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300萬人

經濟 投資 金融 何立峰 勞動報 2017-03-29

    “中國經濟轉型是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30%以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上如是表示。

    控制信貸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今天在論壇上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分類指導,因城施策,重點消化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過量庫存。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三大結構性的失衡:一是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供給體系產能雖然十分強大,但是大多數還只能滿足中低端、低質量、低價格的需求,難以滿足公眾日益升級的多層次、高品質、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二是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失衡,存在著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不僅加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還進一步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融資困難。三是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失衡,有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曾經一度帶動了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過快的上漲,進一步推高了實體經濟發展的成本。

    他指出,今年將繼續堅持因城因地實策去庫存,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加快健全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控制信貸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業。

    每年解決1300多萬人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沒有就業,哪來的生活收入,生活哪來的保障?中國政府一直把就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年是1300多萬人的就業,能做到這個程度,實事求是地講,這是很不容易的。”張高麗說道。

    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塔麗娜·格奧爾吉耶娃說,貿易自由化對低收入國家尤其有力,勞動力改革對中高收入的國家是有益的。如果能夠進行綜合改革,效益會更明顯。“當前大家都忽略了要強調教育,強調對勞動力的培育。我們要的是面對21世紀的人才。有些國家就重視兒童培育,提高高等教育的機會,這些國家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這些國家能夠給中國不同程度的啟示。”

    製造業轉型升級根本在創新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已經達到2.08%,研發投入強度從1%上升到2%僅用了12年。同時,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職業教育,讓更多人進入到產業鏈中高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有利於延伸產業鏈,深化全球產業分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支出,改革開放以來,製造業持續快速增長,但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滿足經濟的發展。製造業要轉型升級,根本的出路在創新。實現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

    苗圩稱,接下來要深化市場準入制度的改革,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監督,通過財政、稅收等多種手段促進企業創新。“充分依託企業聯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現有基礎上加快推進機器人、高科技材料的研究應用。”

    從投資、出口轉向消費

    王一鳴表示,過去一個時期,中國積極推動新一輪經濟轉型,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降低,轉向更加依靠消費、服務業和創新驅動。2016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1.6%。

    “需求不足是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重要因素,而需求潛力最大的市場在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06年的消費額僅佔全球消費總額的6.6%,但到2015年中國消費額佔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5%。從增量看,近兩年來中國都佔全球的三分之一。隨著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居民購買力將大幅提升。預計今後五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規模有望達到8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如此大規模的跨境貨物和服務貿易,對各國工商界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機遇。”王一鳴說道。

    張高麗指出,我們實體經濟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在世界上排名首位,但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個品牌中只有華為一個。“所以實體經濟不進行改造、不更新換代、不創新發展,不發展先進製造業,我們的經濟就很難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