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潛在金融風險'

""警惕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潛在金融風險

美聯儲貨幣政策“再校準”,全球開啟新一輪降息潮。在維持了長達9年的擴張後,美國正處於經濟復甦晚期,減稅紅利逐漸消退,全球貿易爭端負面效應顯現,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國債收益率曲線收窄並且部分倒掛,增長動能和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經濟前景變化,促使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立場,7月議息會議宣佈降息25個基點,並較原定計劃提前兩個月結束縮表。芝商所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在即將到來的9月18日議息會議上,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高達98.1%。儘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再聲明,降息出於預防性動機,只是政策立場校準,但其開啟了寬鬆通道,對全球央行政策走向具有引領作用。

貨幣政策週期通常與經濟週期反向變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為應對經濟衰退,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普遍採取了“極低利率+量化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操作。2017年至2018年,隨著全球經濟呈現復甦勢頭,主要國家央行計劃或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退出量化寬鬆、加息、縮表三者依次或協調推進。2019年正值多事之秋,IMF調整前景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3.2%,較2018年再度降低0.4個百分點。隨著基本面預期變化,2019年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宣佈降息,更多地釋放“鴿”派信號,全球貨幣政策再度面臨拐點。然而,當前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全球貨幣政策面臨嚴峻考驗,並且操作空間有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刺激實體經濟增長,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利率中樞下移,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增長,但或將進一步增加全球債務負擔。隨著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利率中樞與市場水平趨於下行。截至8月21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歐元區10年期公債收益率以及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2018年末降低了1.1個百分點、0.94個百分點和0.78個百分點。融資成本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企業投資生產,緩解債務壓力,支持實體經濟增長。但是,新一輪降息刺激借貸,或將促使全球債務水平進一步攀升。2019年,發達經濟體非金融部門槓桿水平已從2008年的200%攀升至250%左右,新興經濟體約有兩萬億美元債券和貸款集中到期。全球債務負擔加劇,將為長期經濟前景籠罩一層陰影。

全球流動性供給再度逆轉,金融市場繁榮背後蘊藏著下一輪震盪風險。全球貨幣政策趨同轉向,流動性閘門再度打開,金融資產價格隨之振盪調整。2019年以來,美國標普500指數、歐洲STOXX50指數、MSCI全球指數分別較年初上漲了14.82%、11.26%和10.27%,與實體經濟低迷、貿易摩擦加劇等局面顯著背離,貨幣政策成為泡沫式繁榮的關鍵支撐。未來,金融市場或將處於流動性灌注與抽離的搖擺和不確定性之中,投資者情緒或將愈加敏感脆弱。一旦政策轉向,在經濟疲弱、投資收益下降的背景下,集體拋售不可避免,價格暴跌與流動性枯竭或將形成惡性循環,帶來劇烈的金融震盪。

新興市場深陷美元陷阱,修煉“內功”才是根本。美聯儲降息操作,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節奏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新興市場債務與資本流動壓力,提供了一些喘息空間和政策條件,但無法從根本上解除新興市場的現實結構性問題。在全球保護主義上升、地緣政治衝突頻發、美元維持高位的背景下,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脆弱、政策框架不完善、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國內政治矛盾突出等問題不斷加劇。2019年6月,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達340.29,創年內最高水平。國際投資者避險情緒依然高漲,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出現股、債、匯“三殺”。特別地,新興市場過度依賴美元,其經濟週期與美元流動性供給基本表現為同頻共振。一旦美聯儲政策收緊,美元流動性增長下滑,新興市場國家或將會再度經歷痛苦的經濟減速週期,導致貨幣承壓、資本外流、外債負擔加劇。因此,單純依賴貨幣政策調整治標不治本,唯有在貨幣政策寬鬆環境下抓緊解決自身結構性問題,才能有效抵禦外部衝擊。

(作者為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趙雪情

編輯:王佳

郵箱:fnweb@126.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警惕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潛在金融風險

美聯儲貨幣政策“再校準”,全球開啟新一輪降息潮。在維持了長達9年的擴張後,美國正處於經濟復甦晚期,減稅紅利逐漸消退,全球貿易爭端負面效應顯現,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國債收益率曲線收窄並且部分倒掛,增長動能和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經濟前景變化,促使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立場,7月議息會議宣佈降息25個基點,並較原定計劃提前兩個月結束縮表。芝商所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在即將到來的9月18日議息會議上,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高達98.1%。儘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再聲明,降息出於預防性動機,只是政策立場校準,但其開啟了寬鬆通道,對全球央行政策走向具有引領作用。

貨幣政策週期通常與經濟週期反向變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為應對經濟衰退,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普遍採取了“極低利率+量化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操作。2017年至2018年,隨著全球經濟呈現復甦勢頭,主要國家央行計劃或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退出量化寬鬆、加息、縮表三者依次或協調推進。2019年正值多事之秋,IMF調整前景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3.2%,較2018年再度降低0.4個百分點。隨著基本面預期變化,2019年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宣佈降息,更多地釋放“鴿”派信號,全球貨幣政策再度面臨拐點。然而,當前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全球貨幣政策面臨嚴峻考驗,並且操作空間有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刺激實體經濟增長,但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利率中樞下移,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增長,但或將進一步增加全球債務負擔。隨著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利率中樞與市場水平趨於下行。截至8月21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歐元區10年期公債收益率以及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2018年末降低了1.1個百分點、0.94個百分點和0.78個百分點。融資成本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企業投資生產,緩解債務壓力,支持實體經濟增長。但是,新一輪降息刺激借貸,或將促使全球債務水平進一步攀升。2019年,發達經濟體非金融部門槓桿水平已從2008年的200%攀升至250%左右,新興經濟體約有兩萬億美元債券和貸款集中到期。全球債務負擔加劇,將為長期經濟前景籠罩一層陰影。

全球流動性供給再度逆轉,金融市場繁榮背後蘊藏著下一輪震盪風險。全球貨幣政策趨同轉向,流動性閘門再度打開,金融資產價格隨之振盪調整。2019年以來,美國標普500指數、歐洲STOXX50指數、MSCI全球指數分別較年初上漲了14.82%、11.26%和10.27%,與實體經濟低迷、貿易摩擦加劇等局面顯著背離,貨幣政策成為泡沫式繁榮的關鍵支撐。未來,金融市場或將處於流動性灌注與抽離的搖擺和不確定性之中,投資者情緒或將愈加敏感脆弱。一旦政策轉向,在經濟疲弱、投資收益下降的背景下,集體拋售不可避免,價格暴跌與流動性枯竭或將形成惡性循環,帶來劇烈的金融震盪。

新興市場深陷美元陷阱,修煉“內功”才是根本。美聯儲降息操作,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節奏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新興市場債務與資本流動壓力,提供了一些喘息空間和政策條件,但無法從根本上解除新興市場的現實結構性問題。在全球保護主義上升、地緣政治衝突頻發、美元維持高位的背景下,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脆弱、政策框架不完善、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國內政治矛盾突出等問題不斷加劇。2019年6月,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達340.29,創年內最高水平。國際投資者避險情緒依然高漲,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出現股、債、匯“三殺”。特別地,新興市場過度依賴美元,其經濟週期與美元流動性供給基本表現為同頻共振。一旦美聯儲政策收緊,美元流動性增長下滑,新興市場國家或將會再度經歷痛苦的經濟減速週期,導致貨幣承壓、資本外流、外債負擔加劇。因此,單純依賴貨幣政策調整治標不治本,唯有在貨幣政策寬鬆環境下抓緊解決自身結構性問題,才能有效抵禦外部衝擊。

(作者為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趙雪情

編輯:王佳

郵箱:fnweb@126.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警惕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的潛在金融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