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技術 設計 留聲機 德國 算法 視聽發燒網 2019-04-04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澤森音響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黑膠唱片技術由留聲機時代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但在人類肉眼看不清楚的唱片溝槽之中,顯然還有諸多微觀的情境是我們尚未察覺的。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不論是留聲機或是今日的黑膠唱片回放系統,原理都是將聲音波形「刻錄」在載體(唱片)上,再透過針尖劃過刻痕拾取聲音波形,將波形振動推動振膜由號角播出聲音,或是將振動轉為電氣訊號送入功放。所以黑膠唱片回放的原理是「純機械」方式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方式,不過人們卻能將這種機械方式做到非常精細,並整合電磁方式以失真極低的條件來回放聲音。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而黑膠唱片的另一大優勢,是唱片的複製是「翻模壓制」,不會有電氣訊號記錄產生的有關失真,這種特性堪比現代數字訊號的複製。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德國Clearaudio TT3直切唱臂

不論現代數字訊號分辨率如何提升與算法如何創新,模擬回放技術已經是完全純熟的產物。特別是在數字符串流播放當道的今日,藉由新的材質與進步的精密加工技術,模擬唱盤產品可說是百家爭鳴;諸多改良的設計不斷推陳出新,這樣的盛況在黑膠唱片是主流訊源的時代也前所未見,說現在是後黑膠唱片的時代也不為過,當然這與當今黑膠唱盤都往高價位產品發展不無關連。為了吸引玩家的注目與挑剔的耳朵,各家都投入諸多技術,不論是材質、制震與加工精密度、還有直線循跡的正切唱臂等,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圖片中的那臺是VTL公司的刻片機,那個黑色像斗笠的東西就是刻片頭


不過這麼多技術,黑膠唱盤的概念依舊多是沿用「刻片機」的形式發展出來的;刻制唱片母版的刻刀頭當然是正切的直線循跡設計,為了要在蠟質或是漆質(現今大部分都是金屬材質了)母版的表面上刻錄,刻片機轉盤的扭距是必要夠大,慣量(慣性距)要足夠才能讓轉速穩定。現今黑膠唱盤的設計也是基於這個概念發展出來的。又重又大的巨型設計,是為要避免聲音與外界的震動對於唱盤迴放的影響;投入大量的心思開發唱頭循跡角度更接近理想正切形態的唱臂,複雜的程度宛如鐘錶一般。

所以早期氣浮正切唱臂對很多人玩黑膠唱盤的人來說,是個既愛又怕東西.宛如鐘錶機械的複雜程度,但這也是一個進入進階黑膠殿堂最殘酷的一扇門。通過了這一扇門,你才會完全臣服於黑膠唱片,那個接近沒有失真的巡軌,極小的的炒豆聲,超高的順服度,魷魚片不再是問題。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原理:講解正切臂工作的原理,基本上正切唱臂就是模擬刻片機,刻片機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於'臂型'唱臂。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請看看照片中的右方,那個就是刻片頭,刻片時是'刻片頭朝著唱盤的中心前進',而正切唱臂,也是用同樣的原理來還原'刻片頭'刻片的情形正切臂便是德國Clearaudio的招牌之一,今天介紹的TT-2與TT-3,則傳承TT-1唱臂的技術精華,是Statement唱盤系統研發的成果向下延伸。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TT-2與TT-3傳承自Statement TT-1的技術有哪些


第一、原本三滾輪的滑車系統,換成和TT-1一樣的雙滾輪滑車系統,而原本的「石英棒」軌道,也換成了「石英管」軌道,少了一個滾輪,自然摩擦力至少減少1/3,滑車的移動會更不受影響,震動或諧振所產生的失真更低。

第二、滾輪採用德國卡爾.蔡斯(沒錯,就是做鏡頭出名的那家)的訂做組件,誤差間隙僅2 Micron。

第三、唱臂線由原本的18公分,縮短為10公分,更短的訊號傳輸距離,進一步減少唱頭拾取微小訊號的損失。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第四、兩款唱臂都搭配了VTA動態調整,調整範圍為+/- 2公分,等於上下可以有4公分的調整空間,幾乎任何唱盤都可以輕鬆換裝Claeraudio正切臂。


黑膠黨:說說正切臂 從刻片到重播



正切臂完全沒有循軌誤差,是近乎完美的唱臂設計理論,Clearaudio不希望價格成為LP玩家的進入障礙。所以TT-3唱臂雖然應用了Statement的技術精華,但Clearaudio想盡辦法把製作成本壓低,就是要讓TT-3「飛入尋常百姓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