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肥礦集團白莊煤礦“紅色創新園區”創效近億元'

機器人 創客 技術 跳槽那些事兒 中國煤炭網 2019-08-23
"

“你看,這個是我們井下在用的開關模型,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360度旋轉,解決了以前員工‘顧前不顧後’的問題,前後的接線方式一目瞭然;這個是視頻機器人,機器人代替人工巡檢……”近日,記者來到山東能源肥礦集團白莊煤礦“紅色創新園區”的“崔立軍創新工作室”,崔立軍向記者對照實物一一進行演示。

“紅色創新園區”是白莊煤礦重點打造的創新示範點。園區紅牆、紅磚、紅板,在陽光的映襯下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焰,讓人內心為之振奮。出於好奇,記者走到視頻機器人前伸手,細微的動作迅速被機器人捕捉。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視頻機器人是他們自主研發的,如今,機器人巡檢已在礦井地面壓風機房全面推廣應用,實現了遠程監控。

針對以往創新工作室佈局分散、單兵作戰,不利於協同攻關的局面,山能肥礦白莊礦按照分專業實施、分類級管理的原則,整合創新資源,規劃了8個創新工作室,30多個創客小組,100多名會員的“創新大課堂”,並將黨員、勞動模範、業務骨幹吸納其中,依託“黨員+項目”、“黨員+課題”連鎖機制,搭建起了“人才培養、業務培訓、技術交流、信息共享”“一站式”智慧黨建平臺,通過發揮黨員模範引領帶頭作用,全面打造“紅色創新園區”。

“崔立軍創新工作室比較擅長‘弱電’維修,寇春剛創新團隊則擅長於礦主、副井提升機等大型機電設備的檢修,原來有些項目遇到一些問題需要跨專業諮詢,現在,有了‘紅色創新園區’,遇到問題,大家湊在一起、互通有無。”山能肥礦白莊煤礦黨委書記、礦長劉仲明說。

藉助井下一線既是“發源地”,又是“實驗室”的優勢“就地取材”,該礦對各類廢舊設備、開關,工器具進行打磨、翻新之後作為教學用具直接“平移”到工作室內;將“皮帶保護”、“語音信號”等工器具模擬井下現場使用狀態“照搬”到地面,從而實現了理論與實操的“零距離”。每個月“藍領創客”在集展板、實物、革新成果於一體的綜合技術研發工作室內進行著頭腦風暴。

在“紅色創新園區”推進過程中,該礦黨委明確了“跟黨創新”的定位,把相對分散力量整合起來,攥成一個“拳頭”精準發力,先後吸納了謝海雷、崔立軍、寇春剛和袁明旺等4個創新創效成績突出的黨員創新工作室集中入駐,包括了弱電創新、機械加工、防治水、主副井提升等關係礦井安全生產的關鍵專業,形成了“紅色矩陣”效應。據悉,今年以來,該礦“紅色創新園區”累計完成創新成果200餘項,直接創效近億元。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版權聲明:轉載本網站原創作品,需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得擅自修改標題。若違反本聲明,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