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告別焦慮,應從“腸”計議

近年來,腸道菌群頻頻進入大眾視野。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這些數量驚人的菌群定居於人體腸道中,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免疫反應等,腸道菌群甚至被譽為人的“第二大腦”。

同時,腸道菌群還可以與大腦相互作用,影響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慮、抑鬱、精神分裂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告別焦慮,應從“腸”計議

調節腸道菌群可緩解焦慮症狀

多達三分之一的人會在一生中受到焦慮症狀的影響,但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得到有效治療。越來越多的基礎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腸-腦軸”參與調節大腦功能,腸道菌群的生態失調也與焦慮有關。

順著這個思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陳京紅博士團隊共檢索了3334篇文獻,回顧了21 項相關研究,納入1503 名受試者的數據,驗證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是否能改善焦慮症狀。其研究對象包括健康人群,也包括焦慮風險更高的特定慢性病如腸易激綜合徵、2 型糖尿病等患者。

在這21 項研究中,14 項選擇益生菌作為調節腸道菌群的干預措施,7 項選擇非益生菌方式,比如調整日常飲食、補充膳食纖維等。

總體而言,共有11 項研究顯示,調節腸道菌群對焦慮症狀產生了積極影響,總有效率為52% 。該研究結果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旗下的期刊《普通精神病學》上。

益生菌改善焦慮的效果並不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益生菌作為調節手段的14 項研究中,僅有約三分之一顯示有效;而在用非益生菌作為干預手段的7 項研究中,有6 項是有效的,有效率為86%。

研究人員解釋說,非益生菌干預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的效果更顯著。其原因是,腸道菌群包含了數萬億的微生物,調整飲食涉及更多樣化的能量來源,能夠對腸道菌群生長帶來更多影響。相反,益生菌補充劑通常只引入幾種特定類型的細菌,作用可能相對有限;也不排除不同種類益生菌的作用會相互干擾。另外,如果服用補充劑的時間較短,所補充益生菌的丰度也可能達不到起效水平。

在這項分析中,益生菌改善焦慮的效果並不突出,這也印證了《美國醫學會雜誌》的觀點—— 考慮到腸道菌群的複雜性和個體化,更健康、多樣化的飲食結構也許對於重塑腸道生態系統更奏效。

想要改善腸道菌群,該怎麼吃?

◎ 食物多樣化有助於不同種類細菌的生長。細菌種類越多,它們對健康的貢獻就越大。

◎富含纖維的食物能改善腸道菌群。水果、蔬菜、豆類和全穀物纖維含量較高。

◎切勿濫用抗生素。長期服用、濫用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會將共生菌和致病菌同時殺掉,破壞腸道菌群平衡。

◎避免長期大魚大肉、高熱高脂飲食。

◎減少糖、酒精和人工甜味劑的攝入。

高脂飲食易損腸道菌群

近日,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李鐸教授課題組完成了國內首個結合營養學和腸道菌群的隨機對照試驗。

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將百餘名志願者隨機分成3組,分別接受總脂肪和總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的膳食,但3組膳食的蛋白質供能比保持一致。通過向志願者提供為期半年的全食物供給,研究者通過檢測發現,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健康人腸道菌群、糞便代謝物及血漿炎症因子會產生不良影響。相關成果將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腸道》上。

李鐸表示,高脂飲食易傷害腸道菌群,觸發炎症因子,可能影響長期健康。(範宏博 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