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作者:陳賦明,新零售商業評論欄目主編。

零售君說

前段時間,零售君看到一條新聞,說的是路易威登為手提包裝上了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幕。聯想到一直都備受關注的手機柔性摺疊屏,柔宇科技這家知名創新企業再次引起了零售君的關注。早在3年前,《商業評論》就報道過柔宇科技,以案例形式記錄它是如何在成立後3年內,發佈了厚度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柔性顯示屏,並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到2018年8月,公司估值已接近5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是不少創業企業的目標和夢想,或許,柔宇科技的實踐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借鑑與啟發……


如果我們每天使用的電視機、電腦、手機是可以捲曲的,可以摺疊的,我們的生活是不是會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方便?

電視機可以做成一幅畫的樣子掛在牆上,不看的時候捲起來,要看的時候展開就行了。甚至可以把電視機跟家裡的窗簾合為一體,白天收起來,晚上打開看電視。

同樣,我們可以把電腦捲起來,塞進揹包裡隨身攜帶。手機也可以做成腕帶的樣子,直接繞在手腕上。聽聽就很酷,是不是?

其實,不光是聽聽,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一家叫作深圳柔宇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創新企業,早在幾年前就埋頭研究相關技術,並且取得了巨大突破。

我們知道,要讓電視機、電腦、手機等設備變得可以捲曲,可以摺疊,首先得讓顯示屏做到可捲曲。

近年來,顯示屏的主流技術是LCD液晶顯示,由於必須使用玻璃基板,以及採用LED背光模組作為光源,手機顯示屏不僅不能自由彎曲,整體厚度也往往達到1.3毫米左右。

而柔宇將自發光的有機材料塗層和電路直接印刷在柔性基板上,不僅使顯示屏可以任意捲曲,整體厚度更是達到驚人的0.01毫米,差不多是人類頭髮絲的五分之一,捲曲後的半徑也只有1毫米。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圖源網絡

國外有企業在柔性屏研發上投入多年,但到目前為止,顯示屏仍然厚達0.3~0.5毫米。

不僅如此,柔宇還在柔性顯示技術的基礎上,研發了柔性傳感技術

這兩項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除了最直接的智能手機領域,還有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汽車、時尚等領域,將徹底改變產品的設計形態,帶來人機交互方式的全新體驗。

2015年,柔宇建成國內第一條柔性顯示屏模組和柔性觸控屏生產線,實現了柔性技術的產業化。

最新市場研究報告預計,到2027年,全球印刷和柔性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3,300億美元,其中,柔性顯示屏將成為主要細分市場。可以說,柔宇核心技術的未來大有可期。

柔宇科技由劉自鴻博士在2012年創立,短短3年時間裡,柔宇就完成了柔性顯示核心技術的研發並投產。

3年間,柔宇儲備了300多項國內外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其中大部分是發明專利,相當於每隔3天就申請一項技術專利。

2015年,柔宇成功完成了近11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國內硬件初創企業中,繼小米之後第二家創立不到3年估值就突破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作為技術創新企業,柔宇這種發展速度著實讓人羨慕。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技術創新也能像互聯網創新一樣神速嗎?柔宇有什麼創新“捷徑”可以分享給大家?


斯坦福的草坪

劉自鴻在清華大學讀的本科和碩士,專業都是電子工程,2006年前往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業仍是電子工程。讀博士學位,一開始就得選定研究課題,然後找好導師。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圖源新華社)

劉自鴻到學校網站上把電子工程系老師的所有課題都看了個遍,覺得那些課題都不是自己特別想做的。

“我到底想做什麼呢?”剛開始第一個月,劉自鴻經常躺在學校的草坪上思考這個問題。他首先斷定的是,自己要做的事情,得跟人類本能需求有關,這樣的話,只要人類存在,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一直會有意義。

而在人類的本能需求中,接收外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需求,人類70%的信息接收是通過視覺完成的,這自然就引申到信息的輸出端,即信息的顯示方式。

“從古代的甲骨文、簡書、帛書、紙張等,到現代的電視機、投影儀、電子書、電腦、手機等,這些信息顯示方式,隨著人類技術的發展不斷演進。那麼,未來的顯示方式會是什麼樣呢?”

劉自鴻認為,人類對信息顯示有兩種執著不懈的追求。一個是便攜性,從笨重的竹簡、輕便但容量有限的紙張,到可隨身攜帶、容量巨大的電子書和手機,人類總是希望把顯示設備隨時帶在身邊,想看的時候就能拿出來看。

另一個是視覺的愉悅性,每個人都希望用高清大屏來瀏覽信息,比如電影院裡的大屏幕、家裡超高清的大屏電視機等。

然而,這兩種追求是相互矛盾的,就像電視機不可能隨便揣在兜裡,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而手機屏幕又這麼小,看起來總是不那麼盡興。

即便有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這種矛盾,但仍然稱不上是完美的方案,畢竟它們還是有固定的形態,沒法進行摺疊、捲曲。

“說到底,所有的顯示技術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便攜性和愉悅性這對矛盾。如果能夠讓顯示器變形,能夠摺疊起來、捲起來,小屏不就能展成大屏,大屏也能縮成小屏了嗎?”劉自鴻突然間像是找到了一把通往未來的鑰匙。”

當時,一想到這裡,劉自鴻感到非常興奮,“我就要做這個事情”。他隨即去找進校時系裡安排的一位名義上的導師(選定課題後,才有真正的博士生導師),說了自己的想法。

導師一聽,頗感驚訝,因為從來沒有學生主動找他提議課題,同時覺得劉自鴻的想法挺有意思,但他自己也沒有研究過,怎麼指導劉自鴻呢?

劉自鴻跟導師說,任何新事物都沒有人研究過,何不我們一起來研究。於是,導師讓他寫一頁研究計劃書,闡述一下背景和大概思路,看看能不能幫他拉到研究經費贊助。

劉自鴻第二天就交了計劃書,導師當天就發出去了。幸運的是,這位導師原來是德州儀器的高級副總裁,在工業界很有威望。很快,就有朋友表示願意支持劉自鴻的研究。就這樣,劉自鴻開始了柔性顯示技術的研究。

這位導師成了劉自鴻的課題導師。他雖然不研究柔性顯示,但他研究半導體,而顯示技術在工藝、電路設計等方面,跟半導體是密切相關的,他可以給劉自鴻的研究提供很多見解。

另外,柔性顯示本身並不是單一的學科,它綜合了電子、電路設計、半導體工藝、物理、化學、機械等多學科的知識,是一項跨學科的研究。

於是,導師還推薦了本校化學工程系的一位教授做劉自鴻的副導師,後者研究的正是柔性材料。“當時正式開始做這個課題的時候,我是電子工程系和化學工程系兩邊跑。”劉自鴻說。

2009年,劉自鴻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博士畢業,是斯坦福電子工程系歷史上用時最短的華人博士畢業生,也是斯坦福校史上罕見的不到3年即拿到博士學位的畢業生。

同時,在校期間,劉自鴻還先後獲得國際材料研究協會頒發的“科學即藝術”一等獎,以及國際電子顯示技術會議最佳學生研究論文獎。這些獎項從一定程度上對劉自鴻在柔性顯示研究方面的成績予以了認可。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創業三原則

2009年畢業後,劉自鴻挺想自己創業的,但最終去了IBM,做半導體芯片的設計。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原因有三。

其一,讀博期間,劉自鴻在IBM實習,由於實習表現很不錯,畢業後,IBM就給了他一個職位。

其二,畢業那會兒,恰逢美國金融危機,在那種環境下,找風險投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三,劉自鴻覺得自己在柔性顯示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講到創業,自己在工業和行業基礎上還很薄弱,需要磨鍊。

其實,創業做柔性顯示的衝動,從劉自鴻想到這個方向起,就開始慢慢沸騰了。甚至,在2007年,做柔性顯示研究還沒多長時間,他就想過是不是直接創業。

“在我的腦子裡,一直有一種抑制不住的願望,希望讓大家都用上柔性顯示技術,因為我覺得它真的能夠改變這個行業,能夠讓更多的人更方便地去享受信息顯示。

哪怕到了現在,時隔10年後的今天,我也從未對這個技術有過任何懷疑,對它未來前景有過任何動搖。我對它充滿信心和激情,直到今天,每天早上起來都像打了雞血一樣。

如果說做一件事情,一年保持那個狀態可以,兩年也可以,但做10年,真的要很喜歡這件事情。我就是非常喜歡柔性顯示這件事情。劉自鴻說。”

喜歡是劉自鴻選擇創業的原則之一,“只有喜歡,才會不畏辛苦,埋頭苦幹”。

第二個原則是,必須是自己擅長的,“我不擅長的東西,做出來的價值肯定沒有別人大”。

第三原則是,做出來的東西必須對社會很有價值,“這樣,你才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雖然劉自鴻在IBM做的是芯片設計,但對於柔性顯示技術,他沒有放下半刻,一直在思考、改進和設計。

工作兩年後,劉自鴻覺得時機成熟,無論是柔性顯示技術的基礎,自己的狀態,還是融資條件,都適合創業了。2012年初,劉自鴻離開IBM,5月在深圳和美國硅谷兩地同時成立了公司。

“選擇在兩地同時起步,我當時也是比較鬥爭的。大部分公司都是先在一個地方立足,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再拓展到其他地方。

但後來我們還是覺得,我們需要這樣一個架構,需要兩邊資源的配合。

我們兩邊的團隊各有重心,美國團隊和深圳團隊在前兩年基本上都是研發,生產則主要放在深圳,兩邊配合很緊密。現在,美國那邊不光有研發,還有銷售,因為很多產品全世界都在賣。”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從離開IBM到組建團隊,再到拿到400萬元人民幣天使投資,劉自鴻只花了2個月時間。對於一家技術創業公司來說,2個月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為什麼能這麼快?劉自鴻道出了其中的祕密:

“首先我在斯坦福讀博期間一直在做技術研究,團隊成員知道我做了那麼久,知道我不是一個半路出家、完全不懂的人,對我做這件事情就有了信心。同時,我很清楚接下來該做什麼。

而對於風險投資,我在融資之前就做了一個初步的原型機,雖然比現在的產品要差很多,但至少是柔性顯示這樣一個東西,讓投資人看到這個事情確實是可以做的。

這樣一來,他們瞭解了你的背景,知道你確實是做這件事情的人,知道你有這樣的技術,也清楚未來該做什麼,自然就有信心支持你,為你投錢。”

從這裡可以看出,要技術創業,如果是門外漢,想取得技術創新或突破是非常難的。任何一種技術都不可能是單一學科的事情,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尤其是那些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就更是如此。

同樣,如果不具備相關專業基礎,就看不到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光靠一知半解的紙上談兵,是根本不可能從經驗老道的投資人那裡“騙”到錢的。技術創業者必須清醒認識到這一點。

錢要用在刀刃上

雖然創業一開始就拿到了400萬元投資,但劉自鴻心裡很清楚,這點資金實在是杯水車薪,因為他們要創造的是“傳統投入高達數十億美元、市場規模超數千億美元的新一代顯示技術”。

為了將有限的風險投資儘可能多地用於技術和產品開發,創業團隊擠在一個不足百平方米的小房間裡。公司裝修的時候,有個承包商說10萬塊錢全部搞定。

劉自鴻一聽,倒吸了一口冷氣,10萬塊?我們總共才拿了400萬元投資。於是,他決定自己動手,和夥伴一起跑到深圳一個偏僻的小鎮上,用了一整天時間挑選每一塊木頭、每一張桌子、每一把椅子、每一個螺釘,直到晚上將近12點。

然後,他們坐到街邊的一個串烤攤,光著膀子大汗淋漓地吃羊肉串。傢俱廠老闆頗為感慨,說從來沒有見過美國海歸自己到小鎮上挑傢俱。

劉自鴻卻說,總有一些事情你沒見過的,每個人、每個公司的故事都是不一樣的。但這就是柔宇的起點。

結果,那次採購加裝修,總共花了5萬元,“剩下的5萬元夠我們團隊在技術上做很多事情”。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創業頭兩年,劉自鴻需要在深圳和美國兩頭跑,差不多一個月一趟,但他從來不坐商務艙,也從來不住五星級賓館。

“我覺得作為創業公司,應該把資源花在最應該花的地方,我不會因為自己是個CEO,就覺得很牛,這不是我的風格。

我們美國辦公室的傢俱也是我們自己一個個裝起來的,能買二手的就買二手,這些東西實在不是最重要的。”

劉自鴻不僅在非技術領域省錢到極點,就連在技術研發上也是精打細算,“誰讓技術創新是個燒錢的買賣”。

如果你走訪柔宇在深圳和美國的實驗室,你看到的是一堆一堆的實驗設備,這些設備都是近兩年才積累起來的,靠創業之初的400萬元投資,根本就買不了幾件,但實驗是必須做的,沒設備怎麼辦?

“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做硬件和技術創新的原因。硬件和技術創新必須要有設備,要有供應鏈。

當初我們團隊內部有過對話、思考甚至辯論,說我們創業能不能像搞互聯網創業一樣,做幾臺電腦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們現在做的這種事情,可不是幾臺電腦就能搞定的,這樣的事是不是隻有三星、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才能做?劉自鴻回憶道。”

團隊雖然嘴上有爭論,但心裡考慮更多的還是怎麼做眼前的事。“手上沒有這麼多錢,又要做那麼多實驗,設備買不起,那就租唄,用幾個小時就花幾個小時的錢。”

劉自鴻只能變通思路。而這也讓劉自鴻的技術創業從一開始就是一種輕資產模式

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2012年12月,當柔宇開始A輪融資的時候,原來的400萬元天使投資不但沒有用完,而且按照當時的節奏,還可以用一年半載。

這可是一家技術創新企業,研發的可是一種顛覆性的顯示技術。400萬元,6個月都沒用完,可想而知,他們有多省。

說到A輪融資,6個月的時間要比劉自鴻想象的快。

“當時天使輪後,我們預計下一輪至少要1年多以後,但實際上只過了6個月就開始A輪了。

原因並不是我們沒錢了,而是我們在技術上有了重要突破,投資人都覺得很有意思,希望我們擴大規模,增加更多人員來推動這個事情,於是很快就啟動了A輪。”

2013年年中,柔宇發佈了超薄柔性顯示背板,這是決定柔性顯示屏可捲曲、可摺疊的關鍵技術。

事實上,不僅僅A輪提前了半年,其後的B輪和C輪融資也都比預計時間提前了,而且還不是一點點,甚至提前了一兩年。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柔宇整個團隊越做越有信心,沒有誇誇其談,戰鬥力超強。“團隊確實比較賣命,非常努力,我們從來不要求加班,但基本上每天晚上九十點鐘一定還會有人在公司做事情。”劉自鴻非常認可自己的團隊。

他也解釋了柔宇能夠連續獲得融資背後的邏輯:

“在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情,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發展節奏。對我們來說,一開始拿到天使投資後,目標是把這個技術做到什麼樣的水平,做得多厚,達到什麼樣的顯示效果。

達到這個目標後,就會有更大的投資人表示出對你的信心,這樣就會進入A輪,你接下去的目標可能就是如何將技術與應用結合起來,如何生產出產品,等到你做到這一步,又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支持你更多的錢。

在別人為什麼願意投錢這個問題上,你先得說服自己,你假設自己是投資人,你看到這個技術會不會願意投錢,如果你都不願意投錢,投資人憑什麼投你錢。”

2014年8月,即創業2年後,柔宇發佈了全球最輕薄的彩色柔性顯示屏,同年又成功研發了柔性觸摸屏。1年後,也就是2015年7月,柔宇投產了世界首條超薄柔性顯示屏模組及柔性觸控屏量產線。

可見,柔宇之所以能在創業短短3年內就成功研發並投產柔性電子技術,一方面是因為劉自鴻早在10年前就開始了相關技術的基礎研究,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柔宇是不可能取得現在這個成績的,甚至可能都不會有柔宇這家公司;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自鴻把所有資源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改進中,不斷提前的幾輪融資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英特爾+蘋果

目前,有很多廠商找到柔宇,希望將柔性顯示和觸控技術融入自己的產品中。柔宇也非常樂意把自己做成一個技術平臺,儘可能地支持合作伙伴開發出更多的創新產品。

“如果看到很多運用柔性技術的創新產品快速推向市場,我會特別開心,因為這表明我們的技術真正產生了實際價值,讓大家都用上了。這是我一直的願望。

合作伙伴基於各自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基礎,再結合柔宇的技術推出產品,這是一種優勢互補的最佳合作方式。

但前提是,合作伙伴必須有自己成熟的產品基礎。比如說,你想把柔性顯示和觸控技術應用到某個產品上,但這個產品在市場上從來沒有過,你也從來沒有生產過,這時候,柔宇可能會考慮自己來做。

“如果我們看到這種產品對社會很有價值,而他又沒有產品基礎,由他去做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進入市場,還不如我們自己去做更快。”

所以,劉自鴻並不想把柔宇只定位成一個技術平臺,他更希望柔宇是“英特爾加蘋果”的模式,也就是說,既像英特爾那樣擁有自己的核心基礎技術,又如蘋果那樣擁有強大的產品和市場能力。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在基礎技術方面,劉自鴻相信還有不少可以創新的地方,比如更優化的材料、更先進的工藝、更好的技術穩定性等,這些都是沒有止境的。就從競爭角度來說,柔宇也必須在技術上不斷創新。

對此,劉自鴻有著清醒的認識:

“我們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繼續跑,不僅要跑得比別人快,還要保護自己。

我經常打比方說,幾個運動員在跑道上跑步,你要讓別人跑不過你,一方面你要拼命跑,跑得很快,另一方面在你跑過的地方要設置路障,讓後面的人繞道跑,比你跑的路線更遠。

這些路障就是我們的核心技術專利,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有更多的技術專利,才能樹立更多的技術壁壘。”

對於終端產品開發,劉自鴻提出了一種“必然性加偶然性”的說法。講到必然性,在劉自鴻的頭腦裡,如何解決便攜性和愉悅性矛盾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消失過,總像一根弦似的繃在那裡。

柔性顯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很好方案,但並不是只有這一種方案。換句話說,碰到這對矛盾問題,不是非得用上柔性顯示技術,可能利用柔宇掌握的底層技術,就能解決問題。

“進行技術創新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新的方法解決問題,為社會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我做什麼事情肯定是圍繞問題來做,這就是我說的必然。”

劉自鴻所說的偶然性,包含兩層意思。

其一,柔宇會在消費產品端做一些規劃,但不會具體到產品,只是規劃出大方向,比如智能家居,所以具體做什麼產品有價值,會被消費者接受,就會存在偶然性。

其二,具體研發什麼產品,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甚至看機緣巧合,所以“得邊走邊看”。

也正因為如此,迄今為止,柔宇在消費端只推出了一款自主品牌產品,即2015年9月發佈的全球首款可摺疊超高清智能移動影院Royole-X。

它將超高清大屏顯示與立體聲頭戴耳機融合,顯示分辨率高達3,300 PPI,相當於目前主流智能手機顯示屏幕的10倍。那麼,這款產品是怎麼體現劉自鴻所說的“必然性加偶然性”的呢?

Royole-X其實就是一款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VR HMD),簡單來說,就是把電影院大屏幕實現了隨身攜帶,針對的正是便攜性和愉悅性這對矛盾。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Royole-X(圖源網絡)

當然,它並沒有直接運用柔性特徵,但用到了柔性顯示中的AMOLED技術、相關的電路技術、觸控技術、結構設計等近100項柔宇的專利技術。

所以,利用公司掌握的技術解決上述矛盾問題,這符合劉自鴻所定義的必然性。

說到偶然性,這款產品最初並沒有出現在柔宇的產品規劃中。它的問世源自劉自鴻一次偶然的靈光乍現。

剛創業的時候,劉自鴻經常往返深圳和美國,單程十幾個小時,很多時候只有通過座位前那個小屏幕看電影來打發。但那個屏幕實在太小,分辨率也低,時間一長,看著很不舒服。而且,你看什麼內容,周圍人都能看到,毫無隱私可言。這個問題困擾了劉自鴻很長時間。

2013年11月的某個晚上,劉自鴻在準備第二天的演講PPT,當時已到凌晨兩點,他很困,眼睛離電腦很近,突然他產生一種錯覺,感覺電腦屏幕變大了。

在那一瞬間,他感到特別興奮,屏幕並沒有變大,但是因為靠得很近感覺變大了,所以要解決便攜和大屏的矛盾,並不一定要通過物理變形,依靠光學方式也能解決。

劉自鴻隨即就把產品構圖畫了出來,並在第二天拿給了合夥人看。大家都覺得這個東西會有市場,因為它確實存在很多應用場景,比如飛機上、火車上、個人小空間裡。

很快,他們就決定組建一個團隊來做這件事。當時,這個團隊包括劉自鴻在內一共7名工程師,內部代號“007”團隊,是一個絕密的研發小組。

在Royole-X這款產品上,還有一點讓劉自鴻感到非常自豪。他們在2013年開始做這款產品,當時他們根本不知道後來異常火爆的Oculus等VR公司。

直到2014年Oculus被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劉自鴻才意識到,原來自己跟他們想到了同一個方向上,而且這個方向這麼被看好,這麼有價值。

後來,國內湧出來好多VR公司。對此,劉自鴻有著自己的見解:

“不客氣地說,大部分公司都是因為Oculus被重金收購,覺得很值錢,才去做這件事的。很多人其實沒有真正看懂這個行業,自認為是一個風口,就殺進去了,所以原創的東西不多。但柔宇完全不是跟風,是屬於原創的想法。”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志同道合才有凝聚力

剛創業的時候,柔宇只有不到10個人,大多是劉自鴻在清華和斯坦福的校友,還有校友引薦的朋友,他們來自多個學科,如電子、材料、化工等。

有些之前在國內公司工作,薪資不菲,有些則在美國工作,年薪基本都到中產階級水平。但這是一群想幹一番事業,認準了柔性顯示這件事的人。

大家志同道合,彼此非常信任。剛開始,大家拿的工資都是象徵性的,就幾千元,夠最基本的生活費,跟原來公司相比差遠了,但大家都覺得應該把錢花在最該花的地方”,劉自鴻回憶說。

如今,柔宇的規模已經擴大到差不多500人,其中研發人員佔到一半。在用人上,劉自鴻一直有著自己的嚴格原則。

“我們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叫3Y正直誠信(integrity)、勇於創新(creativity)、敬業盡責(responsibility)。

我們用人就依據這三點,寧缺毋濫,任人唯賢,一定招最優秀的志同道合的人。

去年,我們一共收到了10萬多份簡歷,最後就招了一兩百人,錄用比例很低。”

正因為看人嚴苛,大家又志同道合,柔宇團隊的凝聚力非常強,流動性極小。

劉自鴻認為,從長遠來看,企業要有一個好的團隊文化,大家在一起開心工作,覺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同時,企業也得建立保障機制,畢竟,現在已經度過了創業初期,在深圳這種高消費城市,必須保證大家的生活水平。

如今,柔宇的待遇早已不是幾千塊錢了,並且在行業裡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貴在厚積薄發

從2012年成立到2015年,3年時間,柔宇獲得300多項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發佈了全球最輕薄的彩色柔性顯示屏,獨創柔性傳感技術,實現了柔性顯示屏模組和柔性觸控屏量產,同時也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從它的成功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第一,技術創新永遠沒有捷徑。

大家看到的是柔宇從成立到現在每一年發佈的成果,卻沒有看到柔宇整個團隊在背後的積累。

劉自鴻在創立公司之前對柔性顯示技術已經研究了6年,還不光他一個人,創業團隊的其他夥伴也在各自相關領域做了很多年的積累。然後,大家聚到一起,將柔性顯示向著產業化方向共同推動。所以,才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極速爆發。

“我特別喜歡一個詞叫厚積薄發,你前面積累很多年,可能都看不到任何成果,但一旦到了那個爆發點,可能就會出來一大堆東西。我們就是這樣的。劉自鴻說。”

其實,不光是創業之前多年的基礎積累,就是創業之後,劉自鴻團隊也從未懈怠過,甚至比其他公司更努力、更吃苦。

2015年,在公司成立3年之際,劉自鴻寫過一篇感情至深的雜感,在文中,他列出了一個公式:

3×365×16>9×240×8

他說,如果我們看懂了這個公式,或許就能理解柔宇是如何用3年超越了原本可能需要9~10年的發展。

你看懂了嗎?3年乘以365天乘以每天16小時,要大於9年乘以240天(一般公司的年工作日)乘以每天8小時。“這就是我們這3年的真實寫照。”劉自鴻說。

3年煉成“獨角獸”,估值50億美元,這家黑科技公司厲害在哪兒?

第二,技術創業不是拍腦袋的事。

如果說是互聯網創業,你哪天突然冒出個點子,覺得值得一試,就湊合幾個人開始創業,或許真能行得通。但如果是技術創業,這樣做的話,幾乎百分百會失敗。

因為技術創業是需要積累的,如果沒有相關技術背景,沒有過相關技術研究,從零開始,這個過程就會極其漫長,而且困難重重。

所以,要技術創業,得先是這個技術領域的人,換句話說,得是自己擅長的,只有這樣,你才可能對技術方向和趨勢有一個更好的認識,你在技術方面的積累和沉澱,也能讓你加快創業進程,建立先發優勢。

其次,你得喜歡創業這件事。技術創業不單單是技術研發這麼簡單,你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各領域的專業人才,還需要有供應鏈保障,如果你不是發自內心地想創業,這些困難可能就會讓你退縮。

最後,在看技術方向時,心裡必須有個準則,那就是,這個技術可以給社會帶來長遠價值,只有這樣,你才會走得久,走得遠。

第三,技術創業要精打細算。

創業剛剛起步時,就算你已經有了多年的技術基礎積累,技術本身可能仍處在萌芽期,還造不出一個原型機,也就是說,你的技術還有待驗證,這種時候,投資人是有點“吝嗇”的。

而技術研發卻是一件很燒錢的事,你必須把有限的資金投到最重要的技術研發上,而不是給自己裝門面、充大款。就算是技術研發,最好也是以儘可能低的投入來獲得技術的突破。

你必須設立階段性目標,並通過完成這些目標來增強投資人對你的信心,同時吸引更多投資人給你投更多的錢。節儉,可能是你技術創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柔宇科技給了我們一個技術創業的奇蹟。但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這個奇蹟並沒有打破技術創業的普遍規律:

紮實的技術積累、高企的研發投入、長遠的社會價值。技術創新創業沒有捷徑可走,唯有一步一個腳印,你才能最終看到隧道末端的那一束亮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