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

"

俗話說十年一輪迴,自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近10年的修復似增長,當前全球經濟可能已經觸及本輪增長週期的頂點,逐漸出現轉變跡象。新一輪轉變不是爆發危機似的衝擊鉅變,而是更為深層次的經濟格局變化。

"

俗話說十年一輪迴,自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近10年的修復似增長,當前全球經濟可能已經觸及本輪增長週期的頂點,逐漸出現轉變跡象。新一輪轉變不是爆發危機似的衝擊鉅變,而是更為深層次的經濟格局變化。

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

當前全球經濟正在經歷新變化

短期來看,全球經濟步入拐點,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增長動能逐漸轉弱。美國經濟預期放緩,減稅政策效應遞減,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明顯回落;英國脫歐前景不明打擊市場信心,民粹主義持續發酵,歐洲經濟可能衰退;新興經濟體內部分化加劇、產業結構重塑,抗風險能力下降。為了應對需求減弱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預期出現轉變。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走到尾聲,甚至出現轉向的可能。全球已有十多家央行降息,美聯儲降息的預期逐漸增強,歐央行可能重啟QE購債計劃,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帶來新的影響。

長期來看,國際經貿體系處於變革時期,全球經濟格局將深刻調整。全球主要的經貿體系普遍建立於上個世紀,有的運行已經超過50年,傳統國際經濟規則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經貿環境,是制約新動能形成、新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國際經濟規則制度處於變革的關鍵時期,有的改革已經初見端倪。多邊經貿體系改革愈發成為共識,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已經生效、新的北美自貿協定(USMCA)已經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貿易投資規則正在推進,將帶動現行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

"

俗話說十年一輪迴,自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近10年的修復似增長,當前全球經濟可能已經觸及本輪增長週期的頂點,逐漸出現轉變跡象。新一輪轉變不是爆發危機似的衝擊鉅變,而是更為深層次的經濟格局變化。

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

當前全球經濟正在經歷新變化

短期來看,全球經濟步入拐點,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增長動能逐漸轉弱。美國經濟預期放緩,減稅政策效應遞減,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明顯回落;英國脫歐前景不明打擊市場信心,民粹主義持續發酵,歐洲經濟可能衰退;新興經濟體內部分化加劇、產業結構重塑,抗風險能力下降。為了應對需求減弱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預期出現轉變。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走到尾聲,甚至出現轉向的可能。全球已有十多家央行降息,美聯儲降息的預期逐漸增強,歐央行可能重啟QE購債計劃,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帶來新的影響。

長期來看,國際經貿體系處於變革時期,全球經濟格局將深刻調整。全球主要的經貿體系普遍建立於上個世紀,有的運行已經超過50年,傳統國際經濟規則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經貿環境,是制約新動能形成、新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國際經濟規則制度處於變革的關鍵時期,有的改革已經初見端倪。多邊經貿體系改革愈發成為共識,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已經生效、新的北美自貿協定(USMCA)已經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貿易投資規則正在推進,將帶動現行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

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

變化中的全球經濟格局隱藏諸多挑戰

一是貨幣政策轉向將推升槓桿水平,帶來債務泡沫風險。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結構性改革緩慢,期待已久的新一輪技術革命還未形成系統性生產力,沒有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2019年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在轉變,可能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釋放出再次轉為寬鬆的信號。如果寬鬆環境難以促進需求改善,即便帶來通脹企穩和名義GDP擴張,也難以刺激實際經濟增速顯著加快。在新一輪降息潮中,如果全球市場債務過度擴張,債務增長快於經濟產出增長,必將進一步推升槓桿水平,帶來新的債務泡沫風險。外匯儲備不足、經常項目赤字比較高、外債規模特別是短期外債較大的新興國家經濟結構脆弱,國際市場波動可能導致這些國家出現債務危機和金融震盪。

二是保護主義增強,全球產業價值鏈割裂和重構。發達國家普遍存在保護主義增強趨勢,美國尤為明顯。除了中國以外,美國還把貿易戰火延燒至歐洲、日本、墨西哥、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這將造成全球產業鏈割裂,衝擊當前全球經濟格局,導致全球產業鏈重構。國際貿易可能萎縮,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工業生產和投資類指標出現疲弱。然而各國之間可能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國家存在產業流出的壓力,而其他國家則迎來發展製造產業的機遇。受此影響最明顯的是中國等製造業大國。隨著經濟結構轉型,近幾年中國沿海省份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轉移是正常現象。但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美國加徵關稅之後,導致產業價值鏈向外轉移加快,受到衝擊最大的是紡織品、傢俱家電、化工產品、橡膠和塑料製品、機電產品、計算機及移動通信設備生產製造業等。

三是逆全球化思潮誕生孤立主義,國際經貿體系改革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無論是貿易保護主義還是部分國家的"退群"行為,都是逆全球化思潮的具體表現。短期內逆全球化浪潮可能難以平息,將加重國際經貿體系改革風險。雖然多邊貿易體系改革愈發成為共識,但在如何改革方面存在諸多分歧,並且這樣的分歧難以彌合,甚至仍在加重。尤其在是否遵循現有基本原則和核心價值觀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觀點明顯相悖。這已經並將持續影響國際貿易預期走弱、成本上升和市場萎縮,全球市場空間、利益分配模式發生持續變化。如果這一狀況難以改善,國際間科技研究、教育合作、文化交流以及人才流動等都將出現裂痕,從多個維度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所有開放型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

"

俗話說十年一輪迴,自201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近10年的修復似增長,當前全球經濟可能已經觸及本輪增長週期的頂點,逐漸出現轉變跡象。新一輪轉變不是爆發危機似的衝擊鉅變,而是更為深層次的經濟格局變化。

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

當前全球經濟正在經歷新變化

短期來看,全球經濟步入拐點,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增長動能逐漸轉弱。美國經濟預期放緩,減稅政策效應遞減,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明顯回落;英國脫歐前景不明打擊市場信心,民粹主義持續發酵,歐洲經濟可能衰退;新興經濟體內部分化加劇、產業結構重塑,抗風險能力下降。為了應對需求減弱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預期出現轉變。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走到尾聲,甚至出現轉向的可能。全球已有十多家央行降息,美聯儲降息的預期逐漸增強,歐央行可能重啟QE購債計劃,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帶來新的影響。

長期來看,國際經貿體系處於變革時期,全球經濟格局將深刻調整。全球主要的經貿體系普遍建立於上個世紀,有的運行已經超過50年,傳統國際經濟規則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經貿環境,是制約新動能形成、新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國際經濟規則制度處於變革的關鍵時期,有的改革已經初見端倪。多邊經貿體系改革愈發成為共識,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已經生效、新的北美自貿協定(USMCA)已經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貿易投資規則正在推進,將帶動現行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

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

變化中的全球經濟格局隱藏諸多挑戰

一是貨幣政策轉向將推升槓桿水平,帶來債務泡沫風險。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結構性改革緩慢,期待已久的新一輪技術革命還未形成系統性生產力,沒有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2019年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在轉變,可能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釋放出再次轉為寬鬆的信號。如果寬鬆環境難以促進需求改善,即便帶來通脹企穩和名義GDP擴張,也難以刺激實際經濟增速顯著加快。在新一輪降息潮中,如果全球市場債務過度擴張,債務增長快於經濟產出增長,必將進一步推升槓桿水平,帶來新的債務泡沫風險。外匯儲備不足、經常項目赤字比較高、外債規模特別是短期外債較大的新興國家經濟結構脆弱,國際市場波動可能導致這些國家出現債務危機和金融震盪。

二是保護主義增強,全球產業價值鏈割裂和重構。發達國家普遍存在保護主義增強趨勢,美國尤為明顯。除了中國以外,美國還把貿易戰火延燒至歐洲、日本、墨西哥、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這將造成全球產業鏈割裂,衝擊當前全球經濟格局,導致全球產業鏈重構。國際貿易可能萎縮,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工業生產和投資類指標出現疲弱。然而各國之間可能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國家存在產業流出的壓力,而其他國家則迎來發展製造產業的機遇。受此影響最明顯的是中國等製造業大國。隨著經濟結構轉型,近幾年中國沿海省份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轉移是正常現象。但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美國加徵關稅之後,導致產業價值鏈向外轉移加快,受到衝擊最大的是紡織品、傢俱家電、化工產品、橡膠和塑料製品、機電產品、計算機及移動通信設備生產製造業等。

三是逆全球化思潮誕生孤立主義,國際經貿體系改革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無論是貿易保護主義還是部分國家的"退群"行為,都是逆全球化思潮的具體表現。短期內逆全球化浪潮可能難以平息,將加重國際經貿體系改革風險。雖然多邊貿易體系改革愈發成為共識,但在如何改革方面存在諸多分歧,並且這樣的分歧難以彌合,甚至仍在加重。尤其在是否遵循現有基本原則和核心價值觀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觀點明顯相悖。這已經並將持續影響國際貿易預期走弱、成本上升和市場萎縮,全球市場空間、利益分配模式發生持續變化。如果這一狀況難以改善,國際間科技研究、教育合作、文化交流以及人才流動等都將出現裂痕,從多個維度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所有開放型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

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

新時期新環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沒有停滯,並且經濟中心逐漸向亞太轉移。雖然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造成負面衝擊,但不會導致全球化進程停滯。逆全球化思潮註定是違背時代潮流的一股雜音,經濟全球化仍將是歷史大勢。當前逆全球化思潮主要發起於少數西方國家,而更多國家仍然堅持多邊主義、多元化發展和加強國際分工合作。隨著一大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將成為擁護全球化發展的主力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亞太地區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和引擎。全球經濟的中心將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這為亞太國家帶來持續發展的機遇。中國作為亞太地區重要國家,將在新一輪全球化發展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其次,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為新興製造業國家提供跨越式發展的機遇。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蓬勃發展,將深度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將對經濟發展帶來新的飛躍。中國工業體系完善,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目前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已經處於全球前列,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1萬億元,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之一。在已有的工業基礎上,新技術的革新將帶來跨越式發展。隨著新型工業化、科技化發展,企業越發重視技術進步與創新,將帶動製造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再次,中國具備較好的基礎和潛力,能夠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年發展,中國經濟基礎已經打牢,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逐漸提升。未來中國具備持續發展的潛力。市場空間方面,中國有近十四億人口,中產階層持續擴大,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3.37%,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發展,將創造巨大的投資市場和消費市場。發展縱深方面,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更多是集中在東部地區,未來中西部地區仍有很大發展潛力。隨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將形成新的增長極和增長帶,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港珠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帶、關中天水經濟區、北部灣新區等。勞動力供給方面,雖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但教育紅利處於快速釋放階段。每年有約800萬大學畢業生,博士學位授予規模已為全球最大,高素質勞動力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因此,面對深刻變化的全球經濟格局,中國經濟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迎來新的機遇。短期,要加強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採取有效措施能夠很好應對外部衝擊。長期,要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生產和貿易結構調整轉型,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在新一輪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中,要積極參與全球經貿規則的制定,在新的國際經貿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