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

雖然說中國車市有27年正增長曆史,但真正崛起是在2010年之後,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速非常明顯,但很快過度增長的中國車市在2018年遭遇瓶頸,抗風險能力差的市場在經濟風暴的衝擊下開始了下行之路。

市場一個信號:車賣不動了,市場飽和了,沒人買車了。

"

雖然說中國車市有27年正增長曆史,但真正崛起是在2010年之後,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速非常明顯,但很快過度增長的中國車市在2018年遭遇瓶頸,抗風險能力差的市場在經濟風暴的衝擊下開始了下行之路。

市場一個信號:車賣不動了,市場飽和了,沒人買車了。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事實是這樣嗎?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客觀說法,我們的車依然賣得好,市場還沒有飽和,買車的人依然爭先恐後擠入4S店內,信息流源頭城市的擁堵現轉,讓信息傳導者缺失了一些審視客觀現狀的能力,譬如說在北京已經有三臺車的新聞編輯,會認為中國車市都跟北京一樣堵,所有家庭都跟自己一樣有車,所有消費者都跟自己有年薪幾十萬的收入。

"

雖然說中國車市有27年正增長曆史,但真正崛起是在2010年之後,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速非常明顯,但很快過度增長的中國車市在2018年遭遇瓶頸,抗風險能力差的市場在經濟風暴的衝擊下開始了下行之路。

市場一個信號:車賣不動了,市場飽和了,沒人買車了。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事實是這樣嗎?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客觀說法,我們的車依然賣得好,市場還沒有飽和,買車的人依然爭先恐後擠入4S店內,信息流源頭城市的擁堵現轉,讓信息傳導者缺失了一些審視客觀現狀的能力,譬如說在北京已經有三臺車的新聞編輯,會認為中國車市都跟北京一樣堵,所有家庭都跟自己一樣有車,所有消費者都跟自己有年薪幾十萬的收入。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過快的增速,過慢的基建速度

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激動和保有量迅速爆發,而經濟繁榮地帶是最先享受到崛起利好的城市,北上廣+主流二線城市的機動車增速非常明顯,但是買車容易,擴寬道路麻煩,爆發式增長的城市機動車數量,遠遠超過了城市基建容納能力,堵車、大堵車情況開始爆發,一時間全國堵城排名開始出現,我們的錯覺就是中國機動車飽和了,其實是這樣嗎?

完全不是,只是我們的基建增速跟不上機動車爆發速度,造成了飽和的假象。

"

雖然說中國車市有27年正增長曆史,但真正崛起是在2010年之後,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速非常明顯,但很快過度增長的中國車市在2018年遭遇瓶頸,抗風險能力差的市場在經濟風暴的衝擊下開始了下行之路。

市場一個信號:車賣不動了,市場飽和了,沒人買車了。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事實是這樣嗎?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客觀說法,我們的車依然賣得好,市場還沒有飽和,買車的人依然爭先恐後擠入4S店內,信息流源頭城市的擁堵現轉,讓信息傳導者缺失了一些審視客觀現狀的能力,譬如說在北京已經有三臺車的新聞編輯,會認為中國車市都跟北京一樣堵,所有家庭都跟自己一樣有車,所有消費者都跟自己有年薪幾十萬的收入。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過快的增速,過慢的基建速度

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激動和保有量迅速爆發,而經濟繁榮地帶是最先享受到崛起利好的城市,北上廣+主流二線城市的機動車增速非常明顯,但是買車容易,擴寬道路麻煩,爆發式增長的城市機動車數量,遠遠超過了城市基建容納能力,堵車、大堵車情況開始爆發,一時間全國堵城排名開始出現,我們的錯覺就是中國機動車飽和了,其實是這樣嗎?

完全不是,只是我們的基建增速跟不上機動車爆發速度,造成了飽和的假象。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我們的機動車市場容量還非常大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經濟與互聯網崛起的時代必定會讓機動車成為必需品,機動車入戶是未來極限發展方向,那麼我們離極限還有多遠?黃河有多寬,我們與極限的距離還有多遠。

2017年底人口普查數據每戶平均人口有3.75人,那麼我們的千人戶口數為267戶,前陣子王傳福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千人保有量只有175臺。

1000人,175臺機動車,267戶家庭,如果說267臺可以做到機動車入戶的話,我們現在只做到了理想狀態的65%。這是中國車市經過27年發展之後的狀態,雖然經歷過幾輪淘汰期,但是我們還是沒能做到機動車入戶,根本原因是貧富差距太大,有一部分地區想要做到機動車入戶,比想象中的難度更大。

"

雖然說中國車市有27年正增長曆史,但真正崛起是在2010年之後,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速非常明顯,但很快過度增長的中國車市在2018年遭遇瓶頸,抗風險能力差的市場在經濟風暴的衝擊下開始了下行之路。

市場一個信號:車賣不動了,市場飽和了,沒人買車了。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事實是這樣嗎?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客觀說法,我們的車依然賣得好,市場還沒有飽和,買車的人依然爭先恐後擠入4S店內,信息流源頭城市的擁堵現轉,讓信息傳導者缺失了一些審視客觀現狀的能力,譬如說在北京已經有三臺車的新聞編輯,會認為中國車市都跟北京一樣堵,所有家庭都跟自己一樣有車,所有消費者都跟自己有年薪幾十萬的收入。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過快的增速,過慢的基建速度

7年井噴期讓我們的激動和保有量迅速爆發,而經濟繁榮地帶是最先享受到崛起利好的城市,北上廣+主流二線城市的機動車增速非常明顯,但是買車容易,擴寬道路麻煩,爆發式增長的城市機動車數量,遠遠超過了城市基建容納能力,堵車、大堵車情況開始爆發,一時間全國堵城排名開始出現,我們的錯覺就是中國機動車飽和了,其實是這樣嗎?

完全不是,只是我們的基建增速跟不上機動車爆發速度,造成了飽和的假象。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我們的機動車市場容量還非常大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經濟與互聯網崛起的時代必定會讓機動車成為必需品,機動車入戶是未來極限發展方向,那麼我們離極限還有多遠?黃河有多寬,我們與極限的距離還有多遠。

2017年底人口普查數據每戶平均人口有3.75人,那麼我們的千人戶口數為267戶,前陣子王傳福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千人保有量只有175臺。

1000人,175臺機動車,267戶家庭,如果說267臺可以做到機動車入戶的話,我們現在只做到了理想狀態的65%。這是中國車市經過27年發展之後的狀態,雖然經歷過幾輪淘汰期,但是我們還是沒能做到機動車入戶,根本原因是貧富差距太大,有一部分地區想要做到機動車入戶,比想象中的難度更大。

中國車市未老先衰,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車了?

機動車增長點,在三四線城市

永遠不要相信擁堵城市發言者說出來的話,因為沒有公信力,上海人不知道雲貴川的貧窮,開著保時捷家裡還有奧迪A7的人,不知道農民買臺卡羅拉都費勁,北上廣+主流二線城市的增長點已經很慢,一方面城市基建跟不上,另一方面公共交通足夠發達,三四線城市想要買車的慾望,依然強烈,結婚用車、代步用車的需求更大,因為農村對車的慾望,還是很強。

買車的人很多,但開始兩極分化

沒人買車了?解釋下為什麼有人加價買豐田、本田、奔馳、保時捷?車市賣不動了?解釋下本田、豐田的銷量是怎麼回事,要知道去年車市僅僅下滑了幾個百分比,2018年全年銷量還是打到了2017年的95%以上,只是說回到了2016年銷量。

不過沒人買車了,是汽車市場在自我淨化,消費者該買車的還在買車,只不過有一部分持幣觀望了。

拿同樣的預算,買更好的車非常有必要,所以說過分膨脹的自主品牌以及一部分不喑事世的合資品牌,首先要被淘汰,陸風、華泰、力帆、福特、PSA窘態以來。消費者更聰明,讓這些裸泳者被拍死在沙灘上。

劣汰,優者勝!

去年機動車全年銷量僅在2000萬級,但是國內市場的機動車總產能規劃已經達到5000萬級,全行業產能利用率只有40%,在這個虛假繁榮的情況下必然要經歷一次大的洗牌,新勢力、PPT、劣品一定要被淘汰,在淘汰的過程中就要擠出來水分,在我看來不是我們的車市下滑了,這只是一個排水的過程。相信中國車市,相信我們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

中國車市還在蓬勃發展,它沒有未老先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