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監管要放鬆“金融去槓桿”力度?

金融 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 逆回購 融資線 2017-06-09

真的假的?監管要放鬆“金融去槓桿”力度?

央行6月6日開展4980億元1年期MLF操作,超出1510億元當日到期的MLF,再減去當日到期的600億元逆回購,這一天央行淨投放2870億元。此前一天,央行重啟了28天期逆回購操作。結合1年期MLF操作與28天期逆回購操作來看,央行的主要意圖是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這個意圖以及這兩個操作,央行在5月下旬召開的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座談會上已經透露過。

然而,對於央行的這一預期中的常規操作,有人卻將此看作金融去槓桿要放鬆力度的信號。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由於金融去槓桿帶來的“負債荒”,實體融資成本確實提高了,對實體有一定的傷害。“臨近年中,由於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和監管壓力,資金面一直有緊張預期,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下,央行需要適時補充流動性,維穩資金面,但同時又要避免過鬆給市場寬鬆預期,所以現在放水採取的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策略。”

另據媒體報道,有銀行資管人士證實,除卻“三三四”專項檢查,銀監會近日也向銀行下發調研函,摸底理財、委外等的業務規模和穿透投向。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表示,摸底是對金融風險的徹底調查,結合此前針對理財產品、通道業務、委外業務的監管舉措,有些監管舉措可能不會一次性快速實施,所以監管風暴對市場的警告階段可能已經過去,金融監管溫和推進階段可能將來臨。

分析師們對於金融去槓桿的“溫和”判斷還源於前不久一行三會的相關表態:

5月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有關證監局近日督導部分證券公司對照法規要求開展資管業務自查,是前期監管工作的延續,並非新增要求。

5月12日,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表示,對於近期出臺的監管檢查要求,銀監會為各項工作落實時限設置一定間隔,實行錯峰推進。

5月12日,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表示,“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實際效果可能是放鬆銀根。

6月4日,在2017年清華五道口金融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也表示,“去槓桿”是一個動詞,而不是完全去掉槓桿,這個槓桿不是去到零。她指出,任何一個經濟活動沒有槓桿是不可能的,現在關注到的中國經濟整體槓桿率在全球是中等的、可控的,但是中國槓桿率的結構是不合適的。影子銀行的存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國金融制度並不完善的產物,並不能人人喊打,它雖然發展畸形,卻是直接融資的一部分,要看到它在發展直接融資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隱患。

不可否認,經過各部門幾個月的努力,金融去槓桿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分析表明,今年一季度,上市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速度減慢了。從“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看,4月份出現了“縮表”,其他存款性公司的總資產較3月減少了1098億元,主要是同業資產減少了。央行不久就要發佈5月金融數據,有分析人士預計,5月貸款增量仍然可能比較高,但表外融資會減少,使得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降。

為此,有觀點認為,儘管隨著金融去槓桿的推進,市場上出現了流動性緊張、資金價格上漲的狀況,然而,流動性不足問題真正的原因也可解釋為需求太多。正像去年之前的“資產荒”並不是真缺資產而是流動性氾濫一樣,目前“負債荒”的主要原因是之前資產端的擴張太快,那麼,使資金價格下降的正確辦法是放慢資產擴張、減少流動性需求。現在“負債荒”開始限制一些金融機構資產端的擴張,但他們還不適應這種狀況,依然在觀望,並未積極壓縮資產規模,還在期待通過高價舉債度過這個時期,迎來流動性寬鬆的時期。正是從這個角度看,目前是金融去槓桿的關鍵時期,只有繼續深入,打消金融機構的這種預期,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去槓桿”是一把雙刃劍,要把握好力度,對於監管部門來說,無疑難度不小。至於“去槓桿”的力度會不會放鬆,放鬆到何等程度,融資線承兌匯票信息平臺認為,要取決於決策部門對經濟下行和市場波動的容忍度。

國家統計局將於6月9日公佈5月份CPI和PPI數據,市場普遍預計,5月份CPI同比漲幅或繼續反彈至1.5%左右。因此,從“穩健中性”的角度來看,釋放流動性不是貨幣政策的後續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