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沿著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力前行

經濟 中國聯通 騰訊 珠江 時政 精選熱點資訊 2018-12-09

12月的鵬城,花開如春。

從前灣一路進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沿著一排加拿利海棗一路向前,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色彩繽紛的前海。遠遠望去,道路盡頭,前海的標誌“前海石”,造型如揚帆出海,象徵著“改革開放再出發”。

這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過兩次的地方!

六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首次離京視察就來到廣東、深圳,在領全國風氣之先的深圳經濟特區,站在前海石前,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今年10月,在改革開放40週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推進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深圳視察指導,向世界宣示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的堅定決心。

宣示,昭示追求;思想,指引航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深圳經濟特區改革發展各項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殷殷囑託,激勵著一座城市加速前行。

深化改革開放:

打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政府審批,最快可以多快?

秒批!上個月,深圳市發改委推出的“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秒批服務,將原本需要2個工作日完成的業務,縮短至以僅6秒的時間完成。

因為“快”,深圳實現了群眾辦事“零跑腿、零排隊、不見面、全自動”,也正是得益於“快”,自由裁量空間大幅度壓縮,城市誠信建設得到促進。

“快”的背後,是深圳對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作為今年的“一號改革工程”,今年以來,深圳先後出臺了營商環境改革“20條”,推出300項“不見面審批”,打造建設投資項目審批“深圳90”品牌,實現90%行政許可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三分之二。

12月3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指出,深圳營商環境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深圳每千人註冊市場主體、新增市場主體數,均為全國第一。

改革者進、開放者強。

不僅僅是營商環境改革。六年來,深圳經濟特區牢記囑託,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謀劃推動了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六年來,深圳積極搶抓“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機遇,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打造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等重大開放平臺。

國有文藝院團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教育綜合改革、輔警制度改革,41個國際客運航點覆蓋20個國家,“鵬友圈”影響越來越大……

一項項改革開放舉措的實施,帶來了深圳不斷提升的發展質量和不斷壯大的經濟體量,更為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寫下生動註腳。

“我們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指示要求,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不斷提升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11月12日,市委書記王偉中在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時說。

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舉得更高更穩,堅定不移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根據部署,深圳將以更大力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深化與港澳合作,在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上做更多工作,拿出更多舉措;以更大力度全面擴大開放,對照省“實體經濟新十條”“外貿十條”等,研究細化擴大開放新舉措;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認真落實國家級試點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重點在營商環境、機構改革等方面形成突破。

12月4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印發《關於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4個“千億元計劃”。深圳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建立精準全面企業服務機制的做法,再次贏得高度關注和肯定。

深化改革開放,深圳打開新境界。

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縱橫自有凌雲筆,於深圳,這支筆是創新。

六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光啟、騰訊兩家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加快創新發展。六年間,總書記高度關注深圳創新發展,在今年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更是指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總書記的褒獎,既是肯定和鼓勵,更是壓力和責任。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之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代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經濟特區,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特別強調“新時代走在最前列、新徵程勇當尖兵”。

在這一系列戰略目標中,“創新”居於最突出的位置。

注重核心技術研發、注重創新載體建設、注重創新人才支撐、注重創新環境優化……六年來,深圳堅持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聚焦創新鏈薄弱環節,實施“強鏈”“補鏈”,構建“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產業化 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2018年,深圳市委出臺《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決定》,11月,深圳關於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辦法獲市委常委會原則通過。深圳持續發力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式研究,鼓勵0到1的創新。

今年2月,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關於同意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批覆》,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市長陳如桂在3月2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深圳將突出發揮深圳的創新先發優勢,通過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如今的深圳,已形成梯次創新企業鏈,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創新綠洲”。在創新第一動力的強勁推動下,深圳高質量發展態勢進一步凸顯。

承載著就業、稅收、出口和產業鏈的實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是最有力的例證。2012年到2017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從3878.22億元增長至9183.55億元,佔GDP比重從29.9%增長至40.9%。

在此基礎上,深圳進一步提出,要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持續抓好政策落實,提前謀劃儲備和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增強發展後勁;抓好製造業“強鏈”“補鏈”和“延鏈”,選擇產業鏈核心企業支持;強力推進城市更新、土地整備等,騰出更多空間用於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空氣更清新了……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也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名片。

六年來,深圳在實現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單位GDP能耗、水耗呈顯著下降趨勢並被正式批准為“國家森林城市”。

從去年開始,深圳市委更是下定決心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財政投入200多億,新增汙水管網超過2000公里,消除了53條黑臭水體。今年計劃再投入336億元,加快完成82條黑臭水體整治,新建汙水管網2353公里,努力在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一件一件辦好。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奮鬥目標!

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加快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518200!深汕特別合作區郵政編碼和深圳市同為“518”系列。

今年10月26日上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深圳市深汕區局在深汕特別合作區起步區掛牌成立,隨著深圳郵政編碼的啟用,深汕特別合作區又有了一個新的“深圳身份識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於“全面”,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發展,成為深圳大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縮影。

“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作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戰略中“一核”的主要城市,深圳一方面針對市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按照投入、建設、管理、服務同一標準,在基礎設施、民生等社會均等化服務方面,推進深圳經濟特區全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推動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

“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在全國“一盤棋”中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以特區擔當為全國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六年來,深圳經濟特區一如既往站在服務“兩個大局”、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堅定不移抓好對口幫扶、扶貧協作等工作,把先發優勢轉化為先行責任。

目前,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統一安排,深圳對口支援和幫扶全國6省(市、區)34個縣(市、區),截至2017年底,累計向這些地區派出幹部人才超過3000人,投入幫扶資金近300億元。

在此過程中,深圳認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主動參與“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鼓勵一大批社會力量和愛心企業參與這些地區的開發建設。

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託舉了經濟特區改革事業的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必須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一起抓!對此,深圳經濟特區的幹部群眾,有著切身感受、清醒認識。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辦公佈了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深圳榜上有名。多年來,深圳持之以恆推動文明城市建設,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國內城市綜合評比中的最高榮譽,彰顯了深圳經濟特區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中的協調發展。

舉辦深圳“一帶一路”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暨深圳環球設計大獎,第十四屆文博會共有2308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參展,充分展現“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影響力……以《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為抓手,深圳奮力打造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和國際文化創新先鋒城市。

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加快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法治是重要保障。

2017年,深圳市委在全面總結梳理一流法治城市建設成效和有益經驗的基礎上,以更為高遠的謀劃、更為開闊的思維,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的戰略目標。今年,《2017年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設狀況》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這是深圳市首次編制併發布法治政府建設狀況白皮書。

今天的深圳,法治是如此清晰可見,又是如此真實可感。

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

“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王偉中接受央視記者採訪,談到深圳經濟特區近40年來發展的經驗和體會時,首先談到的就是這一條。

王偉中說,深圳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光輝傑作,黨始終在深圳各項事業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深圳經濟特區改革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所在。

誠哉斯言。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深圳,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就沒有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

六年來,深圳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創新進取,奮發有為,紮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一條條具體舉措,讓黨在經濟特區各項事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凸顯。

2015年,深圳市委出臺《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若干規定》,以責任清單的形式把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規矩立了起來。同年,為加強幹部監督管理,深圳開始實施“五責聯審巡查”制度,整合紀檢、監察、機構編制、審計等部門力量,對市管班子黨政正職選人用人、抓基層黨建、任期經濟責任、議事決策和機構編制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在深圳,重難點工作的“戰場”,就是檢驗幹部的“考場”。去年以來,深圳在創新驅動、風險防範、汙染治理、查違拆違、掃黑除惡等工作中開展專項考核,考察識別幹部,取得了顯著效果。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社區黨建,是深圳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的重要一環。

2015年,深圳開始出臺實施《關於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的意見》,以標準化推動社區黨建全面過硬,此後,又將標準化建設向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新興領域推廣拓展。如今,統一標準的1050個黨群服務中心已經覆蓋到社區、產業園區、商圈市場、商務樓宇等各個角落。

打造網上網下“同心圓”,特區互聯網黨建和網絡社會組織建設邁新步。騰訊公司、迅雷公司等一批知名互聯網企業,都建立了黨組織,黨建活動如火如荼開展。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明確提出,要牢記囑託,始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進一步激勵幹部擔當作為,進一步堅持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從嚴抓好正風肅紀和反腐敗鬥爭。

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裡,發展的“紅色動能”越來越強勁。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繪就新藍圖,新使命開啟新徵程。

從改革開放“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要上新水平”,到“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到在“四個全面”中創造新業績,努力使經濟特區建設不斷增創新優勢、邁上新臺階;

從“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走在最前列,到“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深圳責無旁貸,奮勇爭先、勇當尖兵,走在最前列。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向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