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磚古茶 秦人所創

茯磚古茶 秦人所創

茯磚古茶 秦人所創

“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名茶”。在中國的茶史上,陝西茯茶曾經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陝西則是茯磚茶的發明地和本宗源頭。茯磚茶因其精深、複雜的加工工藝和神奇的築制技術而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神祕之茶”,擁有600多年深厚積澱,曾雄霸茶馬互市,沿絲綢之路遠銷西亞、東歐、俄羅斯等地。嶺北自古不產茶,但陝西涇陽人以其獨特工藝加工製成的茯磚茶,在明清時期卻行銷整個西北地區乃至域外,不僅讓秦商借此成為華夏第一商幫,也成為陝西曆史上的另一張文化名片。

公元1368年前後,陝西商人抓住中央政府在陝西實行“茶馬交易”的政策機遇,輸茶於隴青,逐步壟斷了西北邊茶貿易。在運輸的過程中,因為茶葉蓬鬆,不方便長途運輸,精明的陝西商人就把茶葉製成磚塊,運往西北地區銷售。

在這個再加工的過程中,陝西商人總結出了一套特殊的製作工藝,就是讓茶葉在伏天的高溫中“發花”,這種花顏色金黃,當地人叫金花,其實是一種菌,學界叫“冠突散囊菌”。這種菌有化膩健胃、禦寒提神的飲用功效。這就是涇陽人制作的茯茶,因為它在伏天製作,效用又類似中藥茯苓,形狀好似磚塊,所以也叫“茯磚茶”。後來也被美譽為“福茶”、“福磚”,因其當時系官引製造,購銷都受官府嚴控,亦稱“官茶”。

涇陽磚壓成後往蘭州投驗銷售,其銷售區域當時西北各省的主要市場有:甘肅的夏河、大水、平涼、張掖,青海的西寧、湟源、玉樹,寧夏的吳忠堡,新疆的奇台、疏附、和闐,內蒙古的科布多、烏里雅蘇臺、庫倫。消費者為藏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各民族。

茯磚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和口味,尤其是化膩健胃、禦寒提神的飲用功效為其他茶類所不及,西北邊陲的遊牧民族,常年居住在沙漠、戈壁等荒涼地帶,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等,缺少蔬菜水果。長期飲用茯磚茶能夠幫助消化,有效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起著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預防作用。因而,在我國西北地區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尤其適合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人群飲用。

當時,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區大量飲用陝西的茯磚茶,由此也帶動了陝西商幫的興盛,明清時期,陝西的會館在各地都是建築最宏偉,規模最大的,茯磚茶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