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基坑支護新工法新技術,你都get了嗎?

技術 設計 建築 地質 體育 日本 企業高工 2019-07-09

基坑設計選擇方案時要考慮基坑支護安全等級、地質條件、基坑深度、主體結構及基礎型式、周邊環境、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狀、施工場地條件、施工工藝的可行性、經濟指標和施工工期等眾多因素。小編為您總結整理了一些近幾年發展的基坑支護工法的特點及適用條件,學起來吧~

預應力魚腹樑支撐

預應力魚腹樑鋼結構組合支撐技術(IPS工法),是基於預應力原理,針對傳統混凝土內支撐、鋼支撐的不足,通過大量的工程研究和實踐應用,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綠色深基坑支護內支撐結構體系。

它由魚腹樑(高強低鬆弛的鋼絞線作為上弦構件、H 型鋼作為受力樑、與長短不一的 H 型鋼撐樑等組成)、對撐、角撐、立柱、橫樑、拉桿、三角形接點、預壓頂緊裝置等標準部件組合並施加預應力,形成平面預應力支撐系統與立體結構體系。

與傳統混凝土內支撐、鋼支撐相比,極大地提高了支撐體系的整體鋼度和穩定性,結合遠程實時監測系統,從而有效而精確地控制基坑位移,大幅減小基坑的變形。此項技術取得了深基坑支護內支撐技術的重大突破,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內支撐技術。

這些基坑支護新工法新技術,你都get了嗎?


TRD工法

該工法由日本開發研製,後引進中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鏈鋸式刀具箱豎直插入地層中,然後作水平橫向運動,同時由鏈條帶動刀具作上下的迴轉運動,攪拌混凝土並灌入水泥漿,形成一定厚度的牆體,以取代目前常用的高壓噴射灌漿、單軸和多軸水泥土攪拌樁組成的柱列式地下連續牆。其主要特點是成牆連續,表面平整,厚度一致,牆體均勻性好。

這些基坑支護新工法新技術,你都get了嗎?


預應力樁牆(PPW)工法

根據計算所得樁牆彎矩,在樁牆中配置一定數量的無粘結高強鋼絞線(底部錨固),在基坑開挖前,給樁牆施加一定的預應力,使計算開挖後混凝土的受拉側預先受壓。待基坑開挖後,混凝土受拉側拉應力逐漸增大,但由於事先的受壓預應力的作用,使其仍處於受壓或小受拉狀態,從而提高樁牆的承載能力;同時,由於樁牆佈置預應力高強鋼絞線,外力的作用很快反應到鋼絞線上,而不會像無預應力的樁牆需等到樁牆變形一定程度後受力鋼筋才逐漸發揮作用,從而可以減少樁牆的變位。

LXK工法

LXK工法是深基礎施工的一種擋土、止水的技術。LXK工法是用深層攪拌或旋噴樁形成水泥土牆作為支護和擋水的主體。用插筋機、加筋機將鋼筋或其他材料快速插入水泥土連牆內,以增加水泥土連牆的剛度、強度和抗彎能力。必要時可施作水泥土地錨用護孔器施作地錨的擴大頭,以增加地錨的抗拔力。在基坑支護作為臨時性擋土時可通過上述機械將插入體拔出,材料可以重複使用。也可根據具體情況與鋼板樁、內支撐等支護結構相結合形成安全、可靠的支護體系。適用廣泛的建築基坑支護新技術,主要適用於鬆散軟弱的江堤、海堤、公路鐵路路基、山體邊坡、地鐵、水庫大堤、地下人防工程、建築物深基坑。

這些基坑支護新工法新技術,你都get了嗎?


SMW工法

SMW(soilmixingwall)工法亦稱新型水泥土攪拌樁牆,即在水泥土樁內插入H型鋼等,將承受荷載與防滲擋水結合起來,使之成為同時具有受力與抗滲兩種功能的支護結構圍護牆。SMW工法有牆身強度高、止水效果好、噪聲小、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但存在插入型鋼不易回收,造價較高等缺點。

這些基坑支護新工法新技術,你都get了嗎?



中心島開挖

中心島式挖土是從中間向四周開挖,先開挖周邊土方,最後挖去中心土墩土方。中心島(墩)式挖土宜用於大型基坑,中間具有較大空間情況,支護結構的支撐形式為角撐、環樑式或邊桁架式。優點是挖土和運土的速度快。缺點是由於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支護結構受荷時間長,在軟粘土中時間效應顯著,有可能增大支護結構的變形量,對於支護結構受力不利。

這些基坑支護新工法新技術,你都get了嗎?


常用基坑支護結構形式

深基坑支護型式主要有:放坡開挖、懸臂式、重力式、內撐式、拉錨式、土釘牆及其它支護結構(門架式、拱式組合、沉井支護、凍結法和逆作法等),其中在實際工程中應用比較多的是:放坡開挖、土釘牆與複合土釘牆、樁牆式支護(排樁、多排樁、地下連續牆、型鋼水泥土牆)、逆作與蓋挖等。

目前大城市地下空間中基坑設計和施工越來越複雜,單一的支護方案已很難滿足複雜基坑的設計,更多的需要結合地質條件、周邊環境和性價比等選用多種支護型式組合的設計方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