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越來越多,存款越來越少,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財富還在增加?

經濟 購房 周小川 房產 照理說事 2018-11-30

歡迎捧場照理說事,咱們在上一期節目中講了,根據國外研究機構的報告,中國現在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中產階級隊伍,中國人的家庭財富已經達到了26萬左右。然而這筆可觀的家庭財富主要來自於房產淨值的暴漲,也就是說大家所居住的房子增值,把大家送進了中產階級的行列。

貸款越來越多,存款越來越少,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財富還在增加?

房產價值在居民財富中所佔的比例太高,其實隱藏著很大風險,這個財富本身僅僅只是停留在紙面上而已,根本不能真正拿來消費,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唯一的一套住房是不能賣掉的,即便市值再高,也只能帶給大家一些心理上的滿足而已。

但是高房價帶給社會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家庭財富層面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前不久在錢塘江論壇上,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了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中國的儲蓄率在最高峰的時候曾經達到50%,但是現在已經下降了好幾個百分點,這個下降的趨勢很快,儲蓄的下降有它積極的一面,這說明消費在增加,這對於拉動內需是有好處的。

貸款越來越多,存款越來越少,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財富還在增加?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儲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麼。我想大家想一想,就不難明白這是如何造成的,我們有經濟學者曾經提出了六個錢包的理論,也就是說,一對在大城市打拼的夫妻,他們需要拿各自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三家人的積蓄湊起來,才能在所在城市買一套房子,甚至是隻夠交齊一套房子的首付款。

這種儲蓄率的降低並不是說中國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是因為迫於房價上漲的壓力,不得不拿出全部積蓄,去幫助自己的兒孫子女到大城市買房子,對於多數家庭來說買了房子不是就完了,如果只是支付了房子的首付款,那麼很可能這六個錢包,還要繼續為還房貸貢獻力量。也就是說儲蓄率會持續的被買到手的這套房子給拉低。

貸款越來越多,存款越來越少,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財富還在增加?

統計數據其實也證明了這一點,2016年到2017年,居民貸款分別新增了6.22萬億和7.01萬億,而同時期存款新增加了5.17萬億和4.6萬億,也就是說銀行已經不再能從居民手裡獲得更多的儲蓄,相反銀行已經變成了資金的純粹提供者。

不過儘管房子拉低了儲蓄率,讓這六個錢包都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但是在紙面上不斷上漲的房價卻讓這家人的家庭財富在不斷膨脹,一邊是居民財富增加,一邊是銀行居民存款變少,錢都去哪裡了呢?

貸款越來越多,存款越來越少,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財富還在增加?

當然錢仍然在這個經濟體系當中,沒有憑空消失,只是這個社會的資產結構在不斷的調整變化,銀行來自居民的存款變少了,而來自於跟房子銷售有關的存款卻在增加,當社會的財富都與房子的價值高度相關的時候,這種結構的變化會給社會的消費和經濟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值得大家注意。

貸款越來越多,存款越來越少,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財富還在增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