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信社改制年底有望全部完成 已組建農商銀行81家

金融 三農 農村 農民 國際在線 2017-07-18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雯婷):在近日召開的銀行業例行發佈會上,河南銀監局副局長周家龍表示,自2015年以來,全省已組建農商銀行達到81家(含批准籌建),佔全省農合機構總數的58%,還有30多家已經達到了組建標準,有望在今年之前基本完成農信社改制農商行的工作。

河南銀監局副局長周家龍介紹,農村信用社在河南是最重要的涉農金融機構,也是河南最大的金融機構。它的市場規模佔全省銀行業的17%。在涉農的領域,特別是在縣域以下,它的市場份額能佔到四成到六成,是河南支農的主力軍。但由於歷史等多方面原因,河南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比較重,限制了支農服務能力的發揮。為了化解農村信用社的風險,建立新的銀行制度,同時,發揮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的能力。河南銀監局一直推動農村信用社通過改制農村商業銀行來化解服務風險,實現健康發展。

據瞭解,2015年,河南省政府出臺了《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銀行三年專項工作方案》,計劃於2017年底基本全面完成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工作。河南省農村信用聯社主任陳益民介紹了目前農信社改制的最新情況。“縣以及縣級市的層次,全面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從農村信用社到農村商業銀行的改革,目前已經改了80多家,還有一部分已經達標了,正在進入市場準入的審查階段。還有不到20家正在做達標的工作。我們計劃到今年年底前,全省的108個縣以及縣級市,爭取全部完成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任務。把農村信用社改成農村商業銀行,提高農信社農商行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本身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方面。”

深化農信社改革必然伴生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控制不良率?對此,河南銀監局副局長周家龍介紹,河南銀監局從現場核資、驗收、初審、複審、現場核查、行政許可委員會的質詢等六個環節把關,提出了不良資產處置當中的“三不”原則,即農村信用社不兜底、不回購、不承諾,保證所有不良資產處置的真實性。周家龍同時指出,單靠農村信用社自己也很難化解這麼多年形成的不良貸款。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形成了合力,幫助農村信用社化解風險。“這兩年的改革,各級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100億來幫助置入資產的變現,不良資產的清收累計達到300多億元,有力的化解了風險。在化解風險的同時,推動了新的經營機制的建設,將農村信用社改制農商行,以及向下一步的標杆銀行建設和向上市銀行建設的四部曲的方式來推進持續的改革。”

在推進改革的同時,河南省銀行業還積極發展金融創新,河南銀監局副局長周家龍介紹,河南銀行業通過各種擔保新模式破解了農業貸款抵押難、擔保難的問題。同時互聯網金融、土地流轉也通過金融創新的方式,更加便捷的融入農民生活。“結合河南特色推出了茶權抵押、原酒質押、活體畜禽抵押、知識產權質押等為代表的抵質押新產品;在服務的渠道和方式上,設立社區金融服務點等便民服務,將物理網點和移動互聯的工具結合,為“三農”發展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支持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組織形式,農發行河南省分行在臨潁縣試點設立河南匯農土地流轉發展有限公司,當地俗稱‘土地銀行’,走出了一條以國有控股企業為承貸主體、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的新路子。”

據瞭解,作為全國糧食安全主產區,河南省銀行業精準對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銀行業涉農貸款餘額1.6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198億元,信貸規模再創新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