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同心將成灣區兩大動力源之一

經濟 城市規劃 朱偉 金融 南方都市報 2017-06-27

高端訪談02

在粵港澳大灣區寫入國務院工作報告之前,佛山就已在去年的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和今年1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這並非巧合,更多是佛山城市自身發展的需求。

當下的佛山,加入G D P萬億元俱樂部在望,製造業強勁,佈局在佛山的有全省兩大重點交通樞紐———佛山西站和珠三角新幹線機場,此外,還有多條地鐵同時在建設。這一切,正預示著佛山準備邁向一個新的維度,這需要一個更大的區域發展平臺。

近日,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梅志清帶隊獨家專訪了佛山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偉,希望瞭解佛山這個全國製造業重要基地,在大灣區建設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將如何排兵佈陣為新一輪轉型提供動力。有著多年經濟領域工作經驗的朱偉認為,灣區在其他國家是一個經濟現象,廣東要破題,仍然需要有頂層設計規劃。他相信,在大灣區規劃當中,廣佛一體將和深港成為兩個重要發動機,隨著廣佛同城邁向廣佛同心,區域合作的內涵將更為豐富。

發展大勢———融入大灣區是佛山必然選擇

佛山是不少經濟學者眼中的典型,甚至被稱為“寡言城市”———這裡缺乏地理優勢、政策優勢。或許正是因為優勢的缺乏,佛山對政策尤為敏感,去年就將粵港澳大灣區寫入黨代會工作報告,第一時間進入了角色。

南都:2016年佛山G D P超過8600億元,在廣東排第三。在這個時候,佛山提出要積極融入大灣區,是出於什麼考量?又該如何理解佛山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位置?

朱偉: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第一次提出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我們很敏銳地捕捉到這些信息,去年11月佛山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和今年1月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今年粵港澳大灣區正式作為國家層面的重大戰略進行頂層設計,進一步增強了我們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信心和決心。

2016年佛山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 .13萬億元,位居全國第6,在大灣區中僅次於深圳。儘管如此,佛山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市,仍然面臨著產業層次水平總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挑戰和問題。因此,必須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為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提供活力和動力。可以說,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也是佛山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創新的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的必然選擇。

破題關鍵———從經濟現象到區域規劃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約為5 .6萬平方公里,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美元。在這已有的經濟基礎上,城市之間應該如何合作?如何深化內涵?

南都:像佛山的順德區、南海區,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離不開港澳同胞的力量,這種合作模式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和經驗。如今,在大灣區框架下,彼此間應該如何把合作再深化?

朱偉:我們看紐約灣區、東京灣區,更多的是一種經濟現象,政府沒有太多規劃,基本是依靠市場自然形成的。政府可能會有一些產業發展引導規劃,但對於區域發展是沒有太多規劃的,這點和我們不一樣。我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內涵可能更為豐富,因為這裡涉及一國兩制,有我們的特殊性,各種生產要素在灣區流動一定要有頂層設計。

不過,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現象其實一直都存在著。過去就有粵港澳合作的內容,有C E PA合作協議,下一步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應僅停留在經濟現象的層面,而應該上升到區域一體化的高度。首先是交通設施一體化的互聯互通。在我們看來,當前是啟動這項工作最好的時機。珠三角片區是一個A字形,但現在東西翼的交通還是不太方便。比如我們佛山去深圳、香港起碼要兩個半小時,時間還是比較長的。現在應該打通珠江西岸和珠江東岸的通道,多建一些通道,並通過這些通道來推動交通一體化。

解決交通的一體化之後,要突破的就是資源要素的一體化,實現各種經濟要素的自然流動。所謂資源要素,就是資本、人才和技術等。現在這方面的一體化還是有阻礙。例如我們到香港還是需要兩次通關,能不能灣區城市互認或者是一次通關?金融方面能不能在灣區制度下給一些政策,充分利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就是人才進出的問題,港澳人士要過來工作還是有些不方便。這些都需要頂層設計,才能實現灣區的生產要素實現一體化。

南都:說到資源配置,作為國家重要製造業基地的佛山,還需要什麼樣的資源要素呢?這段時間香港和佛山頻頻互訪,可否介紹雙方正在進行哪些方面的合作?

朱偉:佛山現在最需要的,是科技創新資源、高端服務業和資金。受制於交通條件,深圳的溢出效應到佛山來還是有點遠。隨著交通一體化,實現一小時生活圈,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承接深圳的溢出效應。其實深圳等城市的很多企業對佛山的營商環境都很感興趣,這方面佛山也取得了不少值得自豪的成績。比如由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在100個被評估城市中,佛山超越國內許多一線城市位列第三;比如人民滿意政府建設,市民對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排名全省第一。

佛山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 .13萬億元,在全國排第6位,在製造業方面是國內的一線城市。佛山製造業需要香港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其他現代服務業的支持。最近香港特首樑振英先生到珠三角訪問,就首次提出“香港+佛山”面向全球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我們6月初到香港回訪,就“香港+佛山”提出了一些合作意向,包括推進兩地離岸貿易合作、金融創投小鎮建設、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及廣萊塢南方影視中心建設等多個領域的重點合作項目。

佛山的家電、傢俱、陶瓷等產品在全球擁有很大的市場,我們亦希望香港發揮國際商貿中心的優勢,共同參與佛山海外泛家居品牌產品展示體驗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佈局建設。同時,也希望在金融創投、教育科研、專業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等多個領域廣泛開展合作,推動項目落地。

廣深港高鐵即將開通,我們還希望充分利用佛山是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的平臺,依託南海區三山新城毗鄰廣州南站的優勢,與香港一起在南海三山謀劃建設“香港小城”,出臺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和營造宜居宜業生活環境,吸引香港青年及海外留學人員、專業人士來佛山創新創業,打造人才、科技等資源集聚的重要平臺。

對於我們所提出的這些意向,樑振英先生都很贊同,覺得我們提出的各領域合作項目非常具體、可行。接下來,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將進一步與佛山對接,組織香港貿易、金融、教育等領域企業和機構到佛山實地參觀、考察,為兩地企業、機構的深入合作牽線搭橋。

南都:佛山的經濟實力毋庸置疑,在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當中,廣佛同城這個區域合作如何在灣區中發揮獨特作用、帶動佛山再上一個新臺階?

朱偉:廣佛同城是佛山發展的一個優勢。目前,廣佛同城不僅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還包括市民服務、服務資源的共享共通。事實上,廣佛同城不僅僅體現在交通和生活上,更是經濟一體化很好的典範。在產業協作上,廣州是千年商都,以商貿服務業為主。佛山以製造業為根本,堅持製造業立市,互相錯位發展,實現產業協作。

現在的廣州加佛山,就是一個超級城市的概念,面積、人口和上海差不多,而且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上海。廣州、佛山兩地的市委、市政府已經達成共識,要廣佛同心攜手打造世界超級城市。廣佛兩地的合作有歷史、有基因,這在灣區城市群中是十分突出的。

接下來,我們將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廣佛同城化步伐,特別是在交通基礎設施對接方面,佛山將以構建廣佛軌道交通“一張網”為抓手,謀劃打造10條地鐵線與廣州地鐵網實現直接換乘。未來五年,佛山將建成運營8條地鐵線,總里程達到281公里,接近廣州目前的地鐵里程數。積極深化廣佛兩地在智能裝備、汽車製造、文化教育、社會治理、政務服務等領域合作,重點將禪城區、南海區東部、順德區北部打造成為廣佛都市圈核心區,推動廣佛兩市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南都:剛才您說到,國家的城市規劃對佛山有一個定位,就是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這個我們如何更好地去理解?在整個灣區發展中,您覺得主要動力源是廣州還是深圳?

朱偉:現在廣州的白雲機場、南沙港還有火車南站等三大交通樞紐,事實上也都是佛山的交通樞紐。比如,廣州南站離我們更近,廣州中心城區到南站要40分鐘,我們從佛山中心城區出發20分鐘就到了。佛山在南沙港有股份,和廣州共建南沙港,相當於我們自己擁有港口。所以說,廣州的交通樞紐也都是佛山的交通樞紐。

除此之外,佛山也在加快建設自己的交通樞紐。一個是佛山西站,作為廣佛都市圈的四個鐵路主樞紐之一,即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佛山西站其實就相當於廣州西站。佛山西站將於6月底通車,除了地鐵的規劃外,還有國鐵、廣佛環線、廣佛肇城際軌道等,所有交互設計都吸收了國內外很多先進經驗,保證是科學的、現代化的。

另一個交通樞紐是空港,即正在建設的位於高明的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經過這樣的規劃建設,佛山作為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逐步得到體現。這個定位的主要功能是向西輻射,除了輻射帶動粵西地區之外,還包括整個大西南地區。早在2015年,佛山就已經積極參與粵桂黔高鐵經濟合作帶建設,隨著6月底佛山西站開始正式運營,佛山與高鐵沿線城市的合作將會進一步深化。

關於誰是灣區發展主要動力源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將會有多個龍頭並存,廣佛算一個,深圳和香港算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就像一架飛機,東面和西面就像兩個翅膀,兩邊的引擎就是廣佛和深港。

城市展望———打造製造業成本窪地

今年1- 3月,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74 .53億元,增長8 .3%。這是佛山2014年以來首次在一季度突破8%的增速,在珠三角排第3,增幅高於全國6 .9%和全省7 .8%的平均水平,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

南都:製造業是佛山的根,隨著灣區城市之間競爭的加快,佛山如何繼續保持製造業的優勢和吸引力?

朱偉:佛山在灣區中首先就是發揮製造業的優勢,要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成為“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

我們一直強調佛山是製造業城市,以製造業立市。不僅要和全國的製造業城市競爭,更要放眼全球製造業城市。為此,佛山提出打造全國製造業成本窪地,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進一步降下來。比如,順德區在全國率先建設產業發展保護區,為未來製造業的發展保留一定量的土地儲備,像保護農業、保護生態一樣保護產業發展。又比如,去年我們為企業降低各類成本負擔284億元,今年我們在繼續執行去年降成本措施的基礎上,爭取再新減、新降100億元。我們還將出臺深化降成本的專項行動方案,在降低用地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融資成本、各類制度性交易成本上下功夫,讓企業有更多的獲得感。成本對製造業尤其重要,製造業發展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就是製造業的成本問題。如果生產一個產品,在美國需要100元的成本,而在中國需要110元,這個產品在市場上就會失去競爭優勢。我們就要在這方面下功夫,把佛山打造成為全國製造業的成本窪地。

南都: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他希望上海這座城市建築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是始終有溫度的……那您希望佛山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呢?

朱偉:韓書記的話說得很透徹,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我認為,佛山應該建成可以體現城市歷史文化和地方風貌的一個城市,是可閱讀的,可以承載很多文化的,佛山要建成嶺南文化風貌突出、嶺南水鄉風格明顯的城市。佛山有很多歷史保護街區,像嶺南天地這樣的街區,適合市民漫步和休閒,也承載著佛山市民的記憶和鄉愁,都是市民歡迎的。

在過去,我們的建築規劃都是單體規劃,一棟樓一個規劃,往往一條街上建築風格差異較大,甚至極不協調,缺乏整個街區的系統規劃。這些都需要城市設計來解決,我們已經啟動城市設計工作,要把佛山的街區風貌確定下來,把佛山嶺南文化濃郁的特點體現出來,把嶺南建築風貌保護和傳承下去。這事才剛開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很長的路要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灣區高見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應僅停留在經濟現象的層面,而應該上升到區域一體化的高度。首先是交通設施一體化的互聯互通。在我們看來,當前是啟動這項工作最好的時機。

我們一直強調佛山是製造業城市,以製造業立市。不僅要和全國的製造業城市競爭,更要放眼全球製造業城市。為此,佛山提出打造全國製造業成本窪地,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進一步降下來。

佛山現在最需要的,是科技創新資源、高端服務業和資金。佛山製造業需要香港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其他現代服務業的支持。

誰是灣區發展主要動力源?我個人認為將會有多個龍頭並存,廣佛算一個,深港算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就像一架飛機,東面和西面就像兩個翅膀,兩邊的引擎就是廣佛和深港。

南都觀察

用“同城”經驗融入大灣區

可以說,此刻的佛山是帶著歷史使命而來。

在GDP即將破萬億之際,這個古老的城市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不單單是經濟總量的突破,也不是簡單的“一加一”。在這個關口,要思考的是,如何去承接過去五年城市升級的硬件基礎,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城市升值這樣一個關鍵過程。這是一道包含加減乘除的方程式,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萬億俱樂部城市。

這不是一條坦途。過去常說佛山缺資源少政策,要實現這些目標不能只靠單打獨鬥,所以佛山過去找到了老大哥廣州,用幾年時間從廣佛同城向廣佛同心升級,補交通、藉資源、巧分工。而現在,在歷史跨越期遇上了粵港澳大灣區,灣區平臺更大、要素更多、內涵也更豐富,當然競爭也更激烈。

所幸的是,佛山的“廣佛同城”經驗也可以在灣區派上用場。依然是補好交通一課、借來深港創新資源、和珠江東岸靈活分工。從市委領導班子積極對接香港多項創新資源中,我們可以看到,佛山在挑戰面前,看到的更多是機遇,且隱隱透著興奮。粵港澳大灣區語境下的佛山,更值得期待。

專家觀點

國經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灣區之外要看到“一帶一路”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中的一個重要節點,要看清這個關係。”張燕生不久前在佛山參加論壇活動時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對外開放與合作的總規劃,是參與全球經濟的主動作為,佛山如何做好對外開放的新文章,走好“一帶一路”,對傳統企業的轉型至關重要,這裡面也包含了佛山融入灣區的答案。

張燕生認為:“將過去傳統的製造業向‘一帶一路’轉移,騰出空間、土地為先進裝備製造業服務,這是佛山可以嘗試的路子,將決定我們未來三十年的發展。”

“佛山人制勝之本是實體經濟,製造業是創新之本、就業之源、服務之根。”張燕生認為,佛山要堅守制造業,減少企業經濟負擔和政府經濟干預,在創新方面幫助企業補全短板。

粵港澳大灣區信息中樞,南都智庫產品

出品:南都採編指揮中心

主持:南都大灣區新聞工作室

統籌:尹冀鯤

採寫:南都記者 吳曦

攝影:南都記者 鄭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