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多個重要國家金融脆弱性加劇,應避免經濟加速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日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下稱“報告”)中表示,儘管金融條件依然寬鬆,但多個系統重要性國家的主權債務、企業和非銀金融部門的金融脆弱性均在加劇。

“隨著信貸週期的成熟,這可能放大經濟下行風險。”報告稱,基於此,建議政策制定者明確傳達任何對貨幣政策立場的重新評估,在必要時啟用宏觀審慎措施,以及大力度實施修復公共和私人資產負債表的措施。同時,新興經濟體還需要具備抵禦外資流出的能力。

未來房價下行風險或加劇

報告全面評估了金融和非金融部門的資產負債表脆弱性後認為,全球主要面臨多個金融脆弱性因素,即發達經濟體企業債、歐元區主權及金融部門關聯性、新興市場不穩定的證券投資流動以及岌岌可危的房價等。

報告稱,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償債能力已經改善,但總體債務水平和金融冒險行為增加,部分借款者信用惡化。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和歐元區評級較低的投資級債券,即BBB級債券存量已增加三倍,投機級債券存量也增加了一倍。

報告表示:“經濟下行或金融條件的收緊可能導致顯著的信用風險重新定價,抑制負債企業的償債能力。若貨幣和金融條件保持寬鬆,且缺失相關政策行動,債務將進一步膨脹,引發關於未來經濟進一步深度下行的恐慌。”

報告強調,在歐元區,意大利麵臨的財政挑戰再度引發相關擔憂。風險在於,金融部門承壓可能再次傳導至企業和家庭,從而損害經濟增長。目前,歐元區銀行資本充足率更高。但不良貸款的潛在損失和政府債券的市值下跌,可能給部分銀行的資本造成沉重打擊。而持有大量主權債、銀行和企業債的保險公司也有可能陷入困境。

此外,新興市場的證券投資流入正日益受到基準指數驅動型投資者的影響。報告介紹稱,過去十年中,以廣泛追蹤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為基準的基金規模擴大了三倍,達到8000億美元。考慮到基準指數驅動型投資者比其他投資者對全球金融條件變化的敏感性更強,隨著這些投資者在證券投資流動中佔據更大比重,外部衝擊可能以比過去更快的速度傳導至中等規模的新興市場經濟體。

最後,報告提出,近期很多國家房價飆升,引發了對價格調整可能性的擔憂。報告中提出了一個包括較弱的房價勢頭、高估的房價、過度的信用增長和收緊的金融條件等指標在內的“風險房價”指標,用於量化房價的下行風險,並幫助預測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下行風險。

最新數據顯示,在一些國家,未來1~3年內的房價下行風險會加劇。

建議避免經濟增速驟降

基於上述金融脆弱性,報告警示稱,積極的投資者情緒可能迅速惡化,並可能導致金融條件突然收緊,而這將對經濟基本面更弱、金融脆弱性更高、應對衝擊政策空間更小的國家產生更大的影響。

因此,在全球增長下行風險加劇的背景下,報告建議,政策制定者應致力於避免更急劇的經濟放緩,同時抑制金融脆弱性。

具體而言,報告建議政策制定者應明確傳達任何對貨幣政策立場的重新評估,以反映經濟前景變化或隱含風險。這有助於避免金融市場不必要的波動,或不當地抑制市場波動性。

在金融脆弱性較強或日益增加的國家,報告認為,政策制定者應積極或在必要時啟用宏觀審慎措施。比如,逆週期資本緩衝能夠增強金融體系的韌性。

同時,這些國家應重點關注開發審慎工具,應對非銀金融中介機構日益增長的企業債務以及非銀行部門的期限和流動性錯配,監管機構也應確保對銀行和非銀行借款者實施更全面的壓力測試。

此外,報告認為,應加大力度實施修復公共和私人資產負債表的措施,應實施必要的漸進式財政調整來緩解不斷上升的風險,以支持中期增長。具體到歐元區,報告稱,應繼續處理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不良貸款問題。

最後,新興經濟體應具備抵禦證券投資資金流出的能力,具體措施包括削減過多的外部負債,降低對短期債務的依賴性,保持充足的財政和外匯儲備緩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