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中新示範項目和自貿試驗區核心區 發揮兩江新區內陸開放示範窗口作用

經濟 投資 金融 電子商務 華龍網 2017-06-23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總書記從全局角度和戰略高度,為重慶市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指明瞭方向。市第五次黨代會深入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提出“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是重慶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並要求兩江新區發揮內陸開放示範窗口作用。兩江新區要認真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的部署,按照孫政才同志對兩江新區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挑大樑”的要求,切實在擴大開放中履行好“加快”和“率先”的政治責任。

一、認清兩江新區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的重要使命,敢於擔當,積極作為

兩江新區作為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是實現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一個戰略定位、一個綜合定位和六個功能定位的“1+1+6”定位體系的重要載體。兩江新區要發揮好內陸開放示範窗口作用,必須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孫政才同志對兩江新區“四個下大氣力”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在全市發揮改革、開放、創新的領頭羊、排頭兵的總體要求,走對路,紮實幹。一是融入國家戰略和重慶開放。國務院賦予兩江新區五大功能定位之一就是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兩江新區又正好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接點和亞歐戰略走廊的核心區域,這要求兩江新區緊緊依託國家戰略和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把國家對兩江新區的功能定位和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的作用統一起來,把自身開放需求與全國、全市區域開放大格局統一起來,進一步提升兩江新區在國家和重慶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發揮政策疊加效益。抓住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大機遇,用好國家賦予的西部大開發、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國務院3號文件等政策優勢,大力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現代服務業、貿易多元化、服務貿易創新、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內陸檢驗檢疫改革創新示範區、內陸通關及口岸監管模式創新等十餘項改革試點,推動政策優勢與改革試點無縫銜接、融合互動,形成加速開放的整體效應、乘數效應。三是用好開放輻射優勢。用好通道健全優勢,充分發掘兩江新區向西連“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向東接長江黃金水道,向南通過“西南翼”渝黔鐵路—昆明出境—緬甸中部可達印度洋的多條健全大通道的功能,依託水陸空立體交通物流通道形成輻射式經濟走廊。用好功能要素齊全優勢,充分發掘水港、空港、保稅港、口岸、金融中心、會展中心、創新中心等開放平臺功能,增強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逐步形成較強輻射能力。四是立足基礎厚積薄發。兩江新區經過七年開發開放,已具備更好承接國內外重大項目落地的支撐能力,更好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承載能力,更好爭取內外資投入的吸引能力,形成了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基礎。雖然兩江新區目前工業產值佔全市1/5以上,工業利稅佔全市1/3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佔全市1/3以上,世界500強企業佔全市1/2,但離國家對兩江新區的功能定位、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開放贏得先機,開放贏得未來。”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為兩江新區實現“加快”和“率先”發展指明瞭方向。兩江新區必須在把握開放大勢上增強全局意識,做到舉重若輕,在重慶開放大格局中有更大擔當、更大作為;在抓好開放工作【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上堅持問題導向,做到舉輕若重,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抓住機遇厚植開放,敞開大門加速發展,在推動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全局中拓展新空間、贏得新優勢。

二、把握對外開放的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突破,帶動全局

市五次黨代會提出要打造高起點、高水平、創新型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高標準建設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為兩江新區發揮內陸開放示範窗口指明瞭方向。兩江新區集中了重慶自貿試驗區72%的面積,是中新示範項目和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域,這要求兩江新區中新示範項目同自貿試驗區一體規劃、一體推進,按照“除了國家和法律明令禁止的,都可以放開”的原則,擴大開放的領域、深度和廣度,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體系。

(一)全力建設自貿試驗區核心區。採取“國家自貿區制度創新+地方政策整合”的方略,提升政策創新、要素集聚和資源配置能力,著力建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製造業聚集區,以及內陸地區的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功能性金融中心、科技創新示範中心、生產性服務業中心的“兩區五中心”。一是科學規劃。按開放功能打造北碚-悅來-水土新興產業組團、渝北-空港組團、金山-水港組團、照母山服務貿易和科技創新組團、江北-江北嘴金融組團、龍盛高端產業組團、果園港物流組團等七個組團。二是政策創新。圍繞探索政務透明化、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口岸開放等五個方面新體制機制,在複製推廣國家自貿試驗區的成熟做法的基礎上,突出政策突破創新的“領航器”作用,重點實施105項改革創新,其中,已複製推廣31項改革經驗,擬再深入複製推廣33項,突破創新41項。形成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金融服務開放為目的的金融創新制度,以防範風險為底線的監管體系,基本建立與自貿試驗區要求相適應的管理制度。三是擴大金融開放。促進金融業對外合作,進一步探索放寬銀行、保險、證券、融資租賃、股權投資等金融業態的股比、資質、適用稅率的外商投資准入限制和准入後差別待遇,支持區域內金融企業取得牌照,擴大投融資渠道。借鑑上海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探索建立本外幣合一賬戶體系,做到分賬管理、離岸自由、雙向互通、有限滲透,試點跨國公司總部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進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資、跨境結算的便利程度。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深化人民幣對外投資、境外發債、境外商業貸款、個人經常項下業務和跨國公司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等試點工作。建立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允許境外投資者發起、控股或參股保險、證券、貴金屬、大宗商品等金融要素市場,探索跨境金融資產境內交易試點。四是發展口岸經濟。爭取把保稅港區的水港功能調整到果園港,形成兩路-果園保稅港區;完善整車、肉類、水果、糧食、苗木、廢金屬等指定口岸,爭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果園港啟運港退稅試點,建設口岸、物流樞紐和保稅區“三合一”樞紐;推動國檢綜試區落地,爭取在果園港、保稅港、空港建設國檢綜合試驗區核心功能平臺;升級配套魚嘴貨運站為鐵路一級物流中心,提升周邊貨源吸攬效能,做大“鐵公水”多式聯運規模;充分發揮保稅港區開放平臺服務功能,全力開展貿易功能區、選擇性徵稅、委內加工試點,做大加工貿易、保稅貿易、整車進口及展示、飛機融資租賃、保稅維修等新型業態;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通關監管模式,探索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模式,實行保稅展示交易貨物分線監管、預檢驗和登記核銷管理模式;開展進口整車在整車口岸間轉關試點;在“一線”實行“進出境檢疫,重點和敏感商品檢驗”模式,在“二線”簡化檢驗檢疫流程,探索內陸通關及口岸監管“空檢通放”新模式,對入境維修復出口、入境再製造機電料件免於裝運前檢驗。五是推動平臺招商。做優保稅平臺,推動加工貿易向“研發+產業+物流”鏈延伸,打造保稅+“貿易、物流、金融”等新型貿易。做實國際產能合作平臺,依託中德、中意產業園等重大平臺和產業新城,爭取放開戰略性新興製造業門檻,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生產性服務業總部基地。做活金融平臺,依託江北嘴金融中心和中新示範項目,雙輪驅動爭取金融開放政策,重點複製推廣“金融要素市場、金融全牌照、雙向投融資”政策,大力引進金融總部和要素市場,策劃引進合資銀行、金融租賃、自貿區銀行功能中心等項目落地。做好信息平臺,依託水土雲計算產業園,推動互聯網國際綜試區試點,開放國際數據中心業務經營資質,開展外向型數據業務服務,落地一批數據龍頭項目。做強總部園區平臺,依託400萬平方米產業樓宇,圍繞國際貿易、物流、結算和跨境投融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高端商貿商務等自貿區重點發展業態,培育功能性、創新性的總部機構集聚區。

(二)全力建設中新示範項目核心區。優化復盛中新示範項目核心區戰略規劃,重點爭取在五個領域創新突破:一是在金融服務領域取得新突破。在擴大金融業開放基礎上,結合中新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建設,支持創新航運保險業務,爭取新加坡保險機構與境內保險機構在渝合作設立航運保險和保險經紀等專業服務機構。二是在交通物流領域取得新突破。圍繞中新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建設,推動設立多式聯運監管中心、國際快件經轉口岸和“渝新歐”第二始發站,推動中新多式聯運基地合資公司組建,加大引進國際知名物流公司,增強樞紐集散作用。三是在信息通信領域取得新突破。積極爭取中國首批離岸數據中心試點,推進建設中新國際數據通道;開展離岸數據外包服務試點,取消對互聯網公司最低註冊資本、首次出資比例、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限制,允許外資服務提供者試點設立合資或獨資企業;爭取有條件的外資企業申請IDC業務牌照,在有效監管前提下提供雲服務。四是在航空領域取得新突破。圍繞打造內陸樞紐機場,加快重慶機場與新加坡樟宜機場合作享有免稅業務經營權,允許合資公司在航空口岸經營免稅業,支持合資公司在重慶航空口岸設立免稅店;大力發展飛機保稅維修業務、試點開展航空快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努力建立重慶-新加坡航空口岸執法互認機制,支持新方企業在航空和相關服務業設立合資或獨資子公司,推動設立基地航空公司。五是在社會事業領域取得新突破。促進中新間商貿、專業服務、文化服務、教育醫療服務等領域的開放與合作。重點開展學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合作交流;探索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放寬境外醫師執業時間,放寬對醫療器械、藥品進口等限制;爭取國家放寬重慶市(或經重慶)前往新加坡的簽證政策,簡化重慶市商務人員因私商務簽證程序,延長赴新商務簽證有效期限,實現重慶市民個人赴新加坡旅遊免簽證或落地簽證政策。

三、強化改革、創新和平臺對開放的支柱作用,統籌推進,綜合提升

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和平臺支撐。兩江新區必須創新思路、完善要素、厚植基礎、統籌推進,在開放上進行一場深層次變革,培育競爭新優勢,拓展開放新空間,為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開放提供強有力保障。

(一)強化開放的改革引領。優良發展環境是深層次開放的重要保障。兩江新區要著力建立健全與內陸開放示範窗口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把改革重心放在深化政府職能轉變上,在開放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擴大開放,積極發揮全面深化改革“試驗田”作用。一是總體推進“一體兩翼三支撐兩抓手”22項重點改革。“一體”即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全面改革;“兩翼”即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自主創新示範區;“三支撐”即做好國資國企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全面從嚴治黨,為改革開放提供重要保障;“兩抓手”即以自貿區、中新示範項目為抓手,引領全方位開放。二是實施與開放型經濟相匹配的行政機制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審批和行政管理效能,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監管,實現新區各監管部門數據交換與共享,建立“一口受理、超時默許、否決請示”的行政審批全區通辦聯動機制。推進大部制改革,簡政放權,推行行政權責清單制度,建立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探索建立行政審批管理局,構建行政許可、市場監管、質量監管、消費維權、行政執法“五個一體化”的工作機制。探索國際法治實踐,加大對國際仲裁機構的引進。開展法治改革創新試點,推動兩江新區檢察室、仲裁分院、自貿區法院等法律機構的建立完善,支持知識產權法庭升格為知識產權法院。加強知識產權相關機制體系建設,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聯動機制和管理體系建立,提供便利化法律服務。推進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外資准入新標準,深入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加備案制管理,擴大非敏感行業外商投資開放。創新外資管理模式,構建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充分發揮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對外商投資管理的作用。構建對外投資服務平臺,推行對外投資項目立項、審批“二合一”。

(二)強化開放的創新驅動。創新是高水平開放的核心。兩江新區要著力吸引國際高端產業轉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把建設西部創新中心的窗口與建設內陸開放示範窗口一體實施、一體實現。一是實施創新“兩步走”戰略。2018年初步建成國家雙創示範基地,2020年初步建成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形成全市最大規模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和企業加速器等平臺載體,打造領先的科技金融體系,基本構建起完善的創業創新生態,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成為重慶研發中心、科技企業和海內外人才的集聚地。二是大力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三大支柱產業,培育十大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圍繞“311”產業體系大力招商國內外龍頭企業,每年招商引資金額不低於12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不低於35億美元,成為產業、資金、技術和人才的“目的地”。

(三)強化開放的平臺支撐。功能齊備是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重要基礎。兩江新區要著力推動功能現代、產業高端、總部集聚、生態宜居的產城融合開發,建設體現國際化現代大都市水平的現代都市新區。一是推進“六城”一體開發,形成支撐開放的新興城市群。建好龍盛產業新城、水土高新城、照母山科技創新城、禮嘉商務旅遊城、悅來會展城和江北嘴金融城,打造高鐵、高速、水運、航空等外聯大通道,建設“六橫六縱七聯絡”城市內聯互通快速路網,構建內暢外聯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和服務品質,推進產業、人口加快集聚、合理佈局,形成產業支撐有力、功能更加完善、人口集聚明顯的發展格局,城市的開放帶動力顯著增強。二是實施“八園”建設,形成吸納國內外產業資源的“窪地”。提升保稅加工貿易產業園、智能製造產業園、汽車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通用航空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互聯網產業園、服務貿易產業園的集群效應,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三是發揮六大開放平臺引領作用,形成對外開放的主陣地。完善工業開發區、兩路寸灘、江北嘴、果園港、悅來和總部園區等六大開放平臺的基礎設施和承載力,提升三個工業開發區的承接人口和產業轉移的雙重承載力,推動保稅港產城融合轉型發展,拓展果園港開放口岸功能,依託悅來國博中心發展會展經濟,依託總部園區發展服務貿易和科技產業,增強兩江新區吸引投資、集聚產業、對外貿易的綜合功能。

(湯宗偉 作者系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