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國際合作樹立榜樣

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國際合作樹立榜樣

2013年9月和10月間,中國國家領導人兩次在境外訪問時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各種各樣的解讀版本出現,有認為它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有認為它將輸出中國的影響力和模式;更有觀點認為中國將籍此建立自己主導的國際秩序。這些猜測和疑問,只能證明許多西方的觀察者仍在沿用冷戰時期的視角來構建他們的中國認知。而“一帶一路”倡議自身,正在按照它本身就有的邏輯,在不斷深化和發展。

“一帶一路”的核心價值體現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個方面,這是一個關於合作和理解的倡議。截至2019年3月,中國政府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173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由亞歐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區域。“一帶一路”覆蓋版圖不斷延伸和發展,更多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本身就是“政策溝通”的結果,同時也意味著各方在此基礎上,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是“設施聯通”的表現形式,也是“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最主要特徵之一。過去6年中,中國大力參與全球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2013年至2018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900億美元。這都有效地推動了當地經濟格局一體化,同時也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總額的增長。中國與共建國家貨物年貿易總額從2013年的1.04萬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27萬億美元,佔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5%升至27.4%。

為了確保“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和運行,金融基礎設施和文化交流也成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前者表現在中國金融機構、亞投行與境外金融機構之間良好合作,以便資金的合法和順利流通,建立完整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各個項目的資金效率;後者則表現在中國與境外各國和各地區的文化交流、教育培訓、旅遊合作、衛生健康和救災扶貧等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互信程度。

“一帶一路”倡議在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體現出它對國際秩序的幾個重要貢獻:首先,它是平等合作性質的,是非排他性的,有別於許多國際組織或者倡議的做法;其次,它在過去數年中,有效地為中國和國際貿易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增速高於中國整體外貿增速,2018年中國外貿增速為9.7%,又遠高於全球平均增速3.9%;其三,“一帶一路”的合作機制是國際合作的重要範例之一,對未來的國際經濟貿易合作將會產生極為有價值的制度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