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金融 銀行 投資 人生第一份工作 JA熱視角 2019-09-04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現實世界裡,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有研究者曾把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算了一遍,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藥行業、互聯網、高科技行業,還有那些創立年限比較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採取股票融資的模式,很少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貸款。

而負債率很高的行業,包括什麼呢?農林牧漁,還有水衛煤電等公用事業行業。

再仔細研究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的話,就進一步地發現三個更顯著的趨勢。

  1. 企業現金流,或者說利潤多的企業,更喜歡發行債券,債務比例會更高一點。
  2.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波動大,比如說它是“飢一年飽一年”的情況,企業發債的意願就迅速地下降。
  3. 研發費用會和一個企業的負債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研發費用越高,負債率就越低。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現實世界裡,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有研究者曾把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算了一遍,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藥行業、互聯網、高科技行業,還有那些創立年限比較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採取股票融資的模式,很少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貸款。

而負債率很高的行業,包括什麼呢?農林牧漁,還有水衛煤電等公用事業行業。

再仔細研究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的話,就進一步地發現三個更顯著的趨勢。

  1. 企業現金流,或者說利潤多的企業,更喜歡發行債券,債務比例會更高一點。
  2.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波動大,比如說它是“飢一年飽一年”的情況,企業發債的意願就迅速地下降。
  3. 研發費用會和一個企業的負債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研發費用越高,負債率就越低。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仔細琢磨一下,這些情況其實說明了,企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確確實實在找一個最優的負債率。比如為什麼現金流多的企業願意發債呢?比如一方面,它還本付息的壓力小,破產的風險低;另外一方面,發債對管理層是有約束能力的。

老話說“男人有錢就容易變壞”,其實公司也是一樣,公司有時候現金流特別多,而公司的管理層有時候又不是股東,那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一心一意地替股東著想,就產生亂花錢的衝動。

比如80年代的時候,好多美國上市公司的CEO讓公司買飛機、買遊艇、捧明星。我們中國也一樣,很多企業不發紅利,拿著錢到處去亂收購。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去發行債券,或從銀行貸款,多付一點利息,減少管理層手裡可以支配的自由現金流,他們亂花錢的習慣就會收斂一點。

同樣地,現金流波動大和研發費用高的企業,就不願意發債,其實也是在權衡債的利弊。你看,因為債的利息、本金都是強迫性的,如果在一個週期波動大,或者未來收入不確定的行業,自然就不能把自己綁定在一個確定的支出上面,這樣子就會容易造成市場預期的不穩定,然後導致公司的股價也起起伏伏地波動。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現實世界裡,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有研究者曾把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算了一遍,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藥行業、互聯網、高科技行業,還有那些創立年限比較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採取股票融資的模式,很少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貸款。

而負債率很高的行業,包括什麼呢?農林牧漁,還有水衛煤電等公用事業行業。

再仔細研究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的話,就進一步地發現三個更顯著的趨勢。

  1. 企業現金流,或者說利潤多的企業,更喜歡發行債券,債務比例會更高一點。
  2.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波動大,比如說它是“飢一年飽一年”的情況,企業發債的意願就迅速地下降。
  3. 研發費用會和一個企業的負債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研發費用越高,負債率就越低。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仔細琢磨一下,這些情況其實說明了,企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確確實實在找一個最優的負債率。比如為什麼現金流多的企業願意發債呢?比如一方面,它還本付息的壓力小,破產的風險低;另外一方面,發債對管理層是有約束能力的。

老話說“男人有錢就容易變壞”,其實公司也是一樣,公司有時候現金流特別多,而公司的管理層有時候又不是股東,那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一心一意地替股東著想,就產生亂花錢的衝動。

比如80年代的時候,好多美國上市公司的CEO讓公司買飛機、買遊艇、捧明星。我們中國也一樣,很多企業不發紅利,拿著錢到處去亂收購。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去發行債券,或從銀行貸款,多付一點利息,減少管理層手裡可以支配的自由現金流,他們亂花錢的習慣就會收斂一點。

同樣地,現金流波動大和研發費用高的企業,就不願意發債,其實也是在權衡債的利弊。你看,因為債的利息、本金都是強迫性的,如果在一個週期波動大,或者未來收入不確定的行業,自然就不能把自己綁定在一個確定的支出上面,這樣子就會容易造成市場預期的不穩定,然後導致公司的股價也起起伏伏地波動。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二、債務困境的兩難選擇

可能人會恍然大悟了:原來企業的融資決策沒有那麼難,就是去研究現實世界裡有什麼摩擦,稅收、破產、信息不對稱,還有代理問題。然後,結合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幾種力量的影響,最後確定一個“最優”的負債率。

但是,如果去深入研究一個個行業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一個企業,負債率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時候,反而會傾向於增加負債。而且,這個趨勢在那些債務金額很大的大公司裡面,更加顯著。就是說當這個企業利潤很差,業務也不確定的時候,會更傾向於發債、貸款。總之,在債務成本極高,但收益極低的情況之下,企業反而更傾向於提高負債率。

如果你覺得這聽上去有點反常的話,那麼我問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如果借100萬,你是(銀行的)孫子,如果借1個億,你就是大爺。

這句話聽上去很庸俗,但是其實裡邊的金融學道理很深刻。

你欠幾千萬的現金貸,光追債電話就可以煩死你。欠銀行幾十萬、上百萬元,銀行隨手就把你告了,把你列入失信人口。但是,當一個大企業借了鉅額的債務,比如幾十個億,上百億,但是現在又面臨還不出的風險的時候,你猜猜債權人(銀行)會怎麼辦?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現實世界裡,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有研究者曾把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算了一遍,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藥行業、互聯網、高科技行業,還有那些創立年限比較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採取股票融資的模式,很少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貸款。

而負債率很高的行業,包括什麼呢?農林牧漁,還有水衛煤電等公用事業行業。

再仔細研究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的話,就進一步地發現三個更顯著的趨勢。

  1. 企業現金流,或者說利潤多的企業,更喜歡發行債券,債務比例會更高一點。
  2.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波動大,比如說它是“飢一年飽一年”的情況,企業發債的意願就迅速地下降。
  3. 研發費用會和一個企業的負債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研發費用越高,負債率就越低。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仔細琢磨一下,這些情況其實說明了,企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確確實實在找一個最優的負債率。比如為什麼現金流多的企業願意發債呢?比如一方面,它還本付息的壓力小,破產的風險低;另外一方面,發債對管理層是有約束能力的。

老話說“男人有錢就容易變壞”,其實公司也是一樣,公司有時候現金流特別多,而公司的管理層有時候又不是股東,那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一心一意地替股東著想,就產生亂花錢的衝動。

比如80年代的時候,好多美國上市公司的CEO讓公司買飛機、買遊艇、捧明星。我們中國也一樣,很多企業不發紅利,拿著錢到處去亂收購。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去發行債券,或從銀行貸款,多付一點利息,減少管理層手裡可以支配的自由現金流,他們亂花錢的習慣就會收斂一點。

同樣地,現金流波動大和研發費用高的企業,就不願意發債,其實也是在權衡債的利弊。你看,因為債的利息、本金都是強迫性的,如果在一個週期波動大,或者未來收入不確定的行業,自然就不能把自己綁定在一個確定的支出上面,這樣子就會容易造成市場預期的不穩定,然後導致公司的股價也起起伏伏地波動。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二、債務困境的兩難選擇

可能人會恍然大悟了:原來企業的融資決策沒有那麼難,就是去研究現實世界裡有什麼摩擦,稅收、破產、信息不對稱,還有代理問題。然後,結合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幾種力量的影響,最後確定一個“最優”的負債率。

但是,如果去深入研究一個個行業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一個企業,負債率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時候,反而會傾向於增加負債。而且,這個趨勢在那些債務金額很大的大公司裡面,更加顯著。就是說當這個企業利潤很差,業務也不確定的時候,會更傾向於發債、貸款。總之,在債務成本極高,但收益極低的情況之下,企業反而更傾向於提高負債率。

如果你覺得這聽上去有點反常的話,那麼我問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如果借100萬,你是(銀行的)孫子,如果借1個億,你就是大爺。

這句話聽上去很庸俗,但是其實裡邊的金融學道理很深刻。

你欠幾千萬的現金貸,光追債電話就可以煩死你。欠銀行幾十萬、上百萬元,銀行隨手就把你告了,把你列入失信人口。但是,當一個大企業借了鉅額的債務,比如幾十個億,上百億,但是現在又面臨還不出的風險的時候,你猜猜債權人(銀行)會怎麼辦?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假設一個企業有一個億的債務,現在陷入了債務困境,就沒辦法還本付息了。債權人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很自然地逼迫企業主清盤,把剩下的資產來償還債務。結果一清點,債權人發現,企業所有的資產也就值6000萬,再加上破產的各種費用,最後這個債權人手裡可能最多拿到5000萬不到,損失了一半多。

同時這個企業可能也在努力掙扎,到處找活路,結果最後發現了一個投資機會,就是要你再追加1000萬投資,項目如果成功,企業馬上能夠起死回生,三五年內資產翻番,沒有問題。

好了,這個企業這個時候就跟債權人商量,是不是能再借1000萬給我,讓我起死回生啊?同時為了減輕我的負債,讓我活下來,就把我原有的債務進行一點減免,比如面值1億的債務減免成8000萬,然後再延長一點期限,提高我的生存能力。

債權人這個時候,其實就是要採取一個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策略了,思前想後,如果按照第一種方法,5000萬就生生地打了水漂。那採取第二種方法,一方面,這個虧損可能會被延後,另外一方面,只要企業活下來,最後拿到手的可能還有8000萬。所以想來想去,還是第二種方法更好。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現實世界裡,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有研究者曾把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算了一遍,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藥行業、互聯網、高科技行業,還有那些創立年限比較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採取股票融資的模式,很少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貸款。

而負債率很高的行業,包括什麼呢?農林牧漁,還有水衛煤電等公用事業行業。

再仔細研究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的話,就進一步地發現三個更顯著的趨勢。

  1. 企業現金流,或者說利潤多的企業,更喜歡發行債券,債務比例會更高一點。
  2.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波動大,比如說它是“飢一年飽一年”的情況,企業發債的意願就迅速地下降。
  3. 研發費用會和一個企業的負債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研發費用越高,負債率就越低。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仔細琢磨一下,這些情況其實說明了,企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確確實實在找一個最優的負債率。比如為什麼現金流多的企業願意發債呢?比如一方面,它還本付息的壓力小,破產的風險低;另外一方面,發債對管理層是有約束能力的。

老話說“男人有錢就容易變壞”,其實公司也是一樣,公司有時候現金流特別多,而公司的管理層有時候又不是股東,那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一心一意地替股東著想,就產生亂花錢的衝動。

比如80年代的時候,好多美國上市公司的CEO讓公司買飛機、買遊艇、捧明星。我們中國也一樣,很多企業不發紅利,拿著錢到處去亂收購。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去發行債券,或從銀行貸款,多付一點利息,減少管理層手裡可以支配的自由現金流,他們亂花錢的習慣就會收斂一點。

同樣地,現金流波動大和研發費用高的企業,就不願意發債,其實也是在權衡債的利弊。你看,因為債的利息、本金都是強迫性的,如果在一個週期波動大,或者未來收入不確定的行業,自然就不能把自己綁定在一個確定的支出上面,這樣子就會容易造成市場預期的不穩定,然後導致公司的股價也起起伏伏地波動。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二、債務困境的兩難選擇

可能人會恍然大悟了:原來企業的融資決策沒有那麼難,就是去研究現實世界裡有什麼摩擦,稅收、破產、信息不對稱,還有代理問題。然後,結合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幾種力量的影響,最後確定一個“最優”的負債率。

但是,如果去深入研究一個個行業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一個企業,負債率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時候,反而會傾向於增加負債。而且,這個趨勢在那些債務金額很大的大公司裡面,更加顯著。就是說當這個企業利潤很差,業務也不確定的時候,會更傾向於發債、貸款。總之,在債務成本極高,但收益極低的情況之下,企業反而更傾向於提高負債率。

如果你覺得這聽上去有點反常的話,那麼我問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如果借100萬,你是(銀行的)孫子,如果借1個億,你就是大爺。

這句話聽上去很庸俗,但是其實裡邊的金融學道理很深刻。

你欠幾千萬的現金貸,光追債電話就可以煩死你。欠銀行幾十萬、上百萬元,銀行隨手就把你告了,把你列入失信人口。但是,當一個大企業借了鉅額的債務,比如幾十個億,上百億,但是現在又面臨還不出的風險的時候,你猜猜債權人(銀行)會怎麼辦?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假設一個企業有一個億的債務,現在陷入了債務困境,就沒辦法還本付息了。債權人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很自然地逼迫企業主清盤,把剩下的資產來償還債務。結果一清點,債權人發現,企業所有的資產也就值6000萬,再加上破產的各種費用,最後這個債權人手裡可能最多拿到5000萬不到,損失了一半多。

同時這個企業可能也在努力掙扎,到處找活路,結果最後發現了一個投資機會,就是要你再追加1000萬投資,項目如果成功,企業馬上能夠起死回生,三五年內資產翻番,沒有問題。

好了,這個企業這個時候就跟債權人商量,是不是能再借1000萬給我,讓我起死回生啊?同時為了減輕我的負債,讓我活下來,就把我原有的債務進行一點減免,比如面值1億的債務減免成8000萬,然後再延長一點期限,提高我的生存能力。

債權人這個時候,其實就是要採取一個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策略了,思前想後,如果按照第一種方法,5000萬就生生地打了水漂。那採取第二種方法,一方面,這個虧損可能會被延後,另外一方面,只要企業活下來,最後拿到手的可能還有8000萬。所以想來想去,還是第二種方法更好。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所以這種情形下,一般債權人就會坐下來跟債務人,也就是借錢的人談判,這也就是你平時聽說的“債務重組”。而且,這個借債的規模越大,債權人就越難以承受破產清盤的虧損。

更何況你想想,如果大企業破產的話,還有裁員、失業的社會問題,所以包括政府、工會在內的各方勢力,都會鼓勵這種債務重組的行為。

當然了,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咱們中國獨有的現象,美國其實就有很多關於企業債務重組方面的法律規定,比如說Chapter 11。你去看美劇,就會發現,很多律所裡面,都有很多專門提供債務重組法律顧問的大律師。

中國也是同樣的情況,只不過是咱們中國債券市場不發達,主要是依靠銀行貸款這種間接融資模式。但是“蝨子多不癢,債多不愁”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大企業破產,員工失業,對地方政府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地方政府也更有動力勸說銀行為這些企業續命。所以越能借到錢的企業,就越能借到錢。有一些企業槓桿率越來越高,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邏輯不單單是對企業,其實對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機構,都是適用的。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現實世界裡,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有研究者曾把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算了一遍,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藥行業、互聯網、高科技行業,還有那些創立年限比較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採取股票融資的模式,很少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貸款。

而負債率很高的行業,包括什麼呢?農林牧漁,還有水衛煤電等公用事業行業。

再仔細研究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的話,就進一步地發現三個更顯著的趨勢。

  1. 企業現金流,或者說利潤多的企業,更喜歡發行債券,債務比例會更高一點。
  2.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波動大,比如說它是“飢一年飽一年”的情況,企業發債的意願就迅速地下降。
  3. 研發費用會和一個企業的負債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研發費用越高,負債率就越低。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仔細琢磨一下,這些情況其實說明了,企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確確實實在找一個最優的負債率。比如為什麼現金流多的企業願意發債呢?比如一方面,它還本付息的壓力小,破產的風險低;另外一方面,發債對管理層是有約束能力的。

老話說“男人有錢就容易變壞”,其實公司也是一樣,公司有時候現金流特別多,而公司的管理層有時候又不是股東,那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一心一意地替股東著想,就產生亂花錢的衝動。

比如80年代的時候,好多美國上市公司的CEO讓公司買飛機、買遊艇、捧明星。我們中國也一樣,很多企業不發紅利,拿著錢到處去亂收購。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去發行債券,或從銀行貸款,多付一點利息,減少管理層手裡可以支配的自由現金流,他們亂花錢的習慣就會收斂一點。

同樣地,現金流波動大和研發費用高的企業,就不願意發債,其實也是在權衡債的利弊。你看,因為債的利息、本金都是強迫性的,如果在一個週期波動大,或者未來收入不確定的行業,自然就不能把自己綁定在一個確定的支出上面,這樣子就會容易造成市場預期的不穩定,然後導致公司的股價也起起伏伏地波動。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二、債務困境的兩難選擇

可能人會恍然大悟了:原來企業的融資決策沒有那麼難,就是去研究現實世界裡有什麼摩擦,稅收、破產、信息不對稱,還有代理問題。然後,結合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幾種力量的影響,最後確定一個“最優”的負債率。

但是,如果去深入研究一個個行業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一個企業,負債率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時候,反而會傾向於增加負債。而且,這個趨勢在那些債務金額很大的大公司裡面,更加顯著。就是說當這個企業利潤很差,業務也不確定的時候,會更傾向於發債、貸款。總之,在債務成本極高,但收益極低的情況之下,企業反而更傾向於提高負債率。

如果你覺得這聽上去有點反常的話,那麼我問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如果借100萬,你是(銀行的)孫子,如果借1個億,你就是大爺。

這句話聽上去很庸俗,但是其實裡邊的金融學道理很深刻。

你欠幾千萬的現金貸,光追債電話就可以煩死你。欠銀行幾十萬、上百萬元,銀行隨手就把你告了,把你列入失信人口。但是,當一個大企業借了鉅額的債務,比如幾十個億,上百億,但是現在又面臨還不出的風險的時候,你猜猜債權人(銀行)會怎麼辦?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假設一個企業有一個億的債務,現在陷入了債務困境,就沒辦法還本付息了。債權人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很自然地逼迫企業主清盤,把剩下的資產來償還債務。結果一清點,債權人發現,企業所有的資產也就值6000萬,再加上破產的各種費用,最後這個債權人手裡可能最多拿到5000萬不到,損失了一半多。

同時這個企業可能也在努力掙扎,到處找活路,結果最後發現了一個投資機會,就是要你再追加1000萬投資,項目如果成功,企業馬上能夠起死回生,三五年內資產翻番,沒有問題。

好了,這個企業這個時候就跟債權人商量,是不是能再借1000萬給我,讓我起死回生啊?同時為了減輕我的負債,讓我活下來,就把我原有的債務進行一點減免,比如面值1億的債務減免成8000萬,然後再延長一點期限,提高我的生存能力。

債權人這個時候,其實就是要採取一個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策略了,思前想後,如果按照第一種方法,5000萬就生生地打了水漂。那採取第二種方法,一方面,這個虧損可能會被延後,另外一方面,只要企業活下來,最後拿到手的可能還有8000萬。所以想來想去,還是第二種方法更好。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所以這種情形下,一般債權人就會坐下來跟債務人,也就是借錢的人談判,這也就是你平時聽說的“債務重組”。而且,這個借債的規模越大,債權人就越難以承受破產清盤的虧損。

更何況你想想,如果大企業破產的話,還有裁員、失業的社會問題,所以包括政府、工會在內的各方勢力,都會鼓勵這種債務重組的行為。

當然了,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咱們中國獨有的現象,美國其實就有很多關於企業債務重組方面的法律規定,比如說Chapter 11。你去看美劇,就會發現,很多律所裡面,都有很多專門提供債務重組法律顧問的大律師。

中國也是同樣的情況,只不過是咱們中國債券市場不發達,主要是依靠銀行貸款這種間接融資模式。但是“蝨子多不癢,債多不愁”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大企業破產,員工失業,對地方政府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地方政府也更有動力勸說銀行為這些企業續命。所以越能借到錢的企業,就越能借到錢。有一些企業槓桿率越來越高,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邏輯不單單是對企業,其實對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機構,都是適用的。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比如說你可以把這個邏輯放在對地方債的理解上面,從2016、2017年搞地方債的置換以來,那些負債率最高,當時說要破產的省市,什麼雲南省、武漢市,在這次的置換中反而拿到了最大的份額。

那一個企業到底有沒有最優的負債率呢?

其實在真實世界裡,從來沒有現成的唯一的答案,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所以,這也再次提醒我們,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的決策,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我們要用動態和變化的眼光來看。

"

說到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各個行業大多有一個負債率的範疇,比如說從2009年到2017年,醫藥行業的負債率一般在40%到45%之間浮動。而公用事業行業的負債率穩定在65%到70%之間。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看某一個行業負債率的時候,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就是很多負債率特別高的企業,且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情況下,債務比率會越來越高。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個企業到底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最優”的負債率?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企業的決策是至關重要的。

一、怎麼找到企業的最優融資結構

其實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公司金融學者討論的重點。有一個理論就叫“權衡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怎麼找到“最優融資結構”,也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那所謂“最優”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公司所有者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個原則下,學者們就去計算債務的成本。比如說破產的概率,還有去計算債務的收益,比如說稅收抵扣,然後算出一個最優的負債率,也就是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負債率。這就是最優的負債率。

這裡有一張圖,負債的成本收益最後交叉的地方,應該就是最優的債務率的選擇。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那現實世界裡,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有研究者曾把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算了一遍,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藥行業、互聯網、高科技行業,還有那些創立年限比較短的企業,普遍負債率都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採取股票融資的模式,很少發行債券,或者從銀行貸款。

而負債率很高的行業,包括什麼呢?農林牧漁,還有水衛煤電等公用事業行業。

再仔細研究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的話,就進一步地發現三個更顯著的趨勢。

  1. 企業現金流,或者說利潤多的企業,更喜歡發行債券,債務比例會更高一點。
  2. 但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波動大,比如說它是“飢一年飽一年”的情況,企業發債的意願就迅速地下降。
  3. 研發費用會和一個企業的負債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性,研發費用越高,負債率就越低。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仔細琢磨一下,這些情況其實說明了,企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確確實實在找一個最優的負債率。比如為什麼現金流多的企業願意發債呢?比如一方面,它還本付息的壓力小,破產的風險低;另外一方面,發債對管理層是有約束能力的。

老話說“男人有錢就容易變壞”,其實公司也是一樣,公司有時候現金流特別多,而公司的管理層有時候又不是股東,那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一心一意地替股東著想,就產生亂花錢的衝動。

比如80年代的時候,好多美國上市公司的CEO讓公司買飛機、買遊艇、捧明星。我們中國也一樣,很多企業不發紅利,拿著錢到處去亂收購。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去發行債券,或從銀行貸款,多付一點利息,減少管理層手裡可以支配的自由現金流,他們亂花錢的習慣就會收斂一點。

同樣地,現金流波動大和研發費用高的企業,就不願意發債,其實也是在權衡債的利弊。你看,因為債的利息、本金都是強迫性的,如果在一個週期波動大,或者未來收入不確定的行業,自然就不能把自己綁定在一個確定的支出上面,這樣子就會容易造成市場預期的不穩定,然後導致公司的股價也起起伏伏地波動。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二、債務困境的兩難選擇

可能人會恍然大悟了:原來企業的融資決策沒有那麼難,就是去研究現實世界裡有什麼摩擦,稅收、破產、信息不對稱,還有代理問題。然後,結合自己企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幾種力量的影響,最後確定一個“最優”的負債率。

但是,如果去深入研究一個個行業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一個企業,負債率遠高於同行業水平的時候,反而會傾向於增加負債。而且,這個趨勢在那些債務金額很大的大公司裡面,更加顯著。就是說當這個企業利潤很差,業務也不確定的時候,會更傾向於發債、貸款。總之,在債務成本極高,但收益極低的情況之下,企業反而更傾向於提高負債率。

如果你覺得這聽上去有點反常的話,那麼我問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如果借100萬,你是(銀行的)孫子,如果借1個億,你就是大爺。

這句話聽上去很庸俗,但是其實裡邊的金融學道理很深刻。

你欠幾千萬的現金貸,光追債電話就可以煩死你。欠銀行幾十萬、上百萬元,銀行隨手就把你告了,把你列入失信人口。但是,當一個大企業借了鉅額的債務,比如幾十個億,上百億,但是現在又面臨還不出的風險的時候,你猜猜債權人(銀行)會怎麼辦?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假設一個企業有一個億的債務,現在陷入了債務困境,就沒辦法還本付息了。債權人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很自然地逼迫企業主清盤,把剩下的資產來償還債務。結果一清點,債權人發現,企業所有的資產也就值6000萬,再加上破產的各種費用,最後這個債權人手裡可能最多拿到5000萬不到,損失了一半多。

同時這個企業可能也在努力掙扎,到處找活路,結果最後發現了一個投資機會,就是要你再追加1000萬投資,項目如果成功,企業馬上能夠起死回生,三五年內資產翻番,沒有問題。

好了,這個企業這個時候就跟債權人商量,是不是能再借1000萬給我,讓我起死回生啊?同時為了減輕我的負債,讓我活下來,就把我原有的債務進行一點減免,比如面值1億的債務減免成8000萬,然後再延長一點期限,提高我的生存能力。

債權人這個時候,其實就是要採取一個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策略了,思前想後,如果按照第一種方法,5000萬就生生地打了水漂。那採取第二種方法,一方面,這個虧損可能會被延後,另外一方面,只要企業活下來,最後拿到手的可能還有8000萬。所以想來想去,還是第二種方法更好。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所以這種情形下,一般債權人就會坐下來跟債務人,也就是借錢的人談判,這也就是你平時聽說的“債務重組”。而且,這個借債的規模越大,債權人就越難以承受破產清盤的虧損。

更何況你想想,如果大企業破產的話,還有裁員、失業的社會問題,所以包括政府、工會在內的各方勢力,都會鼓勵這種債務重組的行為。

當然了,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咱們中國獨有的現象,美國其實就有很多關於企業債務重組方面的法律規定,比如說Chapter 11。你去看美劇,就會發現,很多律所裡面,都有很多專門提供債務重組法律顧問的大律師。

中國也是同樣的情況,只不過是咱們中國債券市場不發達,主要是依靠銀行貸款這種間接融資模式。但是“蝨子多不癢,債多不愁”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大企業破產,員工失業,對地方政府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地方政府也更有動力勸說銀行為這些企業續命。所以越能借到錢的企業,就越能借到錢。有一些企業槓桿率越來越高,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邏輯不單單是對企業,其實對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機構,都是適用的。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比如說你可以把這個邏輯放在對地方債的理解上面,從2016、2017年搞地方債的置換以來,那些負債率最高,當時說要破產的省市,什麼雲南省、武漢市,在這次的置換中反而拿到了最大的份額。

那一個企業到底有沒有最優的負債率呢?

其實在真實世界裡,從來沒有現成的唯一的答案,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所以,這也再次提醒我們,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的決策,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我們要用動態和變化的眼光來看。

金融課堂:融資結構,企業是否存在最優負債率?

今日概要:

1.企業會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權衡”選擇負債率,權衡的原則就是根據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在債務的成本和收益進行平衡,找到一個合適的負債率。債務成本高的要降低負債,收益高的增加負債。

2.但是這種原則經常會被“債務困境”打破。借債金額很大時,如果有違約風險,會對債權人造成巨大傷害,所以債權人傾向於和債務人談判,進行債務重組,減免或者延期債務,所以經常會發生,負債率越高的企業借債越多的情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