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故事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某一年的夏天,普降暴雨,大令河上下洪水橫流,黃河南岸二三十縣,成為澤國。城鄉牆倒屋塌,數十萬百姓淹死,不死的也四處逃散,無家可歸。京杭大運河竟被泥沙淤死,南北漕運不通,皇宮裡的日月也暗淡無光。嘉靖皇帝老兒只短嘆了一聲,溜進西宮與嬌娘美姬偷歡去了。直到大水過去之後二年,不知是那個大臣奏了本,說是京杭運河乃吾大明一條“生命線”,漕運已中斷二年有餘,亟待開挖,確保吾皇吾主世世平安。

“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皇上閱本如夢初醒,即批准奏,隨即降旨派欽差(大概是奏本之人)速速前往督辦此事。欽差接旨不敢怠慢,立即騎馬出京,日夜兼程,不幾日便到了濟寧州衙。這欽差老爺素有“清廉”之名,到衙之後,聲言一不準州縣設宴接風洗塵,二又嚴戒大小隨員興師動眾遊山玩水打攪災區百姓,日間只帶幾個心腹徒步沿河考察地形,忙得飯不入口,水不沾脣,夜半歸來,又掌燈伏案奮筆疾書草擬治河方案。大約苦熬了半月的時光,似乎成竹在胸,然後便傳令各州府縣官員,速來州衙議事動工。那一天,州衙披紅掛綵,大街小巷鑼鼓喧天,大堂上一座座宴席一溜排開,各州府縣的老爺們都滿面春風地向欽差大老爺道乏請安。

“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欽差大人亦禮賢下士,頻頻點頭哈腰,敬而愈恭。酒過三巡,欽差未言便動了容:“蒼天降災,實為百不幸,今上寬厚仁慈,降旨派卑職督辦河工,吾深感德薄學淺,難任此職,有負聖明,今特請諸位大人為治理運河獻計獻策,望順利早日完工。”說著眼裡似有幾顆淚滴,在眶裡滴面溜地轉動。各位大人自知官小位卑,誰也不敢饒舌出聲,只是洗耳恭聽,唯欽差之命是從。欽差一眼看透了眾人的心思,便故作謙虛地說:“諸位大人既然不肯賜教,只好讓老朽先講一講治河的淺見吧。連日來,老朽不辭勞苦地帶著幾個隨員詳察了河南北段的地形,頗多感嘆。吾觀濟寧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只可惜,一派靈氣全被這直穿州城的河水沖刷得一干一淨,致使全區百姓多災多難。這都是先前治河的大員的無知造成的罪孽呀!若是能讓運河在城區彎上三彎,濟寧代代出狀元,十年後,這風水古城,定會讓世人刮目相看!”邊說邊掃視眾人的臉色,隨後將杯酒一飲而盡。

“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若是老朽愚見可行,那就按著去辦,若是不妥,那就只照原方案治理”。話音一落,眾官員齊聲叫好,一個個爭先恐後拍馬連迎。鐵差大人,套掀髯開懷大笑,隨一疊連聲說:“決不辜負今日黃恩,諸位大人的苦死勞形。”一是觥籌交錯,杯盤作響,瓶壺皆空,人人面紅環熱,不知不覺夜已過半。唯有知州老爺觥籌交錯的苦思勞形只味地虛於應酬,依然從未沾脣神采奕奕,在席閭轉來轉去,百般殷勤,捧杯勸盞,忙個不停。在眾人少少安定後,便笑向欽差說:“當著諸位大人之面,卑職倒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講?”欽差聞言,態度愈恭,說:“講有何妨?”。

“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知州大人拱手施禮說:“大人可曾想過沒有?若是運河入城彎上三彎,那額外開支到底出在哪裡?我想眼下各州府縣民窮財盡,捐稅實難催徵,萬般無奈,只好委屈各位大人的積年的薪俸了”,欽差聽了似愧卻喜地說,哎呀!老朽光顧貪杯,一時糊塗,竟將經費大事忘卻了,幸有老年兄提醒,不然,誤了朝廷大事,丟官倒是事小,連累了諸位大人,卻是三生有愧呀。”遂恭恭敬敬地向知州說:“經費之事,大概年兄成竹在胸了,何不快講來讓老弟領教領教!”知州老爺受寵若驚地說:“卑職思之再三,終無定見,一來上奏朝廷請額外撥餉恐屬不妥,二來用諸位大人的俸祿填補,也是杯水車薪,以卑職愚見,不如讓百姓出上幾個錢,費上點力大家齊心協力,治河之工指日即可告成,況且,治河百姓受益,樂幹納獻並無怨言,朝廷減少開支,工程利國利民獎各位年弟年兄。再說吾輩也少了些麻煩,一舉多得,可謂上策。”。

“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欽差聞言拍案而起,一疊連聲說:“年兄高見,高見年兄”。眾官員個個聽得明明白白,心如明鏡,就順水推舟,拍手點頭墜腰,交口贊成。願將萬兩的白銀一月湊齊,火速送到州,決不讓欽差大人擔憂受驚。就這樣,一次神仙會,開得如此的成功。後來,這萬兩白銀,不知各州府縣的老爺們是如何“湊起來的”,這銀子到了欽差手裡到底派了什麼用場,河工卻如期完工。運河入城真的彎了三彎,成為古城一大風景。

“運河入城彎三彎,神仙難識巧機關”濟寧治河的小故事,你聽過嗎

欽差老爺因治河有功,竟榮升宰輔,唯有知州老爺,日日酸酒、罵天罵地、瘋瘋癲癲一陣後,竟投“三彎”順水而去,不知蹤影消息傳開了,一城皆驚。不過,學富五車,德高望重而又未卜先知的欽差大人的那句名言:“運河入城彎三彎,濟寧代代出狀元”,卻沒言中。不但嘉靖以後的百年大明沒出一個什麼狀元,就連後來的傳國二百六十餘年的大清王朝,也只有孫氏一人而已,就是這孫氏一人,也不是叨了運河彎了三彎的光,而是用了“十萬雪花銀”,十年寒窗,“一把辛酸淚,都言孫氏痴,誰解其中味”換來的呢!如今欽差、知州、狀元早已作古,唯那句彎來彎去而又彎去彎來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