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唱好高音,都練這5個技術

技術 美聲 音樂 唱歌技巧麥霸學堂 2019-06-19


為了唱好高音,都練這5個技術

​為了唱好高音,都練這5個技術!


或許,唱好高音的技術遠不止這些,但歌唱家都在探究這幾個技術,你也試試看?

一,咽部力量合理用

咽喉的調整,是歌唱中很重要的技術。歌唱中,全部拉緊咽壁演唱,聲音會過硬過亮,缺少歌唱性;用少了咽音的力量,聲音會空洞,沒有支點和拉力的感覺。筆者認為咽音在歌唱中要適當的運用,但是過多地拉大拉亮,效果並不理想。柔韌性不夠,靈巧性不突出,缺少音樂特有的不同方式的表現力。如果能夠根據歌曲不同力度的需要,適當運用咽壁力量,在演唱中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二,頭腔共鳴好幫忙

頭腔共鳴產生的生理結構位置是在鼻腔上方。它屬於固定空間,體積小,位置高,共鳴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演唱時要注意打開頜關節,減輕下頜重量,感覺骨室有輕微振動感,眉心處也有微振感,這樣歌聲就集中明亮了。頭腔共鳴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與軟顎,控制進入鼻腔的聲音方向,使聲音進入頭腔,形成共鳴。這種控制要細心體會,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演唱時低音以胸腔共鳴為主,到中音、高音後,高位置共鳴腔比例逐漸加大,演唱高音時以鼻腔、頭腔共鳴為主,這樣聲音具有立體感。

三,掌握真假聲轉換,唱好高音的重難點

真假聲音的轉換是指根據歌曲的風格進行的真聲和假聲之間的相互轉換的處理。需要演唱者懂得真聲及假聲的發聲方法,在轉換時真聲到假聲或假聲到真聲需要過渡自然。因為真聲的音量,力度,聲帶的緊張程度都要比假聲要強,所以在轉換時真聲不易過大,否則轉換到假聲時聽者就會產生前後聲音斷層的感覺,如果假聲唱的太虛也會給聽者這種感覺,所以需要演唱者多做真聲到假聲過渡無痕的練習。日常訓練,可以用“na”的練聲曲,進行上下行轉換的練習。假聲的特點是音量較小,力度較弱,不易長時間的持續,而且需要充分的氣息作支撐,是聲音表現力的展現。當唱到高音時有些人往往都撐著脖子喊,其實高音並不一定要大聲的喊唱,有時候用輕聲的假聲來處理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當然,真假聲的轉換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排除心理障礙,排除以往對高音的恐懼,要大膽的嘗試,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後背上,演唱高音時,身體向後(後腰)集中找到支點,聲音向前。

四,如何用“強力度”

所謂“強力度”從理論上講就是氣流衝擊聲帶的力度較大。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生氣時怒吼的狀態,這個力度就是一種強力度。通常,它的持續時間較短,往往都在瞬間完成,這樣減少了氣流衝擊聲帶時的受力面,所以力量較為集中,因此這樣發出的聲音一般都是爆發性的瞬間的,由於這種瞬間產生的“強力度”對於高音有著很強的推動性,因此對於處理高音具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形成不但需要較強的氣流主要是靠氣息的支撐,只有當氣息在丹田形成支點後,聲音才能獲得根基,但是聲音的方向永遠是向前的,才能輕鬆的唱出高音。

五,站立姿勢也很關鍵

良好的站姿很重要,不要錯誤的認為只有美聲、民族唱法講究姿勢,流行唱法也是一樣——從人的生理機能與發聲狀態上講,哪一種唱法都是需要正確的站姿。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重心在前半個腳部分,吸氣的支點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演唱高音時體會最後反拉力的作用,這時候一般支點都放在後腰上,也可說是小腹周圍。實驗證明,靠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演唱高音更有效,越唱到高音時,就要想這個音在下面,排除緊張,身體向下自然放鬆。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