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緊健全與金融業擴大開放相適應的風控體系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表示,中國近期將推出12條新措施,進一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的對外開放。這是繼去年4月推出15條銀行業保險業開放措施基本落地之後,又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蓄勢待發。在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金融業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金融服務業開放方面,具體措施絕大部分已落地。金融市場開放方面,按照國際標準,我國持續推動債券、股市、金融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擴大跨境投融資的渠道,完善相關制度安排。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在有效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

金融開放能改善微觀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通過引進競爭者,豐富金融機構種類和服務種類,加大國內金融服務機構的競爭壓力,促使國內金融機構加強管理,降低運營成本,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外資金融機構的技術溢出效應、業務示範效應有助於金融服務業效率提高。放開資本項目管制有利於拓寬籌資渠道和改善國際收支。金融開放有助於滿足企業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投融資和資產配置需求,提高財富保值增值水平,增加社會福利。此外,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會促使監管機構在複雜的開放環境下提高監管能力。總之,金融開放會使金融體系加速走向成熟,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但國際經驗表明,擴大金融開放也需切實加強風險防控,以保障金融開放的勝利果實。

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將加大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在市場準入限制被降低或完全取消後,國際一流金融機構將分流乃至搶奪國內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和業務,進而使國內金融機構高風險客戶和高風險業務比例增加,國內金融機構的利差降低,利潤下降,風險抵禦能力下降。金融開放帶來的金融產品複雜化、高槓杆性,金融產品價格波動加劇,在市場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的情況下,投資者對利率、匯率等市場變量的靈敏性大大提高,金融資產價格的易變性加劇,羊群效應得到強化,進而放大金融體系的波動性。同時,國際資本流動還會帶來外在金融體系風險和危機的傳染。

金融開放也對傳統金融監管的挑戰。比如,開放環境下金融機構的多樣性、業務的多元化、金融的創新性、金融工程的複雜性和金融交易的國際性等因素增加了監管者獲取信息的成本,擴大了監管的信息不對稱性。金融機構眾多,業務複雜,投資者目的迥異,國內外監管機構、國內外市場和國內外投資者的多層次的理性和非理性行為,加劇了監管的複雜性。金融產品創新的加快也會導致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變得異常複雜,有效監管難度大增。

要使金融開放在金融領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發揮更多積極效應,就需要立足於當前階段的發展條件,在堅持金融開放的同時,建立健全與金融業開放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完善與開放相適應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為確保金融開放的進程與制度建設協調匹配,需抓緊完善與開放金融體系相匹配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確保開放程度與監管能力相匹配。我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已初步建立,但尚需進一步完善。根據國際監管規則和最佳實踐,加強對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公司治理結構、風險管理框架等方面的監管。強化對金融機構的資本約束,促進其內涵式增長,提升金融機構風險抵禦能力,構建統一的危機管理和風險處置框架,釐清監管職能和行業發展職能的界限突出監管核心目標,促進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及時確定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監管主體,明確監管規則,減少監管真空和套利。

當前需從金融體系面臨的各種結構性問題入手,優化行業資源配置,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增強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這意味著加強政策引導,切實提高國內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強國內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控。在降低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的同時,做好事前甄別和事中監控,規避海外短期性、投機類機構進入;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金融業綜合統計;健全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機制,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機構退出機制。

此外,還需增強機構間信息共享和監管合作,強化對跨境融資交易和資本流動等相關信息的披露,提高金融體系透明度。從跨境交易的信息採集、資本流動的趨勢分析以及市場異常波動的監測管理三方面入手,建立監控資本流動的長效預警機制。逐步減少對傳統管理手段的依賴,代之以基於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宏觀審慎管理工具調節跨境資本流動。合理設計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資本流出的相關制度安排,審慎放開對金融賬戶中證券投資流出流入的限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