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改革力度對衝減稅導致的地方財政緊張'

"

範欣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公佈了上半年減稅情況,全國累計新增減稅10387億元,其中增值稅減稅4369億元,個稅減稅3077億元,小微企業減稅1164億元。大規模減稅對經濟下行壓力起到了一定緩解作用,製造業企業盈利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均有所提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8%、超過GDP增速,收入的增加同樣帶來消費提振,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7.5%。

但另一方面,減稅同樣導致了一些地方財政開始出現緊張,北京、重慶、貴州、新疆等省份上半年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這在過去10年間是較為罕見的現象,地方各級財政也頗感壓力。為應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少的問題,各地短期內給出的“藥方”也不盡相同,無非是加大賣地力度、提高國有資本上繳比例、出售盤活部分閒置存量國有資產、加大結餘結轉資金回收力度等,但這些措施畢竟僅是短期之策、只能解一時之需,不具備長期持續性,可減稅降費之舉卻是一個長期性行為,並可能導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財政收入增速都維持在較低水平。如何有效解決這一矛盾是未來各個地方政府必須考慮的問題。

衡量稅收與稅率間關係最著名的莫過於經濟學中的“拉弗曲線”理論,當一國稅率處於較高水平,通過減稅可以擴大稅基,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美國里根總統執政期間也正是採納了拉弗的減稅政策最終實現了經濟的企穩復甦。但不能忽視的是,拉弗曲線的應用需具備一定客觀條件,一方面通過減稅達到擴大稅基效果需要一定時間,稅率降低後不同行業企業調整生產時序存在一定傳導時滯,且企業家是否會完全將減稅所獲利潤再投入到生產中是存在疑問的,或者說減稅對生產函數的調整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減稅需予以各項其他改革措施配套,以降低企業綜合負擔為根本目標,否則在地方很容易出現稅降下來而其他成本漲上去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道。為此,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廉政會議就特別要求“各有關部門各地方要圍繞減稅念好‘緊箍咒’,堅決防止籌集用於減稅的資金變成‘唐僧肉’,決不允許被侵蝕,決不允許減稅實惠企業看得見、得不到”。

就目前而言,由於宏觀經濟未來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且近年來在中央八項規定、反腐倡廉重壓下,“三公”經費已明顯降低,短期靠繼續壓減“三公”經費對減少財政支出的力度正在減弱,因而減稅已進入“攻堅”階段。下一階段在財政收支兩端均需持續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只有進行時而沒有完成時,如此才能打通從減稅到擴大稅基、再到穩定經濟增長的路徑。

在財政支出端,由於財政支出具有非常強的剛性,財政支出往往升高容易降低難,這就需要在財政支出端深挖改革路徑:一是需不斷優化財政支出較大的科研、教育等領域支出結構,嚴格編制預算並有效監督執行,預算編制的越準確亂花的可能就越低,以此提高財政支出效率,避免財政資金浪費,同時拓寬醫療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在制定嚴格准入情況下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分擔財政壓力;二是需加大力度縮減財政供養人員數量,在一些地方基層單位目前仍存在事業單位編制冗餘、員工上班“磨洋工”等問題,應按照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相關要求,除保留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外,其他事業單位儘快推進轉企改革,以此降低財政支出、提高市場活力;三是繼續加大隱性債務處置力度,嚴格控制地方基礎設施項目投入力度,狠抓地方平臺公司變相融資,避免一些地方為拉動GDP超前投資、過度建設,浪費寶貴的財政資金;四是加緊地方各類殭屍企業的退出工作,避免殭屍企業佔用財政資金。

在財政收入端,減稅的最終目標是擴大稅基和增加企業將利潤投入再生產的意願,以此擴大財政收入,因而僅僅減稅是不夠的,通過綜合手段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增加企業獲得感才是關鍵,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著手:一是繼續堅持“房住不炒”,過去10年全國房價的快速上漲一方面讓很多企業在房地產投資這條路上樂不思蜀,很多企業均逐漸放棄了主業投資,另一方面則直接提高了企業用地成本、間接提高了企業用工成本,且由於全社會資金紛紛流向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也因此而提高,從這個角度看保持房地產調控定力,化解全社會對房價上漲預期對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尤其關鍵;二是轉變基層政府工作理念,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地方政府仍未轉化對企業的工作理念,與企業的關係仍定位在管理與被管理角度,有效轉變對企業服務理念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三是加快國企改革進程。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近年來社保基金缺口也有擴大之勢,財政資金補充社保缺口逐年提升,未來通過提升國有企業活力、做強做大國企、淘汰一批劣勢國企有利於更大範圍地將國資劃轉社保基金,以彌補社保缺口、減少財政投入。2018年以來,隨著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拓寬和混改力度的加大,國企改革進程有所提速,但距離“管資產向管資本”轉換、大幅提升國有資本運作效率的目標仍有較大距離。

綜上,隨著大規模減稅政策的落地,對衝宏觀經濟下行的作用正在逐漸顯現,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地方財政資金短期出現緊張的問題。對此,當前地方採取的加大賣地力度、提高國有資本上繳比例等措施僅能解一時之需,未來仍需從財政收支兩端共同發力,通過有效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高稅基,增加財政收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