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動能。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技術在保險、銀行、互聯網金融等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給金融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同時,在轉型的過程中,也面臨來不小的挑戰。

傳統金融公司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佈局新業態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科技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大型商業銀行,還是小型城商行,都不可避免的受到衝擊,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從各家上市銀行發佈的把年報可以看出,不少銀行已經明確了數字化轉型戰略方向。金融科技的發展,重塑了中國傳統銀行商業模式,驅動商業銀行走向開放。

根據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金融科技成為各大商業銀行年報裡的熱門詞。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國有大行的財報中,累計出現金融科技這一關鍵詞近百次,其中建設銀行提及數量最多,為44次,其次是交行和農行,分別為21次和17次,工行和中行,分別為10次和6次。

從建行年報來看,建設銀行已經將金融科技滲透到了各個層面。構築普惠金融戰略體系、個人金融業務、資金業務、風險管理、精準扶貧等多個領域都提到了金融科技帶來的成果,基本做到了業務的全覆蓋。

農業銀行則在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網絡金融業務、客戶服務、信息科技建設等領域提到了金融科技的運用。農業銀行2018年年報還指出,已制定金融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重點工作和實施路徑,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

交通銀行年報則顯示,2018年信息科技投入較上年增長6.10%,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資產證券化、信用證等業務;將人臉、指紋、聲紋等生物技術應用於包括手機銀行、自助終端、櫃面、手持設備等各類線上線下渠道的用戶登錄、客戶開卡、II類戶開戶等多個業務場景。

工商銀行在2018年年報中提到,組建金融科技部,在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以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上也對金融科技均有提及。並表示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防範應用,將成為全面推進智慧銀行建設、構建金融服務新生態,增添新的動能和優勢。

相比於國有大行,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對於金融科技的態度更為積極。

招商銀行在2018年年報中共74次提及金融科技,該詞也成為了其年報中最高頻的詞彙。尤其是在董事長和行長致辭中,分別有12次和10次談到金融科技,董事長致辭中只有4個自然段沒有金融科技的身影,足見招商銀行對金融科技的重視。

招商銀行對於金融科技轉型的支持力度空前,包容性也是所有銀行中最大的。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指出,科技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支撐,招商銀行對標金融科技公司,建立開放式的IT架構,全面提升科技基礎能力的研發和應用。金融科技的最底層是文化,招行建立容錯機制,支持異想天開的創新,鼓勵“小鬼當家”,力求改變傳統銀行科層制文化,使銀行更加身輕如燕。

此外,平安銀行在2018年年報中共有23出提及金融科技。其中特別提到了金融科技的人才引領作用。平安銀行指出,要打造金融科技“護城河”,持續引入全球頂尖科技精英,建立金融科技領軍人才隊伍,搶佔金融科技人才高地。還要瞄準領先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大量引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關鍵領域技術專家,全面夯實銀行工程師隊伍,打造金融科技團隊核心堡壘。

而在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方面,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在年報中提及金融科技的次數分別為25次、10次、11次和4次。

此外,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廣大銀行等也都陸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農行與百度合作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並共建金融大腦;中行與騰訊合作成立科技聯合實驗室等。傳統金融機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對未來金融科技戰略做部署。

轉型無所不在,此前新金融公司更名引嘲諷

近年來,金融行業正處於劇變時期,客戶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對消費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非金融行業競爭對手也在憑藉其新業務模式攻城掠地,新技術正在重塑行業格局,來自內外部的各種力量正在重塑和改變金融服務市場。

新金融公司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金融企業造成重大業務衝擊。

一方面,突破了傳統金融機構對物理網點的依賴,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讓用戶隨時隨地享受到金融服務;

另一方面,業務競爭方式發生變化。從單純的金融產品競爭,演化為以用戶為導向的,新場景、新體驗、新應用的的創新能力的競爭;

第三個方面,新金融公司擁有海量用戶,掌握海量用戶行為數據,能夠實現精準營銷、信用評級和風險管控。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席捲全球商業發展的浪潮,GE、IBM這樣的大公司也不例外。

然而,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新金融公司巨頭更名卻引發關注。去年9月17日,京東金融官方微博、頭條、抖音低調更名為京東數科;9月20日,螞蟻金服副CTO、副總裁、首席架構師胡喜在杭州雲棲ATEC峰會上宣佈,螞蟻金融雲升級為螞蟻金融科技。

外界對於兩大新金融公司巨頭的更名,更多的是質疑與嘲諷。一些質疑者認為,監管收緊,倒逼企業被迫轉型。企業不得不放棄金融這塊肥肉,轉而做技術輸出,服務B端。對此,筆者卻認為大眾需要更客觀、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而非一味的嘲諷。

早些年間,銀行、保險這樣傳統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金融IT核心系統,同時會採用外包服務的模式,與IBM、埃森哲、Infosys等IT企業合作,對雲的接受度相對比較低。隨著雲的廣泛應用,銀行、保證、證券公司對雲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2015年,興業數金與IBM聯合推出金融行業雲服務“數金雲”,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金融行業雲服務,採用IBM區塊鏈技術,以提升數金雲區塊鏈服務的性能和安全性,藉助IBMPowerAI技術,提供更高性能的人工智能雲服務。傳統金融機構與IT巨頭合作,也在隨著數字化浪潮做出順應時代潮流的轉型變革。

近年來,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在佈局金融雲服務。目前,傳統金融機構面臨獲客難、成本高、服務效率低等問題,而擁有互聯網基因的科技公司,能夠幫助傳統金融機構擴大業務範圍,鏈接不同消費場景,做到精準營銷。

行業雲更多是為持牌金融機構提供全體系服務,包括渠道、產品、核心結算、管理系統、智能運維等服務;科技公司則在還用用戶數據的基礎上,幫助金融機構提供大數據風控、徵信、反欺詐、用戶篩選等服務,服務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業務。

轉型是企業發展的歷史選擇。企業發展壯大,在歷史的淘汰中不斷進步,並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的潮流,汲取源源動力。企業核心的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夠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並獲得自身更強力量的綜合素質。而競爭力增強便是企業自身進化的過程。

又愛又恨,磨合中共建金融生態圈

隨著智能金融時代的到來,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也在重塑金融生態圈。不同行業間的優勢互補與資源整合,未來生態各方的合作會越來越緊密。然而,在合作過程中,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

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間企業文化、公司體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雙方合作過程中,業務推動流程相對較慢,週期長。

傳統金融機構積累了海量金融數據,非常敏感,對數據隔離性、私有化的要去比較嚴格,數據的輸出可能涉及客戶權益,因此更加謹慎。合作落地執行,科技公司需要根據金融機構私有化場景進行私有云產品定製,合作過程中也在不斷試錯,不斷磨合。

目前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主要方式還是聯合建模,在銀行內不熟大數據技術和應用平臺,根據銀行應用場景,提供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等能力。

金融科技的迭代和其與傳統金融機構融合,在促進創新、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也伴有一定問題和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金融科技大幅度提升了傳統金融業的營銷、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產品開發等方面的效率,但其發展處於兩輪技術推動繁榮的交疊期,因此當前對金融科技的理解仍存在技術、業務和管理語言、邏輯和認識上的鴻溝,需要有敬畏之心,謹慎推進策略。

銀行數字化轉型,需要構建屬於銀行自己的金融生態圈。銀行應建設開放式網絡服務平臺鏈接用戶,通過平臺滿足用戶各種金融需求,同時通過平臺鏈接合作伙伴,將用戶、金融產品和服務及商品的提供者連接在網絡上,搭建場景化的金融服務,為金融服務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滿足消費者金融和非金融需求,構建開放的、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數字化、場景化金融生態圈。

傳統機構與科技公司擁有自身獨特的屬性和優勢,也各自存在發展短板。因此,通過合作共同打造未來的智能金融生態圈。未來,智能金融將可以應用到各個金融細分領域,是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算法和數據的突破,智能金融應用率先在通用領域中發力,解決效率提升的問題;隨著數據在細分領域中的積累和整合,智能金融的應用不斷向拓展各細分場景、提升業務效能的方向進步,從而展現出多樣化的金融應用佈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