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閉幕 金融發展有哪些新動向?

設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防控金融風險、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昨天閉幕,金融發展有哪些新動向?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京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因為被業界視為中國金融界最高規格的會議以及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風向標”,本次會議在召開前就已經吸引了無數的目光。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金融發展面臨新形勢的重要關口,這次會議傳遞出怎樣的金融發展新動向?

國務院設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混業監管邁出重要一步

過往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定調曾給每個階段的中國金融業帶來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創新,甚至“脫胎換骨”般的行業新生,這次也不例外。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要加強金融監管協調、補齊監管短板,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一個新的國務院機構的設立,無疑最為吸引眼球。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更高級別的機構設立?它的作用又是什麼?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這正是本屆政府針對近年來混業經營日新月異、分業監管卻容易被鑽空子的現狀,提出的監管改革新思路、大動作。

連平:分業監管的體制總體來看,還是適合中國目前整個金融業運行的情況。與此同時,我們說金融創新是在不斷的發展,但是這個(監管)體制它往往會誰家的孩子誰家抱。新出來的孩子,石頭裡蹦出來的,不是誰家的孩子,所以就沒人管了,往往很多創新的領域處於沒有監管的狀態,因此風險在早期就比較大。比如說像互聯網金融、P2P,就是一個近期最典型的一個例子。這次成立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其實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加強監管方面的統一性,比如說標準的統一,相互之間協調的邊界,可能有些地方有些重疊、交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事實上,統籌協調、混業監管近年來在金融業內呼聲日漸高漲,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終於塵埃落定,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未來新金融業態規範發展的美好藍圖。會議提出,要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職責,並強化監管問責。金融管理部門要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和監管信息共享。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未來央行的金融監管協調職能也將被強化。

郭田勇:可能就是說,在發揮現有的、央行已經初步搭建的金融穩定框架的前提下,完成這個事兒。央行在發揮金融監管協調和金融穩定這塊功能上,它這塊職能會進一步增強,因為中央銀行無論是在金融統計上,還是在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都有它一種天然性的優勢。

高度重視防風險,去槓桿堅持到底

本次會議上,防控金融風險作為三大任務中的第二項,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3-5年內防控金融風險都將是金融業必須強調抓好的重要任務。

連平:因為我們看到今年以來,流動性風險也是有所上升,同時銀行的不良資產的風險總體是穩定的,但是從趨勢來看目前依然還是沒有見底,尤其是同業市場資產管理的領域中間,風險明顯在發展。我們也知道,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監管這個方面,包括通道業務、同業業務、表外業務這一系列方面的管理都在明顯地加強。問題就是,這些領域中間的風險目前有些方面已經到了非常值得關注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措施,在以後長期對於這些領域中間的風險進行有效地管理的話,那麼可能有的就會釀成所謂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由於今年以來部分經濟數據好轉,此前市場有分析認為,“去槓桿”可能會變成“穩槓桿”。不過,監管層堅持了“擠泡沫”的方向不動搖,防止積累更多的金融風險。會議指出,要推動經濟去槓桿,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係。要把國有企業降槓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殭屍企業”工作。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金融創新,搞好相關制度設計。

連平認為,不同於過往的近20年間的資本淨流入狀態,未來五年我們將主要面臨資本雙向流動趨勢下的金融開放。

連平:中國現在進入了一個發展階段,跟以前有明顯不同。以前是資本大規模持續地流入的狀態,而現在我們的資本輸出是在持續地發展過程當中,這是中國經濟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到了這個階段,已經不是僅僅通過貿易,我們會通過資本輸出,把我們的技術、人才、管理輸出。當然,中國的財富也在增加,這就需要全球配置,所以資本流動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狀況,和過去明顯不同,現在是流出的量可能比流入要來得更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資本和金融賬戶的管理,它的側重點、它開放的節奏,都需要做一些相應的考量。

而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夯實中國經濟發展基礎、練好“內功”之後,資本項目可兌換將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郭田勇:下一步還是要把我們的實體經濟這個底座打實,形成一種宏觀經濟上的可持續增長,社會各類群體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充滿信心,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再去推動人民幣的自由可兌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