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的一群人選擇P2P網貸投資互聯網金融

金融 投資 P2P理財 經濟 P2P輿情 P2P輿情 2017-09-16

原來是這樣的一群人選擇P2P網貸投資互聯網金融

投資互聯網金融的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屌絲、圈錢、跑路、騙子?”如果這是你對互聯網金融的基本認知的話,那麼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完。因為這裡會告訴你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群人,在互聯網金融裡談笑風生,實現財富夢想。

1、不斷尋求新機會的引領者

過去很多人理財的方式就是跑去銀行,把錢放進存摺裡。後來,股市創造的神話破滅,很多人轉戰樓市,炒黃金,炒外匯,理財的方式總是在隨著經濟的形勢在變。

2007-2012年是P2P早期階段,一些人嗅覺敏銳搶佔先機成為第一批玩家。他們大多都是非常成熟的投資人,看準了新的財富機會。一些比較激進的投資人,基本都虧損出局,大罵P2P是騙子行業。

而那些在潮水退去,還死守原地盤的人,從不屬於互聯網金融。

2、精打細算的聰明人

入場互聯網金融的他們不滿足於銀行理財的低收益,不斷尋找高性價比的產品。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浮動,而且普遍起投較高5萬元起。比如10萬元,如果買銀行理財產品,按照平均利率4%,投資人小張一年的收益是4000元,如果按照互聯網金融的平均收益9%,一年的收益是9000元。

聰明的小張算了算,收益從一個vivo變成了iPhone X,於是果斷和銀行說拜拜。收益面前,聰明的人無需多言。

當然,投資互聯網金融並不是收益最高的選擇,股票門檻低收益高,但是需要有一定經濟知識,風險大,適合有較強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信託投資門檻高,收益高,一般投資人只能望而卻步。

性價比高才是很多人投互聯網金融的原因。

3、理性專業的投資人

觀察主要幾家P2P平臺運營數據發現,目前投資人大多具有高學歷,從事金融、互聯網、文化、科技等與互聯網金融等相對前沿的行業,26-35歲人群佔比最大。

絕大多數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投資人都會仔細研究產品服務條款和協議。他們會花精力做功課,進行調查對比,十分善於發現機會,比如總能很輕鬆的將幾家平臺的年化利率、收益、甚至安全隱患在短時間內做出精準對比。

這不是一群大家認為的無知、跟風的投資者,他們更加謹慎、理性,是具有敏銳觸角和嚐鮮精神的一群理性投資人。

4、資訊知識飢渴型學習者

理財如果有圈子,一定是一個超強學習圈。

看看周圍一直在理財的人會發現,他們經常關注財訊,關注國際國內形勢動態,閱讀理財的書籍,這一點讓我很佩服,他們哪裡是在理財,就是在全方面打造一個優秀的投資人,然後順便把資產積累做得有聲有色。

他們選擇投資互聯網金融這種新的領域,積極接受和了解新技術、新理念,就已經走在了普通大眾的前面。投資互聯網金融的人,當你越來越多接觸他們,就會發現,他們有多優秀。

5、樂於分享的參與者

在股市投資,還是在銀行理財,因為涉及線下交易、個人隱私和複雜的規則,大都是孤軍奮戰。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預期年化收益表達簡單、活動參與方式便捷,移動端的交互使得分享變得更加自然和便利。調查顯示,超過9成的投資者會選擇向他人推薦互聯網理財產品,這在以前是無從想象的。很多人選擇一家平臺都是來自親朋好友的推薦。

各個平臺的邀請和分享獎勵,都在鼓勵大家把好的產品分享給身邊人。因為當身邊的朋友都在理財時,你學習和進步的空間就會更大。

6、雙向利好的推動者

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者對利益的追求已經趨於理性,經過2013年的P2P爆發期與倒閉潮,他們認為投資比投機更重要。調查顯示,與以往P2P市場利用30%~50%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吸引用戶相比,現在大部分P2P投資者可接受的歷史預期年化收益率是7%~15%。

不僅平臺在經歷洗牌,投資人也在經歷‘洗牌’,只有理性的投資者,才能在資本市場中獲勝。愈加理性的投資人對平臺的安全、透明、服務、存管都有著高要求,這是一個相互利好的現象。各大平臺在自身發展中,也在引導廣大投資人理性看待收益、風險等。

這一切都在表明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與市場都在走向成熟。可是那些跑路新聞怎麼解釋呢?如果一個人投某個平臺,結果跑路了,覺得互聯網金融就是騙子這很正常,這是個例。但新聞報道遵循“壞消息才是好新聞”,新聞中被放大的個例不是全部的真實世界。

現實是,這個投資領域中大多數人在賺錢。數據顯示,這個投資領域中95.5%的人是賺錢的,96.9%的錢目前還是安全的。

如此多的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甚至不惜動用血汗錢投資互聯網金融,他們考慮和分析的深度必定是那些大喊“騙子行業”的無知者的10倍以上。

正是這些理性、看好投資互聯網金融的人,在帶動這個行業的發展,成就了自身財富夢想的同時,也讓這個行業越來越好,讓更多人從中受益。普惠金融的意義不就正在於此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