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變化太快,元老級網貸平臺轉型助貸,信而富走這一步對嗎?

網貸行業元老級平臺信而富近日宣佈,以機構資金為放款主體的助貸平臺,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信而富公告稱,由於近期的監管變動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市場的不確定性,信而富正在停止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向新的助貸業務模式轉型。消息公佈當日,在紐交所上市的信而富股價飆漲18.26%,報收0.57美元。

行業變化太快,元老級網貸平臺轉型助貸,信而富走這一步對嗎?

供圖 今日頭條


元老級平臺主動轉型

根據信而富公告,公司與Hongkong Outjoy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信而富下屬的新運營公司。據悉,該公司的新業務將與信而富現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業務獨立運營,不會使用個人的出借資金。

“信而富轉型助貸業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上海金融報》記者分析稱,“首先,隨著監管不斷收緊,業務門檻提高,導致出借人信心不足,網貸行業的市場環境和機會發生較大變化。其次,信而富的網貸業務持續虧損,且在當下環境下難有起色,需要尋找新的業務方向。最後,助貸業務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如金融機構在發展零售業務時需要第三方助貸服務,同時,助貸業務屬性和原有網貸資產端業務高度一致。事實上,不少主流平臺均將助貸業務作為當下的增長點之一。”

“信而富退出網貸業務既有監管趨嚴、備案困難的原因,也與其網貸業務持續虧損、逾期問題導致出借人資金到期退出困難有關。”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資料顯示,信而富在網貸行業中屬於元老級平臺,與其同期(2007年至2010年)的平臺共32家,截至目前,除信而富外,仍在運營的僅6家,包括人人貸、拍拍貸、麥子金服財富、挖財財米、隨手記和貸幫。其餘25家平臺中,13家失聯(跑路);7家提現困難;2家警方介入;2家平臺主動清盤;還有1家暫停運營。

“老平臺在運營經驗、品牌、人才上具有一定優勢。”於百程表示,“但在一個快速發展變化的行業裡,這種優勢並不算明顯。目前來看,只有綜合實力、客戶質量、業務能力和合規性均有優勢的平臺,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存續下來。”

“不少老平臺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均不佳,逾期率過高,在‘嚴監管’下很難繼續正常運營,進而主動選擇退出。”張葉霞表示。

助貸業務成主流轉型方向

據悉,在網貸行業“三降”的背景下,備案無望的網貸平臺主要有4個轉型方向,包括助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小貸公司和導流機構。

“在四條轉型道路上,目前只有助貸有成功案例。”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互聯網小貸槓桿率太低,且相關政策遲遲無法落地。消費金融公司門檻太高,轉型猶如空中樓閣。而導流業務由於平臺不承擔風險,因此合作機構的要求較為嚴格,推薦成功概率太低,無法覆蓋運營成本。”

“而從目前已開展助貸業務的機構看,樂信的機構資金佔比在2018年第四季度提升至70%左右,2017年同期為46%;拍拍貸機構資金促成借款金額已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20.4%,增至今年1月的35.1%;品鈦2018年3季報顯示,機構客戶(除了積木盒子)佔比上升至34%;小贏科技大約三分之一的資金來自於機構,目標是半年後一半資金來自金融機構。由此來看,眾多網貸機構正在轉型助貸,且機構資金來源比重不斷提高,轉型較為成功。”王詩強表示。

“但從業務鏈看,不管是網貸業務,還是助貸業務,資產端能力是共通的。”於百程指出,“助貸業務面向持牌金融機構,而持牌機構對助貸機構資產端能力、合規性及聲譽風險等要求更高,因此,真正能開展助貸業務的網貸平臺並不算多。目前看,拍拍貸、你我貸、51信用卡、小贏科技、微貸網等平臺均將助貸業務作為業務方向之一,但這些平臺並未放棄網貸業務。”

在張葉霞看來,目前助貸業務的發展前景廣闊。“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傳統金融機構零售業務轉型,在轉型過程中,傳統持牌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雖有資金優勢,但其互聯網屬性較弱,且存在技術能力較弱、線上風控和用戶消費場景等積累有限等問題,而助貸機構的運營體系往往較為成熟,且擁有流量、用戶數據、獲客能力強等優勢,兩者互補性強。另一方面,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仍很廣闊,近年居民消費習慣的變化,特別是隨著‘90後’、‘00後’步入社會,其超前消費意識進一步推動了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此外,網貸、消費金融及現金貸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用戶通過互聯網申請貸款的習慣,對信貸的瞭解程度也逐步加深。”張葉霞表示。

不過,張葉霞也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監管層已開始重視助貸業務中的亂象,並逐漸出臺相關規範性文件。同時,助貸機構主要是向金融機構提供獲客、授信審查、風控、貸後管理等環節的服務,其側重點和發力點是資產端。因此,在資產端如流量、場景、獲客能力、風控能力、用戶數據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平臺更適合轉型助貸。”

記者 李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