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院地合作 推進資源共享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龍錕、方晴)昨日下午,由中國工程院、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工程院科技合作辦公室、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承辦的“2019年廣州地區院士諮詢座談會”在東方賓館舉行。此外,廣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工程院合作委員會工作會議也在當天同期舉行。

諮詢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鬆等14位院士圍繞“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和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出席活動並講話。

對於如何助力廣州科技創新的發展?鄧秀新建議,要發揮優勢,加強院地合作,推進院地合作資源共享。

工程院院士張偲:

核心技術一定要靠自己研發

對於如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張偲提出了3點建議。從大學畢業之後,張偲就一直在廣州工作,至今已經30多年,他希望市層面出臺大政策,引進優良資源,有助於廣州更快發展。

“核心技術,一定要靠自己研發。在建設經濟強市的過程,需要重視核心技術研究。”張偲院士明確表示,在核心技術方面,原創平臺的建設很重要,目前廣州已經高度重視這方面,但這是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要一以貫之勇敢地走下去,才可以把基礎應用技術做好。”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葉思宇:

注重引進企業高端研發人才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葉思宇則談到了如何發揮人才的作用。他稱,自己觀察到一個現象,在引進國外尖端人才方面,政府比較集中在引進高校、特別是著名高校的終身教授,但在引進企業研發人才方面,特別是企業裡對攻堅起到重大作用的高級科學家、高級工程師方面比較欠缺。

他認為,人才的引進不光是個別尖端人才的引進,更重要的是人才團隊的引進和培養。企業裡面很講究團隊協作,在公共平臺上利用各種專業的知識和人才進行合作才能產生新的高科技。另外要給他們提供平臺,讓他們真正發揮自己的長處。

“其實大家講產學研,順序一般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化、產業化,這個不完全對,其實很多新興科學、前沿課題是在工程化、規模化、產業化中來的,兩者間不是反向的,要互相配合的,共同來解決問題。”

中科院院士曹春曉:

為突破“卡脖子”技術多做貢獻

“廣州在國內是實力比較雄厚的城市,很多方面長期走在前列,今後要怎麼做?”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曹春曉提出了兩個建議。

他說,從當前的形勢來看,不單單是芯片,中國還需要思考哪些是自己的“卡脖子”技術,比如航空領域“卡脖子”的是發動機。廣東、廣州可以思考自身有哪些領先的技術,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解決“卡脖子”技術方面多做貢獻。

“在產學研結合方面,怎麼讓創新創業成果真正落地,一些重點項目可能要好好研究一下。”他坦言,現在有些項目聽起來很漂亮,實際上有點虛,要真刀真槍地去做,此外還要研判這些項目是不是真正到了成熟的時候,能否對大灣區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