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從高速度邁向高質量

(經濟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從高速度邁向高質量

中新社杭州6月4日電 題:中國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從高速度邁向高質量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從“十三五”(2016-2020年)到“十四五”(2021-2025年),中國經濟正在轉換車道,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正在杭州舉行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2019年年會上,多位權威人士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讓綠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變底色。

轉換車道: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國合會一份最新報告指出,過去40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增長了30倍。經濟增長結構方面,中國經濟向高附加值產業和產品驅動轉型,鞏固了創新優勢和生產力發展。2014年,中國超過日本和歐盟,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如今,中國不但是世界粗鋼、水泥、煤炭等低附加值產品的最大生產國,同時也生產全球最多的計算機、機器人、高速列車、手機、家電等全球價值鏈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使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但發展的環境代價很大”,國合會委員在報告中指出,典型問題包括嚴重的大氣汙染、淡水資源汙染、土壤汙染、自然資源枯竭、沿海溼地等生態棲息地喪失及溫室氣體排放增加。

“十四五”規劃: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轉型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提出,中國的“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從2021年開始的“十四五”規劃,應把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轉型作為重要任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8年出版的《包容性財富報告》指出,過往的世界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生態透支。1990-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國內生產總值(GDP)保持正向增長,但自然資本總量在以年均0.7%的速度萎縮。也就是說,隨著高速的經濟發展,世界自然資本總量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就已喪失了五分之一。

鄭新立提出,中國發展的綠色轉型,是建設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

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指出,2021-2025年,既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期,又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繼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期。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努力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環保倒逼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國合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提出,“十四五”時期是中國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期,也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全球環境治理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期。

“我們認為,高質量發展首要解決的是發展理念問題,要形成關於綠色發展的新共識”,劉世錦說,綠色發展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環境保護或汙染治理,還包括綠色的消費、生產、流通、創新,以及綠色的金融,實際上是一個日趨完善的綠色經濟體系。同時,綠色發展也是一個完整的生產體系,是新的消費動力、新的創新動能和新的增長動能。

李幹傑強調,“十四五”時期,要進一步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倒逼作用,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高水平保護、在高水平保護中促進高質量發展。(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