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武:“道德模範”又有了新稱號

經濟 創業 畜牧業 社會 華聲在線 2017-06-08
李國武:“道德模範”又有了新稱號

作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李國武近年來積極投身脫貧攻堅,被譽為扶貧路上的"快樂使者"

華聲在線6月7日訊(記者 張敏 本網扶貧觀察員 戴一營)“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湖南省“雷鋒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臨湘市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經理李國武,集多個頭銜於一身。近兩年來,又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把扶貧當作天大的事,把脫貧當作自家的事,不但個人出資幫困,還帶領公司紮實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工作,被譽為扶貧路上的“快樂使者”,2016年被臨湘市委授予“扶貧標兵”稱號。

把脈問診刨“窮”根

李國武歷來重視扶貧幫困工作,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參與,積極聯點對接。為摸清底數,他多次前往聯點的羊樓司鎮深入調研,通過走訪,他發現大多數貧困戶都是因缺乏勞力、長期患病、自然災害、子女就讀、信息匱乏、資金不足等因素致貧和返貧。

為儘快幫助貧困群眾脫貧,他親自擔任公司“精準扶貧工作領導組”組長,並挑選5名工作責任心強的員工組成專門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年拿出80萬元保底資金作為扶貧專項基金。同時,結合公司實際,制訂了《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把脫貧任務分解到人,明確幫扶責任人和脫貧措施,並將貧困戶家庭狀況、產業發展、減貧目標、脫貧時間、產業培育、幫扶責任等以責任書的形式全部上牆,實現掛圖作戰,使貧困戶對遠景目標和當前扶貧措施做到了心中有數。計劃通過3年時間,在完成對口幫扶5戶21人的基礎上,還主動幫扶另外20戶,使其家庭人均年收入達到6000元。

對症下藥治“窮”病

窮根找到了,李國武就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對確認扶貧對象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建立結對幫扶臺賬,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年度目標、幫扶投入、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和扶貧對象戶收入變動等內容和指標,實行動態管理,按照“脫貧出、返貧進”的原則,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檔案,及時進行數據更新。

為找準產業扶貧的路徑,李國武帶領相關人員多次實地考察,發現臨湘大部分貧困村宜林荒山較多,要是將這些荒山全部栽上果樹,不但能夠美化環境、淨化空氣,而且還能讓貧困戶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收入,於是他選擇發展經果林項目,並出資8萬元,購買適合當地栽培的紅心柚、沙糖桔、黃桃、紫薇等經果苗木3000多株,在聶市鎮、羊樓司鎮的新屋村、如斯村和龍窖山村等栽植,並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交由貧困戶管理,還請科技人員傳授栽培技術,掛果後每年的固定收益由貧困戶共享,群眾稱其為“同心果園”。李國武計劃用5年的時間,在全市打造100個這樣的家庭小果園。

對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貧困戶,李國武則選用短期見效的脫貧產業。如新屋村黃家組的黃光球父子因病因殘致貧,年初,公司幫他協調承包組裡的水庫養魚,併為其送去一批魚苗,不久後又為他送去2頭仔豬和10只母雞,對他的相關農產品,公司以不低於市場價格的標準收購,還將其妻安排在公司上班,年薪在2萬元以上,去年黃光球家的收入達3.5萬元,實現脫貧。

近年來,李國武先後為112名貧困群眾解決就業問題,並保證人均月工資在2100元、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現有86名貧困群眾順利脫貧。新屋村黃家組的黃林強,妻子體弱多病,有3個孩子讀書,家庭重負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近幾年在十三村就業有了固定收入,家裡經濟狀況有明顯好轉,現在大孩子讀大學,2個小孩子讀高中,家裡還蓋了新房。

新屋村黃家組的黃衛為,由於聽力障礙勞動力弱,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中十分困難,今年好不容易蓋了房子,卻家徒四壁,沒錢接電,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李國武為他送去床鋪、桌椅板凳、煤氣爐灶,並請來電工、帶上電線幫他安裝,還送上了10只正在下蛋的母雞,今年開春又為他家送去了果樹苗,建起了家庭小果園。黃家組的餘松柏,愛人心臟病去世後留下智障的兒子,幾畝責任田勉強解決吃飯的問題,生活十分困難,李國武結對幫扶後,利用其兒媳會打豆腐的手藝,出資幫其購買磨漿機,靠打豆腐維持生計,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全家全年收入可突破3萬元。近年來,李國武共為65戶216人,提供了110多萬元的臨時救助。

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眾,需要全社會的關愛。新屋村黃家組的黃落良,早年因車禍致腿部三級殘疾,與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家中一貧如洗,近兩年因為原來裝的廉價假肢損壞,無法從事體力勞動,李國武知情後,出資1.2萬元,迅速聯繫為其更換高質量的假肢,鼓勵他換肢後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並將1.5萬元扶貧資金託付給村幹部,為他家蓋個新廚房。李國武在黃落良家體驗生活時,深切感受到他家的貧寒和疾苦,特別是住房還是偏擠,於是又在旁邊搭建了兩間房子。龍窖山村的劉海州,夫妻兩人都是殘疾人,上有老父親,下有2小孩,靠一隻手負擔5個人的日常生活,家中十分困難,在全國第三個“扶貧日”之際,李國武和志願者團隊為他送來了2頭仔豬,鼓勵他精心飼養,靠養殖脫貧,10多年來,李國武堅持扶殘助殘,捐助資金達300多萬元,先後幫助120多名殘疾人家庭子女上學,幫助30多名殘疾人自主創業發展。

增強後勁斷“窮”路

為了增強貧困戶的發展後勁,防止其再度返貧,李國武想了很多辦法,也做了很多工作。

李國武組織人員深入村組,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聽建議、談想法、話發展,逐戶摸清底數、算清基礎帳、增收帳和條件帳,區分類別。並通過會議、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宣傳,把工作的目的、方法、步驟和相關政策講細講明,讓老百姓共同配合、積極參與。同時,組織村組幹部、黨員群眾廣泛召開座談會,幫助村上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在幫扶項目選擇上尊重貧困戶意願,發揮貧困戶的主觀能動性,依靠貧困戶自主管理,以貧困戶滿意為最高標準。

為了激發貧困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李國武覺得不僅要幫他們富口袋,更要幫他們富腦袋,幫助他們解放思想、敢想敢幹,培訓他們提升能力、能幹會幹。為此,他先後向該村捐贈《人民日報》、《科技日報》、《學習與宣傳》等各類報刊雜誌10多份,使群眾及時學習和了解最新的理論知識和政策信息,開闊了眼界,激發了幹事創業的信心。

為解決貧困村的基礎設施落後問題,增強發展後勁,李國武個人出資5萬元,為新屋村和如斯村安裝路燈50盞;出資4萬元在如斯村2公里通村公路兩旁栽種柏樹和桂花樹,實現全路段綠化;出資7萬元,為尖山居委會硬化村級公路800多米。近年來,李國武為全市多個行政村進行基礎設施新建和升級改造,投入資金達25萬元。

扶貧攻堅永遠在路上。這些年,李國武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投入了一些資金,也花了不少精力,經常跋山涉水帶領志願者團隊遠赴偏遠山區、貧困村鎮,真心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他所到之處總是充滿歡樂,用他的話說,精準扶貧是一件很有意義、很有樂趣的事,他願做一個扶貧路上的“快樂使者”,把黨和政府的溫暖、把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帶到千家萬戶,讓所有老百姓都富裕起來,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