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船舶融資新生態

金融 投資 進出口銀行 渣打銀行 金融界 2017-05-22

以船舶租賃、海工平臺租賃為代表的海事金融正在我國逐步發展壯大,在助推船舶裝備“走出去”、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政策助力船舶投資

海事金融的發展與航運、船舶市場密切相關。

談及航運市場的現狀,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副總裁田吉申直言,近年來,受制於世界宏觀經濟的波動,整個市場呈現供需失衡的局面。目前全球的貿易量在緩慢增長,但是船舶的供應力在逐步減少。因此,在需求和供給因素的共同博弈下,國際幹散貨市場呈現上升和下降的週期性波動。

考慮到市場波動等因素,近兩年,監管部門在防範跨境資金風險的基礎上,推出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等舉措。在政策層面,“我們不斷簡政放權,相繼推出了一系列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有關措施,經常項目類流出不設任何事前門檻。”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濱海新區中心支局副局長馬彥平介紹,境內企業如果想購買境外船舶,在真實合規的前提下可直接到銀行辦理手續。

在田吉申看來,船舶是最適宜資管行業投資的優質實物資產,“船舶作為航運生產的載體以及標準化的質量管理標的,具有權屬清晰、價值易計量、有穩定現金流、可融資的特點。”他表示,“同時,船舶還具有不動產的強週期性以及可頻繁投資的投資性,因此通過收購持有船舶資產與優質的運營管理,可實現船舶資產的增值、退出和收益。”

儘管國際經濟貿易形勢不景氣,航運、船舶市場呈現低迷之勢,但國內的政策性銀行、融資租賃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持續加大了對船舶和航運業的資金投入力度。特別是在“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的引領下,金融機構通過探索多樣化的資金渠道為企業緩解融資難題,助推船舶工業戰略轉型。

持續加大船舶資金投入

據中國進出口銀行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劉茜介紹,中國進出口銀行早在1994年便確立了把支持船舶等資本性貨物出口作為主要信貸業務的方向。目前其船舶融資業務主要涵蓋了船舶出口買方信貸、出口賣方信貸以及船舶保函三大板塊。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對船舶行業整體授信超過了7300億元人民幣,累計簽約超過5300億元人民幣,累計發放貸款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共支持了8399艘船舶及海工裝備的出口及建造。

除了直接為船舶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中國進出口銀行還加大了與融資租賃公司的合作力度。

“目前,僅交通運輸融資部就已經和國內近20家主要租賃公司開展了信貸合作,合作的規模已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其中船舶領域近250億元人民幣,合作的船舶信貸業務簽約金額共計188億元人民幣,合作的貿易金融業務摺合人民幣約56億元。”劉茜稱,“未來我行還將進一步深化與國內優秀租賃公司的融資合作。”

除銀行在融資方面對船舶海運事業提供支持外,當前市場上也出現了多種新型的融資方式。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交通事業總監孫佳文表示,當前的海事金融,已從傳統的船舶抵押融資發展到創新性的資產證券化、私募基金等。“參與主體與融資手段的增多可以提升整個市場流動性的水平和風險偏好,也能夠幫助市場參與主體更好地識別風險。”其中,資產證券化愈發成為當下融資租賃公司重要的資金來源。

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

融資租賃公司集融物與融資為一體,作為資產密集型產業,租賃公司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拓展融資渠道,控制融資成本。

國開證券河北分公司總經理周鬆表示,在債券市場利率上行的情況下,證券化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創新。租賃公司可以在資產證券化業務上進行產品創新並推向市場,成為投資人可接受的產品。

具體到船舶租賃上,他建議,租賃公司和船東在合作時,可選擇一些有長期租約的產品。一方面,證券化產品需要較為穩定的資金流;另一方面,也需要風險的分散化,比如做有長期租約的多艘船業務,不失為進行船舶租賃資產證券化的一種可取方式。

當前,租賃公司航空航運的美元需求龐大,這對於租賃公司融資渠道的暢通性要求較高。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航運部總經理方修志表示,當前主要金融租賃公司的資金渠道已從傳統的雙邊銀行貸款逐漸側重於資本市場資金募集,尤其是美元資金募集。為了拓展美元資金募集渠道,租賃公司可採用流貸、項目融資、發債等方式進行融資。

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魏桃李認為,傳統以信貸為核心的債權模式是拓展業務過程當中需要做的,而股債聯動、投租結合也是今後相當長時間裡,租賃同業甚至是金融同業努力的方向。

另外,租賃公司在開展船舶租賃業務時,也會面臨船舶違約的風險。當前船舶租賃市場上,船東的資本金準備比之前少,在這種低定金的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如何判斷租賃項目的風險高低來進行選擇?在羅夏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許椿看來,租賃公司判斷項目風險需要關注三個方面,其一是船東的資質,其二是定金所買入的資產質量,其三是項目的現金流,然後進行綜合評判是否滿足自身業務要求。

魏桃李也表示,在航運領域中,優質客戶與優質資產有限,租賃同業可進一步加強合作,進行大膽的嘗試與創新。“怎麼在有限的市場、有限的資源裡謀求更好的、共贏的局面值得探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