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如果你把《寄生蟲》看成是類似《殺人的回憶》一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很多情節可謂漏洞百出。導演奉俊昊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這是一部處處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荒誕主義電影,只是被包裝成了商業類型片。

其中最直白的隱喻(好像有點矛盾,就是這麼任性),就是把窮人與富人的關係比喻成“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這個比喻其實讓人挺不舒服的,片中一家人,雖然用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工作,可怎麼著也是憑勞動賺錢,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你看,做家庭老師的沒有偷懶(雖然有偷情和偷看女學生日記),做專職司機的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雖然常常越界,關心不該關心的事),好吧,這兩位有點過份,至少母親做女管家還是把家裡安排得服服帖帖的(雖然趁主人不在家,搞起了家庭Party)

"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如果你把《寄生蟲》看成是類似《殺人的回憶》一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很多情節可謂漏洞百出。導演奉俊昊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這是一部處處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荒誕主義電影,只是被包裝成了商業類型片。

其中最直白的隱喻(好像有點矛盾,就是這麼任性),就是把窮人與富人的關係比喻成“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這個比喻其實讓人挺不舒服的,片中一家人,雖然用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工作,可怎麼著也是憑勞動賺錢,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你看,做家庭老師的沒有偷懶(雖然有偷情和偷看女學生日記),做專職司機的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雖然常常越界,關心不該關心的事),好吧,這兩位有點過份,至少母親做女管家還是把家裡安排得服服帖帖的(雖然趁主人不在家,搞起了家庭Party)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好吧,我承認這家人都有點過分,可如果按照電影的標準,下列職場常見錯誤就都可以算成是嚴重的“寄生蟲”行為了——

偽造學歷獲得工作;

誇大項目問題的嚴重性,以取得老闆的支持;

在工作時間做私人的事情,下班後用公司的電腦看小黃片;

在對公司無傷大局的小事情上欺騙老闆

……

哈哈,我想大家一定不承認這個“寄生蟲標準”。

所以說不用太認真,這是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劇情的漏洞就是方便觀眾和評論家從無數角度任意解釋,只要本身是符合邏輯的,我不會說你錯,你也別說我是瞎分析。

那我就不客氣了,我想指出一個問題:影片名字的“寄生蟲”到底指的是誰,是有疑問的。

02、到底誰是寄生蟲?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家的網被樓下人家蹭了,你一定會邊改密碼邊罵人家“寄生蟲”。

這就是電影的第一個情節——一家人找免費wifi信號。

接下來,失業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糊披薩盒子的工作,結果做出來的盒子,四分之一的產品不合格,人家要扣掉一成的工錢,一家人好像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如果你把《寄生蟲》看成是類似《殺人的回憶》一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很多情節可謂漏洞百出。導演奉俊昊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這是一部處處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荒誕主義電影,只是被包裝成了商業類型片。

其中最直白的隱喻(好像有點矛盾,就是這麼任性),就是把窮人與富人的關係比喻成“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這個比喻其實讓人挺不舒服的,片中一家人,雖然用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工作,可怎麼著也是憑勞動賺錢,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你看,做家庭老師的沒有偷懶(雖然有偷情和偷看女學生日記),做專職司機的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雖然常常越界,關心不該關心的事),好吧,這兩位有點過份,至少母親做女管家還是把家裡安排得服服帖帖的(雖然趁主人不在家,搞起了家庭Party)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好吧,我承認這家人都有點過分,可如果按照電影的標準,下列職場常見錯誤就都可以算成是嚴重的“寄生蟲”行為了——

偽造學歷獲得工作;

誇大項目問題的嚴重性,以取得老闆的支持;

在工作時間做私人的事情,下班後用公司的電腦看小黃片;

在對公司無傷大局的小事情上欺騙老闆

……

哈哈,我想大家一定不承認這個“寄生蟲標準”。

所以說不用太認真,這是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劇情的漏洞就是方便觀眾和評論家從無數角度任意解釋,只要本身是符合邏輯的,我不會說你錯,你也別說我是瞎分析。

那我就不客氣了,我想指出一個問題:影片名字的“寄生蟲”到底指的是誰,是有疑問的。

02、到底誰是寄生蟲?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家的網被樓下人家蹭了,你一定會邊改密碼邊罵人家“寄生蟲”。

這就是電影的第一個情節——一家人找免費wifi信號。

接下來,失業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糊披薩盒子的工作,結果做出來的盒子,四分之一的產品不合格,人家要扣掉一成的工錢,一家人好像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塑造勤勞善良的底層勞動人民一家人形象,也難怪觀眾先入為主,認定“寄生蟲”就是窮人家。

可是,且慢,把勞動的人說成是“寄生蟲”,這不符合政治正確的原則啊。

初中政治課本里就說了,資本家是寄生蟲,佔有資本(電影中的房子公司車子)來剝削工人(片中的一家人)的剩餘價值,剝削完了,還看不起勞動人民(片中汙辱勞動人民身上有股“地鐵味兒”)。

電影裡的老闆在車上發現了一條內褲,就懷疑司機打炮,還要懷疑女方嗑藥,不給任何解釋的餘地,就把員工給炒了。勞動人民窮是窮了點,難道就連擁有性生活的權利都沒了?

再說那個女管家,一心一意操持家務,說起來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可太太一旦懷疑她得了肺結核,就立刻翻臉炒了人家魷魚,一家人會這樣嗎?家裡的保姆走了幾天,就亂成一團,這不等於是在說:寄生蟲離開了宿主,一天都活不下去嗎?

老闆知道後,表面上懷念管家做事井井有條,卻又嫌人家飯吃得太多,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就暴露了資產階級的虛偽本質。

正是因為資產階級的虛偽性,所以片中的窮人還要感恩戴德,所以觀眾一下子也很難把這對儒雅隨和的夫婦跟“寄生蟲”形象結合起來。因為這對夫婦代表了新型資本家,表面上是白手起家,高科技新貴,知識創造財富——但他的錢真的是靠他的雙手掙來的嗎?

片中這幢豪宅佔地四分之一個標準足球場,導演為我們算了一下,以韓國的人均收入,買下這幢房子不吃不喝需要547年,這麼一算,如果老闆的公司有50名員工,經營公司十年,就等於全體員工創造的財富,一半被老闆拿走了。

然後老闆可能還要以自己為榜樣激勵員工:能996,是修來的福報,你們只要像我這樣努力賺錢,你們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生活。

是的,努力總有回報,只要大家拼命的工作,相信總有一天,老闆會住上豪宅,開上豪車的。

"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如果你把《寄生蟲》看成是類似《殺人的回憶》一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很多情節可謂漏洞百出。導演奉俊昊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這是一部處處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荒誕主義電影,只是被包裝成了商業類型片。

其中最直白的隱喻(好像有點矛盾,就是這麼任性),就是把窮人與富人的關係比喻成“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這個比喻其實讓人挺不舒服的,片中一家人,雖然用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工作,可怎麼著也是憑勞動賺錢,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你看,做家庭老師的沒有偷懶(雖然有偷情和偷看女學生日記),做專職司機的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雖然常常越界,關心不該關心的事),好吧,這兩位有點過份,至少母親做女管家還是把家裡安排得服服帖帖的(雖然趁主人不在家,搞起了家庭Party)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好吧,我承認這家人都有點過分,可如果按照電影的標準,下列職場常見錯誤就都可以算成是嚴重的“寄生蟲”行為了——

偽造學歷獲得工作;

誇大項目問題的嚴重性,以取得老闆的支持;

在工作時間做私人的事情,下班後用公司的電腦看小黃片;

在對公司無傷大局的小事情上欺騙老闆

……

哈哈,我想大家一定不承認這個“寄生蟲標準”。

所以說不用太認真,這是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劇情的漏洞就是方便觀眾和評論家從無數角度任意解釋,只要本身是符合邏輯的,我不會說你錯,你也別說我是瞎分析。

那我就不客氣了,我想指出一個問題:影片名字的“寄生蟲”到底指的是誰,是有疑問的。

02、到底誰是寄生蟲?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家的網被樓下人家蹭了,你一定會邊改密碼邊罵人家“寄生蟲”。

這就是電影的第一個情節——一家人找免費wifi信號。

接下來,失業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糊披薩盒子的工作,結果做出來的盒子,四分之一的產品不合格,人家要扣掉一成的工錢,一家人好像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塑造勤勞善良的底層勞動人民一家人形象,也難怪觀眾先入為主,認定“寄生蟲”就是窮人家。

可是,且慢,把勞動的人說成是“寄生蟲”,這不符合政治正確的原則啊。

初中政治課本里就說了,資本家是寄生蟲,佔有資本(電影中的房子公司車子)來剝削工人(片中的一家人)的剩餘價值,剝削完了,還看不起勞動人民(片中汙辱勞動人民身上有股“地鐵味兒”)。

電影裡的老闆在車上發現了一條內褲,就懷疑司機打炮,還要懷疑女方嗑藥,不給任何解釋的餘地,就把員工給炒了。勞動人民窮是窮了點,難道就連擁有性生活的權利都沒了?

再說那個女管家,一心一意操持家務,說起來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可太太一旦懷疑她得了肺結核,就立刻翻臉炒了人家魷魚,一家人會這樣嗎?家裡的保姆走了幾天,就亂成一團,這不等於是在說:寄生蟲離開了宿主,一天都活不下去嗎?

老闆知道後,表面上懷念管家做事井井有條,卻又嫌人家飯吃得太多,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就暴露了資產階級的虛偽本質。

正是因為資產階級的虛偽性,所以片中的窮人還要感恩戴德,所以觀眾一下子也很難把這對儒雅隨和的夫婦跟“寄生蟲”形象結合起來。因為這對夫婦代表了新型資本家,表面上是白手起家,高科技新貴,知識創造財富——但他的錢真的是靠他的雙手掙來的嗎?

片中這幢豪宅佔地四分之一個標準足球場,導演為我們算了一下,以韓國的人均收入,買下這幢房子不吃不喝需要547年,這麼一算,如果老闆的公司有50名員工,經營公司十年,就等於全體員工創造的財富,一半被老闆拿走了。

然後老闆可能還要以自己為榜樣激勵員工:能996,是修來的福報,你們只要像我這樣努力賺錢,你們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生活。

是的,努力總有回報,只要大家拼命的工作,相信總有一天,老闆會住上豪宅,開上豪車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所以接下來,站在政治經濟學批評資本主義的立場上,這一家人的行為就非常好理解了——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03、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哥哥第一次到富豪家面試家教,豪宅讓他震驚不已,也更堅定了他奪回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決心。

女主人要旁聽他的第一節課,他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臺詞,戲劇性地抓起女學生的手,直視她,一字一句的說:

“臨場作戰,考的是氣勢。”

這句話其實是說給自己聽的,之前哥哥請妹妹偽造了一份大學證明後,解釋說:“明年就會考上,我只是提前拿到證明而已”。

你看,這就是氣勢——老闆的薪水不給我,也會給像我一樣的人。我沒騙你,學歷是假的,我乾的活是真的,我幹活,你給錢,天經地義。話說回來了,我們一家人只是拿回你們這些富人剝削我們的東西而已。

所以只是看了幾篇“藝術心理學”文章的妹妹,第一堂課就以傑西卡老師的名義,給女主人下了“逐客令”:“請您迴避,我不在家長面前上課”。

所以只在代客泊車時碰過奔馳的爸爸,臉不紅心不跳地吹牛:“三八線以南的大街小巷門兒清”。

對於被一家人搞鬼弄走的司機和女管家,父母偶爾還會心有愧疚,這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階級感情;但對於被鳩佔鵲巢的主人,他們內心沒有一絲的不安。如果電影拍到事情敗露後,富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要騙自己”,他們一定會說: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如果你把《寄生蟲》看成是類似《殺人的回憶》一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很多情節可謂漏洞百出。導演奉俊昊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這是一部處處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荒誕主義電影,只是被包裝成了商業類型片。

其中最直白的隱喻(好像有點矛盾,就是這麼任性),就是把窮人與富人的關係比喻成“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這個比喻其實讓人挺不舒服的,片中一家人,雖然用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工作,可怎麼著也是憑勞動賺錢,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你看,做家庭老師的沒有偷懶(雖然有偷情和偷看女學生日記),做專職司機的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雖然常常越界,關心不該關心的事),好吧,這兩位有點過份,至少母親做女管家還是把家裡安排得服服帖帖的(雖然趁主人不在家,搞起了家庭Party)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好吧,我承認這家人都有點過分,可如果按照電影的標準,下列職場常見錯誤就都可以算成是嚴重的“寄生蟲”行為了——

偽造學歷獲得工作;

誇大項目問題的嚴重性,以取得老闆的支持;

在工作時間做私人的事情,下班後用公司的電腦看小黃片;

在對公司無傷大局的小事情上欺騙老闆

……

哈哈,我想大家一定不承認這個“寄生蟲標準”。

所以說不用太認真,這是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劇情的漏洞就是方便觀眾和評論家從無數角度任意解釋,只要本身是符合邏輯的,我不會說你錯,你也別說我是瞎分析。

那我就不客氣了,我想指出一個問題:影片名字的“寄生蟲”到底指的是誰,是有疑問的。

02、到底誰是寄生蟲?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家的網被樓下人家蹭了,你一定會邊改密碼邊罵人家“寄生蟲”。

這就是電影的第一個情節——一家人找免費wifi信號。

接下來,失業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糊披薩盒子的工作,結果做出來的盒子,四分之一的產品不合格,人家要扣掉一成的工錢,一家人好像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塑造勤勞善良的底層勞動人民一家人形象,也難怪觀眾先入為主,認定“寄生蟲”就是窮人家。

可是,且慢,把勞動的人說成是“寄生蟲”,這不符合政治正確的原則啊。

初中政治課本里就說了,資本家是寄生蟲,佔有資本(電影中的房子公司車子)來剝削工人(片中的一家人)的剩餘價值,剝削完了,還看不起勞動人民(片中汙辱勞動人民身上有股“地鐵味兒”)。

電影裡的老闆在車上發現了一條內褲,就懷疑司機打炮,還要懷疑女方嗑藥,不給任何解釋的餘地,就把員工給炒了。勞動人民窮是窮了點,難道就連擁有性生活的權利都沒了?

再說那個女管家,一心一意操持家務,說起來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可太太一旦懷疑她得了肺結核,就立刻翻臉炒了人家魷魚,一家人會這樣嗎?家裡的保姆走了幾天,就亂成一團,這不等於是在說:寄生蟲離開了宿主,一天都活不下去嗎?

老闆知道後,表面上懷念管家做事井井有條,卻又嫌人家飯吃得太多,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就暴露了資產階級的虛偽本質。

正是因為資產階級的虛偽性,所以片中的窮人還要感恩戴德,所以觀眾一下子也很難把這對儒雅隨和的夫婦跟“寄生蟲”形象結合起來。因為這對夫婦代表了新型資本家,表面上是白手起家,高科技新貴,知識創造財富——但他的錢真的是靠他的雙手掙來的嗎?

片中這幢豪宅佔地四分之一個標準足球場,導演為我們算了一下,以韓國的人均收入,買下這幢房子不吃不喝需要547年,這麼一算,如果老闆的公司有50名員工,經營公司十年,就等於全體員工創造的財富,一半被老闆拿走了。

然後老闆可能還要以自己為榜樣激勵員工:能996,是修來的福報,你們只要像我這樣努力賺錢,你們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生活。

是的,努力總有回報,只要大家拼命的工作,相信總有一天,老闆會住上豪宅,開上豪車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所以接下來,站在政治經濟學批評資本主義的立場上,這一家人的行為就非常好理解了——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03、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哥哥第一次到富豪家面試家教,豪宅讓他震驚不已,也更堅定了他奪回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決心。

女主人要旁聽他的第一節課,他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臺詞,戲劇性地抓起女學生的手,直視她,一字一句的說:

“臨場作戰,考的是氣勢。”

這句話其實是說給自己聽的,之前哥哥請妹妹偽造了一份大學證明後,解釋說:“明年就會考上,我只是提前拿到證明而已”。

你看,這就是氣勢——老闆的薪水不給我,也會給像我一樣的人。我沒騙你,學歷是假的,我乾的活是真的,我幹活,你給錢,天經地義。話說回來了,我們一家人只是拿回你們這些富人剝削我們的東西而已。

所以只是看了幾篇“藝術心理學”文章的妹妹,第一堂課就以傑西卡老師的名義,給女主人下了“逐客令”:“請您迴避,我不在家長面前上課”。

所以只在代客泊車時碰過奔馳的爸爸,臉不紅心不跳地吹牛:“三八線以南的大街小巷門兒清”。

對於被一家人搞鬼弄走的司機和女管家,父母偶爾還會心有愧疚,這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階級感情;但對於被鳩佔鵲巢的主人,他們內心沒有一絲的不安。如果電影拍到事情敗露後,富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要騙自己”,他們一定會說: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說到這兒,大家是不是開始懷疑這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不是大韓民國拍的電影?

所以前面我說,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有無數種解讀方式。我也不覺得上面的解讀是對的,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我們曾經倒背如流,後來卻忘了的視角而已。

當然,最接近真相的,應該還是導演的想法。

03、錢與味道

電影裡有兩段相互響應的情節,一段是窮人夫婦在討論富人夫婦:

窮人丈夫:這家人的太太,有錢卻很善良。

窮人老婆:不是“有錢卻善良”而是“有錢才善良。如果我這麼多錢的話,我也會超級善良。

"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如果你把《寄生蟲》看成是類似《殺人的回憶》一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很多情節可謂漏洞百出。導演奉俊昊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這是一部處處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荒誕主義電影,只是被包裝成了商業類型片。

其中最直白的隱喻(好像有點矛盾,就是這麼任性),就是把窮人與富人的關係比喻成“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這個比喻其實讓人挺不舒服的,片中一家人,雖然用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工作,可怎麼著也是憑勞動賺錢,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你看,做家庭老師的沒有偷懶(雖然有偷情和偷看女學生日記),做專職司機的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雖然常常越界,關心不該關心的事),好吧,這兩位有點過份,至少母親做女管家還是把家裡安排得服服帖帖的(雖然趁主人不在家,搞起了家庭Party)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好吧,我承認這家人都有點過分,可如果按照電影的標準,下列職場常見錯誤就都可以算成是嚴重的“寄生蟲”行為了——

偽造學歷獲得工作;

誇大項目問題的嚴重性,以取得老闆的支持;

在工作時間做私人的事情,下班後用公司的電腦看小黃片;

在對公司無傷大局的小事情上欺騙老闆

……

哈哈,我想大家一定不承認這個“寄生蟲標準”。

所以說不用太認真,這是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劇情的漏洞就是方便觀眾和評論家從無數角度任意解釋,只要本身是符合邏輯的,我不會說你錯,你也別說我是瞎分析。

那我就不客氣了,我想指出一個問題:影片名字的“寄生蟲”到底指的是誰,是有疑問的。

02、到底誰是寄生蟲?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家的網被樓下人家蹭了,你一定會邊改密碼邊罵人家“寄生蟲”。

這就是電影的第一個情節——一家人找免費wifi信號。

接下來,失業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糊披薩盒子的工作,結果做出來的盒子,四分之一的產品不合格,人家要扣掉一成的工錢,一家人好像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塑造勤勞善良的底層勞動人民一家人形象,也難怪觀眾先入為主,認定“寄生蟲”就是窮人家。

可是,且慢,把勞動的人說成是“寄生蟲”,這不符合政治正確的原則啊。

初中政治課本里就說了,資本家是寄生蟲,佔有資本(電影中的房子公司車子)來剝削工人(片中的一家人)的剩餘價值,剝削完了,還看不起勞動人民(片中汙辱勞動人民身上有股“地鐵味兒”)。

電影裡的老闆在車上發現了一條內褲,就懷疑司機打炮,還要懷疑女方嗑藥,不給任何解釋的餘地,就把員工給炒了。勞動人民窮是窮了點,難道就連擁有性生活的權利都沒了?

再說那個女管家,一心一意操持家務,說起來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可太太一旦懷疑她得了肺結核,就立刻翻臉炒了人家魷魚,一家人會這樣嗎?家裡的保姆走了幾天,就亂成一團,這不等於是在說:寄生蟲離開了宿主,一天都活不下去嗎?

老闆知道後,表面上懷念管家做事井井有條,卻又嫌人家飯吃得太多,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就暴露了資產階級的虛偽本質。

正是因為資產階級的虛偽性,所以片中的窮人還要感恩戴德,所以觀眾一下子也很難把這對儒雅隨和的夫婦跟“寄生蟲”形象結合起來。因為這對夫婦代表了新型資本家,表面上是白手起家,高科技新貴,知識創造財富——但他的錢真的是靠他的雙手掙來的嗎?

片中這幢豪宅佔地四分之一個標準足球場,導演為我們算了一下,以韓國的人均收入,買下這幢房子不吃不喝需要547年,這麼一算,如果老闆的公司有50名員工,經營公司十年,就等於全體員工創造的財富,一半被老闆拿走了。

然後老闆可能還要以自己為榜樣激勵員工:能996,是修來的福報,你們只要像我這樣努力賺錢,你們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生活。

是的,努力總有回報,只要大家拼命的工作,相信總有一天,老闆會住上豪宅,開上豪車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所以接下來,站在政治經濟學批評資本主義的立場上,這一家人的行為就非常好理解了——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03、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哥哥第一次到富豪家面試家教,豪宅讓他震驚不已,也更堅定了他奪回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決心。

女主人要旁聽他的第一節課,他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臺詞,戲劇性地抓起女學生的手,直視她,一字一句的說:

“臨場作戰,考的是氣勢。”

這句話其實是說給自己聽的,之前哥哥請妹妹偽造了一份大學證明後,解釋說:“明年就會考上,我只是提前拿到證明而已”。

你看,這就是氣勢——老闆的薪水不給我,也會給像我一樣的人。我沒騙你,學歷是假的,我乾的活是真的,我幹活,你給錢,天經地義。話說回來了,我們一家人只是拿回你們這些富人剝削我們的東西而已。

所以只是看了幾篇“藝術心理學”文章的妹妹,第一堂課就以傑西卡老師的名義,給女主人下了“逐客令”:“請您迴避,我不在家長面前上課”。

所以只在代客泊車時碰過奔馳的爸爸,臉不紅心不跳地吹牛:“三八線以南的大街小巷門兒清”。

對於被一家人搞鬼弄走的司機和女管家,父母偶爾還會心有愧疚,這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階級感情;但對於被鳩佔鵲巢的主人,他們內心沒有一絲的不安。如果電影拍到事情敗露後,富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要騙自己”,他們一定會說: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說到這兒,大家是不是開始懷疑這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不是大韓民國拍的電影?

所以前面我說,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有無數種解讀方式。我也不覺得上面的解讀是對的,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我們曾經倒背如流,後來卻忘了的視角而已。

當然,最接近真相的,應該還是導演的想法。

03、錢與味道

電影裡有兩段相互響應的情節,一段是窮人夫婦在討論富人夫婦:

窮人丈夫:這家人的太太,有錢卻很善良。

窮人老婆:不是“有錢卻善良”而是“有錢才善良。如果我這麼多錢的話,我也會超級善良。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另一段是富人夫婦在討論自己的司機(也就是窮人家的老公):

男主人:他身上有一種難以描述味道?就像葡萄乾放久了?不是……偶爾搭地鐵的時候會聞到。

女主人:我不知道,很久沒有坐地鐵了。

我寫影評,老有人酸我:導演都不知道自己是這麼想的。

其實,一部電影拍得好,正是因為導演拍出了自己都沒想到的東西。不過,今天我還是請出導演奉俊昊的採訪,讓導演自己說說自己為什麼這麼拍。

談到拍電影的動機時,奉俊昊說:

現實中,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和城市,但是富人和窮人可能沒有機會相遇。他們進出不同的餐廳,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兩個階級,所處的空間是分隔開來的。

所以他覺得把極窮和極富的兩個家庭放在同一個電影裡,讓他們的生活相互碰撞,應該是非常有戲的。

"

影評多少會有點劇透,考慮到很多人沒看過《寄生蟲》,本文基本只評論電影前半部分的內容,不劇透最能體現影片荒謬感與黑色幽默的後半部分——如果你關注過此片,估計前半部分已經被劇透得差不多了。

01、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韓國電影《寄生蟲》之前拿了金棕櫚獎,前幾天又引發了“女編劇矯情微博”的話題,畢竟沒有公映,先簡單介紹一下:

復讀生基宇一家四口沒有工作,居住在簡陋的地下室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謊稱自己是名牌大學生,騙取了富家太太的英文家教一職,又相繼把妹妹包裝成藝術療傷師、把爸爸包裝為金牌私家司機、把媽媽包裝為高級管家,統統介紹到這一個豪宅裡工作,最後引發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如果你把《寄生蟲》看成是類似《殺人的回憶》一樣的現實題材電影,很多情節可謂漏洞百出。導演奉俊昊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這是一部處處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荒誕主義電影,只是被包裝成了商業類型片。

其中最直白的隱喻(好像有點矛盾,就是這麼任性),就是把窮人與富人的關係比喻成“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

這個比喻其實讓人挺不舒服的,片中一家人,雖然用不光彩的手段獲得了工作,可怎麼著也是憑勞動賺錢,憑什麼說人家是“寄生蟲”?

你看,做家庭老師的沒有偷懶(雖然有偷情和偷看女學生日記),做專職司機的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雖然常常越界,關心不該關心的事),好吧,這兩位有點過份,至少母親做女管家還是把家裡安排得服服帖帖的(雖然趁主人不在家,搞起了家庭Party)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好吧,我承認這家人都有點過分,可如果按照電影的標準,下列職場常見錯誤就都可以算成是嚴重的“寄生蟲”行為了——

偽造學歷獲得工作;

誇大項目問題的嚴重性,以取得老闆的支持;

在工作時間做私人的事情,下班後用公司的電腦看小黃片;

在對公司無傷大局的小事情上欺騙老闆

……

哈哈,我想大家一定不承認這個“寄生蟲標準”。

所以說不用太認真,這是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劇情的漏洞就是方便觀眾和評論家從無數角度任意解釋,只要本身是符合邏輯的,我不會說你錯,你也別說我是瞎分析。

那我就不客氣了,我想指出一個問題:影片名字的“寄生蟲”到底指的是誰,是有疑問的。

02、到底誰是寄生蟲?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家的網被樓下人家蹭了,你一定會邊改密碼邊罵人家“寄生蟲”。

這就是電影的第一個情節——一家人找免費wifi信號。

接下來,失業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糊披薩盒子的工作,結果做出來的盒子,四分之一的產品不合格,人家要扣掉一成的工錢,一家人好像受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塑造勤勞善良的底層勞動人民一家人形象,也難怪觀眾先入為主,認定“寄生蟲”就是窮人家。

可是,且慢,把勞動的人說成是“寄生蟲”,這不符合政治正確的原則啊。

初中政治課本里就說了,資本家是寄生蟲,佔有資本(電影中的房子公司車子)來剝削工人(片中的一家人)的剩餘價值,剝削完了,還看不起勞動人民(片中汙辱勞動人民身上有股“地鐵味兒”)。

電影裡的老闆在車上發現了一條內褲,就懷疑司機打炮,還要懷疑女方嗑藥,不給任何解釋的餘地,就把員工給炒了。勞動人民窮是窮了點,難道就連擁有性生活的權利都沒了?

再說那個女管家,一心一意操持家務,說起來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可太太一旦懷疑她得了肺結核,就立刻翻臉炒了人家魷魚,一家人會這樣嗎?家裡的保姆走了幾天,就亂成一團,這不等於是在說:寄生蟲離開了宿主,一天都活不下去嗎?

老闆知道後,表面上懷念管家做事井井有條,卻又嫌人家飯吃得太多,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就暴露了資產階級的虛偽本質。

正是因為資產階級的虛偽性,所以片中的窮人還要感恩戴德,所以觀眾一下子也很難把這對儒雅隨和的夫婦跟“寄生蟲”形象結合起來。因為這對夫婦代表了新型資本家,表面上是白手起家,高科技新貴,知識創造財富——但他的錢真的是靠他的雙手掙來的嗎?

片中這幢豪宅佔地四分之一個標準足球場,導演為我們算了一下,以韓國的人均收入,買下這幢房子不吃不喝需要547年,這麼一算,如果老闆的公司有50名員工,經營公司十年,就等於全體員工創造的財富,一半被老闆拿走了。

然後老闆可能還要以自己為榜樣激勵員工:能996,是修來的福報,你們只要像我這樣努力賺錢,你們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生活。

是的,努力總有回報,只要大家拼命的工作,相信總有一天,老闆會住上豪宅,開上豪車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所以接下來,站在政治經濟學批評資本主義的立場上,這一家人的行為就非常好理解了——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03、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哥哥第一次到富豪家面試家教,豪宅讓他震驚不已,也更堅定了他奪回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決心。

女主人要旁聽他的第一節課,他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臺詞,戲劇性地抓起女學生的手,直視她,一字一句的說:

“臨場作戰,考的是氣勢。”

這句話其實是說給自己聽的,之前哥哥請妹妹偽造了一份大學證明後,解釋說:“明年就會考上,我只是提前拿到證明而已”。

你看,這就是氣勢——老闆的薪水不給我,也會給像我一樣的人。我沒騙你,學歷是假的,我乾的活是真的,我幹活,你給錢,天經地義。話說回來了,我們一家人只是拿回你們這些富人剝削我們的東西而已。

所以只是看了幾篇“藝術心理學”文章的妹妹,第一堂課就以傑西卡老師的名義,給女主人下了“逐客令”:“請您迴避,我不在家長面前上課”。

所以只在代客泊車時碰過奔馳的爸爸,臉不紅心不跳地吹牛:“三八線以南的大街小巷門兒清”。

對於被一家人搞鬼弄走的司機和女管家,父母偶爾還會心有愧疚,這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階級感情;但對於被鳩佔鵲巢的主人,他們內心沒有一絲的不安。如果電影拍到事情敗露後,富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要騙自己”,他們一定會說:

抱歉,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說到這兒,大家是不是開始懷疑這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而不是大韓民國拍的電影?

所以前面我說,一部荒誕主義的電影,有無數種解讀方式。我也不覺得上面的解讀是對的,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我們曾經倒背如流,後來卻忘了的視角而已。

當然,最接近真相的,應該還是導演的想法。

03、錢與味道

電影裡有兩段相互響應的情節,一段是窮人夫婦在討論富人夫婦:

窮人丈夫:這家人的太太,有錢卻很善良。

窮人老婆:不是“有錢卻善良”而是“有錢才善良。如果我這麼多錢的話,我也會超級善良。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另一段是富人夫婦在討論自己的司機(也就是窮人家的老公):

男主人:他身上有一種難以描述味道?就像葡萄乾放久了?不是……偶爾搭地鐵的時候會聞到。

女主人:我不知道,很久沒有坐地鐵了。

我寫影評,老有人酸我:導演都不知道自己是這麼想的。

其實,一部電影拍得好,正是因為導演拍出了自己都沒想到的東西。不過,今天我還是請出導演奉俊昊的採訪,讓導演自己說說自己為什麼這麼拍。

談到拍電影的動機時,奉俊昊說:

現實中,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和城市,但是富人和窮人可能沒有機會相遇。他們進出不同的餐廳,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兩個階級,所處的空間是分隔開來的。

所以他覺得把極窮和極富的兩個家庭放在同一個電影裡,讓他們的生活相互碰撞,應該是非常有戲的。

《寄生蟲》:沒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

這兩段對話,其實是表達窮人與富人這兩個不同的群體,哪怕是生在同一個屋簷下,也註定彼此無法理解,無法真正接納對方。

影片中,老闆在兒子的生日派對上,請司機跟自己一起扮演印第安人,哄兒子開心,在他看來,就算是朋友之間幫忙,也是很正常的。沒想到,司機冷冷地回一句話:“您的夫人真的很喜歡這種把戲啊”。

從想跟員工平等相處的老闆,到迴歸管理角色的老闆,只要一秒鐘。男主人聽出話外有話,立刻變回了老闆身份,他告訴司機:別忘了,今天一天算你加班的。

這個語氣啊,真熟悉……

作者:人神共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