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

作者: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寧陽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最大“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才能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和優勢。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區別。

加快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馬克思認為,隨著生產的發展,“新的需要”必然會產生出來。恩格斯指出,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這表明,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需要看作一個隨著生產的發展而不斷髮展的概念。當前,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了小康,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突出。發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存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失衡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發展中這些不平衡和不充分,勢必造成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之間的循環不暢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努力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注重資源的均衡配置,補齊發展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實現共同富裕,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我國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不是兩極分化或者貧富懸殊的西方現代化,絕不能出現“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初衷。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短板。經濟發展的“蛋糕”雖然做得越來越大,經濟總量也穩居世界第二,但“蛋糕”分配中收入差距懸殊問題比較突出;城鄉二元結構比較顯著,生產力呈現多層次性;區域之間發展依然不協調,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尚未實現均等化;生態環境的挑戰與壓力依然巨大,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尚未形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短板,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每個人既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又是共享偉大實踐成果的主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創造者,人人都是享有者。要實現人人盡責和人人享有的有機統一,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本文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智庫中長期項目“馬克思恩格斯經濟思想中國化研究”(項目編號2019MZKA08)階段性成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