制?

  •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道路自信和精神自信

從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經驗來看,這種高技術封鎖和圍堵從沒有取得真正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華民族的堅韌意志和勤勞奉獻精神被充分挖掘出來。因此,我們需要在戰略上藐視西方高技術圍堵,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 堅持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相結合

要認識到國際先進技術不能靠“買”,更不能靠發達國家的施捨,而應在不斷提升自身知識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堅持自主創新,把

  • 堅持開放發展與體制改革相結合

  • 實施有效的科技創新扶持政策

對科技創新實施有效的扶持政策,

因此,只要我們堅持必勝的信念,發揮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勤勞奉獻的精神,在黨和政府領導下采取有效政策,踏踏實實進行自主創新,拓展技術合作的國際“朋友圈”,中國必將取得高技術領域的突圍和突破,取得對西方高技術圍堵和封鎖鬥爭的偉大勝利。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