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致力打造千億元級智能產業集群

原標題:盤活存量資源,驅動“畝產稅收”增十倍


閔行致力打造千億元級智能產業集群


入駐馬橋產業園的達闥機器人廠房效果圖。(閔行區供圖)

閔行區馬橋鎮,曾經的城鄉結合部小鎮,正轉型為“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小鎮業態“騰籠換鳥”,低端產業離場,智能產業崛起——目前達闥機器人、現代重工機器人、鯨魚機器人等一批企業和項目已落戶,預計可形成千億元規模產業集群。

增強創新濃度,提升經濟密度,這是傳統工業基地閔行區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抓手,盤活存量資源,提升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一個縮影。今年,閔行區率先在全市提出盤活存量資源行動,首期已排摸出成片區域近6000畝、零星低效用區域近3000畝,共計9000畝存量轉型用地虛位以待。

 “機器人”進駐,畝產稅收可由7.33萬元躍升至100萬元

處於“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佔地面積329畝的馬橋產業園,一度被農田和工業廠房包圍。今年啟動存量資源轉型以來,馬橋產業園定位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為加快達闥機器人、現代重工機器人等項目投產,園區內一批傳統低端加工業閒置廠房加速調整升級;根據智能產業的實際需求,園區道路、供排水、供電、綠化等基礎設施也進行了全方位改造,預計到2021年,該地塊畝產稅收將由原先的7.33萬元躍升至100萬元。

數公里外的顓橋鎮,產業轉型升級效果已經初顯——不僅帶來了一個總規劃面積74.79公頃的“光華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也補足了綠化、停車場等功能缺失,給當地居民群眾營造出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光華路的滬閔路至中春路段1.5公里沿線曾是顓橋鎮工業發源地。時至今日,沿線留下了約50萬平方米的廠房、倉庫和樓宇,主要產業為油漆化工產品生產、製藥、機械五金加工以及各類倉儲等產業。當下,它們毫無疑問會因為“安全隱患”“環境負擔”而退出。2016年,顓橋以“產、城、人、文”融合的思路,引入優質社會資本和團隊打造“光華路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

根據規劃,這裡將以數字創意、創意設計為兩大主導產業,建立集活力街區、創智園區、文化景區為一體的科技文創產業融合集聚區。目前,街區的步行系統、綠化景觀、停車系統、濱水岸線等整體化改造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閔行區經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閔行區經歷數十年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積累了大量低效工業用地,粗放的發展方式已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盤活存量資源不僅是閔行區提升經濟密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城市更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關鍵舉措。針對不同類型的閒置低效土地,閔行區因地制宜制定轉型升級方案,協同推進產業提質增效和城市空間佈局優化”。

 聚焦“4+4”產業,三年內先行調整約6000畝工業用地

近日,閔行區在年度招商資源推介大會上推出14幅商辦用地,總面積810畝。會上還透露,閔行區率先發起盤活存量資源行動,首期已排摸出約9000畝存量轉型用地。區長倪耀明說,閔行區已對區域內產業做了全新規劃佈局,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目前已形成以“一區兩帶”(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南上海高新智造帶、大虹橋國際商貿帶)為核心,“4+4”(高端製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國際商貿、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科技服務)產業為重點的新一輪產業佈局規劃。

作為承載發展的基礎要素,工業用地的轉型升級對閔行區而言是重中之重。記者從閔行區經委瞭解到,該區工業研發及倉儲用地總量為76.6平方公里;根據規劃,到2035年,這部分土地將收縮到36.3平方公里——共縮減53%。因此,閔行區新一輪發展必須不斷提高單位土地的開發質量和產出強度,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目前,閔行區制定了《加快存量產業資源轉型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預計三年間先行調整約6000畝工業用地。今年啟動項目涉及存量土地面積約為總量的70%——大約4200畝。

地價與績效聯動,降低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成本

圍繞產業規劃佈局和目標,閔行區在推進存量資源轉型的同時,持續加大政策保障、優化營商環境。

閔行區經委表示,《閔行區工業企業綜合績效評估實施意見》《閔行區工業用地地價與績效聯動的實施細則》即將出臺。前者的目標是建立資源利用效率評價制度和動態監測機制,根據評價結果,對資源要素進行差別化配置,形成強有力的倒逼機制;後者則針對新出讓產業用地和存量提高容積率產業用地,實行地價與績效聯動,降低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成本。

築巢引鳳,閔行區的招商引資機制、優化營商環境也在同步優化。在加強精準招商的同時,該區針對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研發試驗、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等方面的需求,積極打造、優化區內相關功能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此外,閔行區還不斷加大“一網通辦”推進力度,深化證照聯辦、聯合審批、並聯驗收、聯合幫辦和線上線下聯辦服務,實現76項區內審批事項全程線上辦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